文明5吧 关注:205,385贴子:3,092,701

回复:【科技胜利】烧瓶的发展(伪)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制冷Refrigeration
"And homeless near a thousand homes I stood, and near a thousand tables pined and wanted food."- William Wordsworth
在人工制冷开始发展以前,人类已经知道利用天然冰雪在简易的设备中保持低温条件,即利用天然冷源。在中国,约在3000年前已使用天然冰保藏食品,公元前七世纪《诗经》中就有关于采集、贮存和用天然冰冷藏食品的诗句。直到现代,人们仍然在应用冰、雪和地下水等天然冷源。用天然冰或人造冰冷却的冷藏装置,只能达到有限的低温,技术条件和卫生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现代的制冷装置都是应用制冷机来冷却。
1834年,美国的J.珀金斯试制成功人力转动的用乙醚为工质的可以连续工作的制冷机。1844年,美国的J.戈里试制了用空气为工质的制冷机,用在医院中制冰和冷却空气。1872~1874年,D.贝尔和C.von林德分别在美国和德国发明了氨压缩机,并制成了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这是现代压缩式制冷机的发端。19世纪50年代,法国的卡雷兄弟先后研制成功以硫酸和水为工质的吸收式制冷机和氨水吸收式制冷机。1910年出现了蒸汽喷射式制冷机。1930年出现了氟利昂制冷剂,促进了压缩式制冷机的迅速发展。1945年,美国研制成功溴化银吸收式制冷机。
无从吐槽,现今日常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要说有多么神奇,或者说对之后的社会发展起了怎么关键的作用吧,还真一下子说不上来,不过有了相应的保温技术,确实也解决了人类在某些极端条件的生存困难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9楼2013-03-28 15:52
收起回复

    无线电Radio
    "The whole country was tied together by radio. We all experienced the same heroes and comedians and singers. They were giants."- Woody Allen
    无线电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是其中的一个有限频带,上限频率在300GHz(吉赫兹),下限频率较不统一。
    关于谁是无线电台的发明人还存在争议。
    1893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在为“费城富兰克林学院”以及全国电灯协会做的报告中,他描述并演示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制作的仪器包含电子管发明之前无线电系统的所有基本要素。尼古拉·特斯拉于1897年在美国获得了无线电技术的专利。然而,美国专利局于1904年将其专利权撤销,转而授予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专利。这一举动可能是受到马可尼在美国的经济后盾人物,包括托马斯·爱迪生,安德鲁·卡耐基影响的结果。
    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又译伽利尔摩·马可尼)拥有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技术的专利,英国专利12039号,“电脉冲及信号传输技术的改进以及所需设备”。实际上马可尼只是改进了无线电。
    1909年,马可尼和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由于“发明无线电报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43年,在尼古拉·特斯拉去世后不久,美国最高法院重新认定尼古拉·特斯拉的专利有效。美国最高法院承认了他的发明在马可尼的专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认为作出这一决定是出于经济原因,这样二战中的美国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给马可尼公司专利使用费。1898年,马可尼在英格兰切尔姆斯福德的霍尔街开办了世界上首家无线电工厂,雇佣了大约50人。
    还有俄国发明家波波夫,俄罗斯人认为他在1901年也发明了无线电。
    无线电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沟通模式,使得人类社会的距离首次有了被拉近的趋势。更是形成全新的信息传播的方式,以后各种围绕信息的争端也就此产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0楼2013-03-28 15:59
    收起回复
      2025-08-15 06:52: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可更换部件Replaceable Parts
      "Nothing is particularly hard if you divide it into small jobs."- Henry Ford
      可更换部件是指制造过程中那些具有相同组成部分的单体副本。这样的生产方式,孕育了巨大的生产增速和盈利能力,并且反馈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进程。
      可更换部件产生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士兵的枪支。之前的枪支是由工匠制作,每把之间都有微小差别,或长短不一,或扳机大小不同。对于个体来说这并不是问题,但是如果一旦枪支发生故障,那就不得不由原先制作的工匠来修理,这对于大部队来说就显出不便了。
      不过,如果枪支规格是统一的,那么就能使用彼此的零件进行修复。此外,士兵在战斗中任意拿起一把枪就能适应,也避免了使用不惯的问题,提高了战斗效率。
      统一了规格,使得之后流水线生产成为必然,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毕竟已经不是浪漫的冷兵器时代了,热兵器时代,讲求的是效率和成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1楼2013-03-28 16:21
      收起回复

        飞机Flight
        "Aeronautics was neither an industry nor a science. It was a miracle."- Igor Sikorsky
        固定翼机是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有人将它与电视和电脑并列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关于世界上最早的固定翼机到底是由谁发明各国尚存在争议,但较为普遍的观点是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他们在1903年12月17日进行的飞行作为“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进行的受控的持续动力飞行”被国际航空联合会(FAI)所认可。
        毕竟之前已有了飞艇,滑翔翼这些玩意,所以不能说是首次征服天空,但是,固定翼飞机扯扯底底地改变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人类的战斗也从陆地,海洋,烧到了天空,估摸着不远的将来,就要说到太空,在以后就是星际之间的战斗了,反正就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不过也要往好的方面看,毕竟也是提高了人类在地球的运行效率,不论是运人还是运货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2楼2013-03-28 16:28
        回复

          铁路Railroad
          "The introduction of so powerful an agent as steam to a carriage on wheels will make a great change in the situation of man."- Thomas Jefferson
          希腊是第一个拥有路轨运输的国家。至少二千年前已有马拉的车沿着轨道运行。
          1804年,理查·特里维西克在英国威尔士发明了第一台能在铁轨上前进的蒸汽机车,但商业上并不成功。
          第一台取得成功的蒸汽机车是乔治·斯第芬孙在1829年建造的“火箭号”。
          1820年代,英格兰的史托顿与达灵顿铁路成为第一条成功的蒸汽火车铁路。后来的利物浦与曼彻斯特铁路更显示了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
          很快铁路便在英国和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世界交通的领导者近一个世纪,直至飞机和汽车发明才减低了铁路的重要性。
          高架电缆在1888年发明后,首条使用接触网供电的电气化铁路在1892年启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柴油和电力驱动的列车逐渐取代蒸汽推动的列车。1960年代起,多个国家均建置高速铁路。而货运铁路亦连接至港口,并与船运合作,以货柜运送大量货物以大大减低成本。
          现时在全球236个国家和地区之中,有144个设有铁路运输(包括全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在内),其中约9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客运铁路服务。铁路依然是世界上载客量最高的交通工具,拥有无法被取代的地位。
          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建于上海,由英国人兴建,后被清朝地方官员买回并拆毁。而正式使用的第一条铁路和蒸汽机车则是由李鸿章兴办的开滦公司煤矿所建。
          铁道部变成了铁路总公司,沾花一笑,部长变身董事长,长叹一声,终于能圈股民的钱了!2.66万亿的债务不管我们的事咯!天朝尽管通胀吧!反正有人会买单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3楼2013-03-28 16:38
          收起回复

            塑料Plastics
            "Ben,I want to say one word to you, just one word: plastics."- Buck Henry and Calder Willingham, The Graduate
            塑料,是指以高分子量的合成树脂为主要组分,加入适当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阻燃剂、润滑剂、着色剂等,经加工成型的塑性(柔韧性)材料,或固化交联形成的刚性材料。
            塑料是20世纪的产物,自从它被开发以来,各方面的用途日益广泛。
            对于化学真心没什么特别研究,什么高分子聚合物之类的东西,基本是无知状态,不过该材料的运用范围确实够广,要是有化学专业人士的话,我很愿意听下课,看看是否有什么值得学习了解的点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4楼2013-03-28 16:44
            收起回复

              电子学Electronics
              "There's a basic principle about consumer electronics: it gets more powerful all the time and it gets cheaper all the time."- Trip Hawkins
              电子学是研究电子的特性和行为,以及电子器件的物理学科。电子学涉及很多的科学门类,包括,物理、化学、数学、材料科学等。电子技术则是应用电子学的原理设计和制造电路、电子器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
              1897年,约瑟夫·汤姆森发现电子的存在,是电子学的起源。从20世纪50年代半导体发现以来,集成电路在民生的广泛应用,间接促进了电脑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电子学在20世纪的发展堪称第二次的产业革命。
              本段文字之所以能存在,就是电子学发展的成果之一,电子学的发展促成了之后的全球发展,也正是由于其衍生出的各类实用科学,将人类带进了全新的世界,更成为其他新兴科技的基础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5楼2013-03-28 16:53
              回复

                弹道学Ballistics
                "Men, like bullets, go farthest when they are smoothest."- Jean Paul
                弹道学是一门研究物体飞行、受力及其它运动行为的学科。通过弹道学,子弹,重力炸弹,火箭等非制导武器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弹道学是兵器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通过掌握弹丸在膛内的运动规律、膛内压力的形成规律、弹丸在空气中运动规律、内外弹道诸元计算方法以及与弹道测试等有关的内弹道、外弹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不同的学科对弹道学的知识面要求重点有所不同,其中弹药工程、弹箭飞行与控制工程学科对外弹道的内容要求更多,其他如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机动武器系统工程、武器系统与信息工程等学科在内弹道理论知识面要求更多。
                在法医学领域,法医弹道学研究犯罪中使用的枪支。
                两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用仅有的资源,大力发展着各式军事科技,其中我比较欣赏的就是各种导弹,毕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导弹确实是既有效率,且杀伤威慑力强大,其实现今的天朝也有些此类偏向,当然,这都是之后的高等弹道和精确制导的功劳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7楼2013-03-28 16:59
                收起回复
                  2025-08-15 06:46: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内燃机Combustion
                  "Any man who can drive safely while kissing a pretty girl is simply not giving the kiss the attention it deserves."- Albert Einstein
                  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机械能。一般的实现方式为,燃料与空气混合燃烧,产生热能,气体受热膨胀,通过机械装置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内燃机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汽车、船舶、飞机、火箭等的发动机基本都是内燃机,其最常见的例子即为车用汽油机与柴油机。
                  内燃机的燃烧气体同时也是工作介质,比如汽油机中,汽油燃烧后的气体直接推动活塞做功。与此相对,燃料不作为工作介质的热机则称为外燃机,比如蒸汽机的工作介质(蒸气)并不是燃料。
                  1670年,荷兰的物理学家惠更斯用火药在汽缸内燃烧,热能膨胀推动活塞运动,形成了现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1801年,法国化学家菲利埔·勒本(Philippe le Bon)发明了煤气氢气内燃机,他采用煤干馏得到的煤气和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产生膨胀力推动活塞。
                  1862年,法国工程师莱诺(Étienne Lenoir)发明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二冲程卧式内燃机。
                  在18世纪开始广泛使用的蒸汽机(为外燃机)促进了当时工业化的发展,但是其效率较低,结构笨重,与此同时,内燃机基本仍处于试验阶段。
                  1860年,比利时工程师艾蒂安·勒努瓦以蒸汽机为蓝本,制成了首台燃气发动机(以天然气为燃料),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内燃机,获得了专利并批量生产。尽管这台内燃机的效率仅有2%-3%,但其宣告了蒸汽时代即将结束。
                  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在1862年-1876年间,使得燃气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10%,这通过较高的气体热膨胀来实现。因为此发动机效率高出同期产品一倍,在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上荣获了最高奖。1876年,奥拓制成了“新奥托发动机”(德语:Neuer Otto-Motor),引入了压缩行程的概念,气体可以被压缩至2.36巴,将效率进一步提高至12%,这即为四冲程发动机的原型,即奥托循环。不过这台发动机使用煤气为燃料,阻碍了其推广。
                  在1885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制成了第一台汽油机,并于次年造出第一辆用汽油机驱动的汽车。
                  鲁道夫·狄塞尔在1893年也制成了一台四冲程发动机,即世界首台柴油机。空气在压缩行程中被活塞剧烈压缩而产生高温,之后燃料被喷入气缸,随即发生自燃。通过大幅高压缩比的方法,使得效率接近了27%。不过早期的燃料都是依靠空气被喷射入气缸的,直至1922年博世开发出了机械喷射装置。
                  1903年,挪威工程师埃吉迪乌斯·艾林制成了一台燃气涡轮发动机,这是首台能靠燃烧产生的动力对外做功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因此他也被称作燃气涡轮发动机之父。
                  德国工程师菲力斯·汪克尔在1929年即获得了转子发动机的专利,这种特殊的活塞式发动机因此被广泛称作汪克尔发动机,但是发动机的成品直到1950年代才出现。
                  在1930年代,英国人弗兰克·惠特尔和德国人汉斯·冯·奥海恩各自取得了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专利,而被认为是喷气发动机的发明人。
                  Tank!Tank!Tank!说实在的,内燃机发展到今天,那些高端工艺技术还是掌握在少部分国家手上,天朝要打造有一定实力的部队,特别是在海军方面,还有好多的路要走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8楼2013-03-28 17:08
                  收起回复

                    An Unmet Player Has Entered the Atomic Era~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9楼2013-03-28 17:11
                    收起回复

                      青霉素Penicillin
                      "In nothing do men more nearly approach the gods than in giving health to men."- Cicero
                      青霉素(或音译盘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1928年英国伦敦大学圣玛莉医学(现属伦敦帝国学院)院细菌学教授弗莱明在实验室中发现青霉菌具有杀菌作用,193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钱恩(Ernst Boris Chain,1906-1979)、弗洛里(Howard Florey,1898-1968)及希特利(Norman Heatley,1911-2004)领导的团队提炼出来。弗莱明因此与钱恩和弗洛里共同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Hapten)。
                      随着各类抗生素的出现,以往大多不治之症终于有了医治办法,当然也在反过来,人为的替超级细菌铺平了道路,强烈建议诸位,如果只是小灾小病的话,尽量不要滥用抗生素,为自己着想,也为自己的后代着想。另外,也正是由于青霉素,才支撑得住那两场世界大战,不然部队早就被各种疾病给干倒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2楼2013-03-29 09:11
                      收起回复

                        原子理论Atomic Theory
                        "The unleashed power of the atom has changed everything save our modes of thinking,and we thus drift toward unparalleled catastrophes."- Albert Einstein
                        原子理论是一解释物质的本质的理论,说明所有的物质皆由原子构成。原子理论由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于1803年提出。
                        在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探讨了物质结构的问题,提出了原子论的思想。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它的基本属性是"充实性",每个原子都是毫无空隙的。虚空的性质是空旷,原子得以在其间活动,它给原子提供了运动的条件。
                        西方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由于法国学者伽森第等人的努力,德谟克利特等人的原子论在17世纪得以复活。
                        然而,此时原子论者感兴趣的问题已经不是设想如何组成世界,而是如何在原子论的基础上建立起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理论。受到当时力学思维盛行的影响,笛卡尔否认原子的不可分割性,他认为最初的宇宙由大小相同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沿封闭曲线形成旋涡,结果造成今天的宇宙基本上由三种不同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的性质可由质量、速度和运动的量等进行定量的描述。博斯科维奇则试图以没有大小、只有力学作用的原子模型来说明所有已知的物理现象,这为后来的气体分子运动论打下了基础。
                        然而大多数科学家对原子论的主要兴趣是在化学方面,他们认为原子本身不可发生改变,原子在被纳入更大的单元时,只是采取简单的并列方式。塞诺特已经清楚地区分了基本原子和经过组合而成的原子。玻义耳遵循同样的思路,认识到组合而成的原子是以化学意义上的基本粒子的方式起作用。他在1661年出版了化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用气体是像小弹簧似的粒子的聚集体的概念来解释气体的各种物理现象。
                        在近代原子论的建立中,英国伟大的科学家道耳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通常被看成是科学原子论之父。他把波义耳、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即化学元素是那种用已知的化学方法不能进一步分析的物质,同原子论的观点结合起来。他提出,有多少种不同的化学元素,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原子;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形态等方面完全相同。他还强调查清原子的相对重量以及组成一个化合物“原子”的基本原子的数目极为重要。关于原子组成化合物的方式,道耳顿认为这是每个原子在牛顿万有引力作用下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形成的。在化学反应后,原子仍保持自身不变。尽管现代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原子本身的物理不可分和万有引力将原子连接在一起的观点,但是道耳顿对原子的定义却被广泛地接受下来。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是以其在1803年提出的倍比定律为基础发展而来。尽管从现在的观点来看,道尔顿的观点是非常简洁而有力的(当然存在着错误),但是由于实验证据的缺乏和道尔顿表述的不力,这一观点直到20世纪初才被广泛接受。
                        该理论仍是现今物理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说白了就是在研究如何将原子层面的科学理论与研究广袤宇宙的各类理论结合起来,让两者合而为一。什么弦理论啊,量子学说之类的都是后话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3楼2013-03-29 09:23
                        收起回复

                          雷达Radar
                          "Vision is the art of seeing things invisible."- Jonathan Swift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无线电侦测和定距)的缩写及音译。将电磁能量以定向方式发射至空间之中,借由接收空间内存在物体所反射之电波,可以计算出该物体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以地面为目标的雷达可以用于探测地面的精确形状。
                          1922年:无线电之父马可尼提出一个新概念:在能见度极低时,可发射无线电波而凭“回声”(实为反射波)探测船只。
                          1922年:美国泰勒和杨建议在两艘军舰上装备高频发射机和接收机以搜索敌舰。
                          1924年:英国阿普利顿和巴尼特通过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测量赛层的高度。美国布莱尔和杜夫用脉冲波来测量亥维塞层。
                          1931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利用拍频原理研制雷达,开始让发射机发射连续波,三年后改用脉冲波。
                          1935年:A.L.Samuel最早研制出多腔磁控管的模型。同年法国Gutton用磁控管产生16厘米波长,十一月29日德国人H.E. Hollmann注册了一项更为出色的多腔磁控管专利。1939年H.A.H.布特和J.T.兰道尔制成了完全达到实用标准的多腔磁控管,从而使得大战中美国的分米级别雷达技术突飞猛进。而苏联却于40年代出版的刊物上声称两名苏联学者先于36年制成了多腔磁控管,以将它的发明归功于自己名下(其类似的声称在飞机,无线电等多项荣誉中屡见不鲜),却无法掩盖大战中苏联雷达与无线电技术落后,成为各交战国中唯一在二战时往夜间战斗机上装米波雷达国家以及其战列舰在战后才装上进口的舰载雷达的事实。
                          雷达作为夜间和雾天的海上探测式工具开始进行和平利用。1936年1月英国W.瓦特在索夫克海岸架起了英国第一个雷达站。英国空军又增设了五个,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美国第一个军舰雷达XAF试验成功
                          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机载雷达平面位置指示器,可将运动中的飞机柏摄下来,他胶发明了可同时分辨几十个目标的微波预警雷达。
                          194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研制出线性调频脉冲雷达。
                          50年代中期:美国装备了超距预警雷达系统,可以探寻超音速飞机。不久又研制出脉冲多普勒雷达。
                          195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制出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系统,可发跟踪3000英里外,600英里高的导弹,预警时间为20分钟。
                          1964年:美国装置了第一个空间轨道监视雷达,用于监视人造卫星或太空飞行器。
                          1971年:加拿大伊朱卡等3人发明全息矩阵雷达。与此同时,数字雷达技术在美国出现。
                          有这么个说法,向宇宙发送的无线电波,到达一定距离之后就会变成一团杂音。还有就是只要说到什么仿生学,就肯定会提到雷达。还有就不吐槽岛国对天朝什么火控雷达的抗议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4楼2013-03-29 09:33
                          回复

                            联合军事Combined Arms
                            "The root of the evil is no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ore dreadful weapons. It is the spirit of conquest."- Ludwig von Mises
                            联合军事是一个已经运用了上千年的军事方法,涉及到将各类不同但互补的兵种,作为一个整体单元的组合类型,以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效率。在古代,联合兵团战术被多数国家采用,尤其是希腊和罗马,他们协调了轻、重步兵,骑兵和远程部队,以弥补各自的弱点,发挥各自优势,来形成彼此之间的战斗凝聚力。本科技,是指以武器为基础而引发的相对于传统兵种概念更为复杂的联合。像无人驾驶飞机,卫星制导导弹和高空轰炸,就是现代军事指挥扩展的典型实例。
                            其实联合军事是战争中广泛运用的作战方式,只不过古时的战斗最多是陆军各兵种之间的组合,步弓骑之类的,或者说是什么水陆大军齐发,但是基本不会有什么水陆之间的火力支援等等,这边所说的,更多在于有了战斗机,轰炸机,以及成熟的火炮器械之后,各种的火力支援配合,看过《风语者》的话,就明白的,当然,要是游戏里已经到了这个科技的话,也应该早已经开始各种交叉火力战斗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5楼2013-03-29 09:40
                            收起回复
                              2025-08-15 06:40: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生态学Ecology
                              "Only within the moment of time represented by the present century has one species, man, acquired significant power to alter the nature of his world."- Rachel Carson
                              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德语Ökologie(最初:Oecologie)是由希腊语词汇Οικοθ(家)和∧ογοθ(学科)组成的,意思是“研究居住在同一自然环境中的动物(Lebewesen)的学科”,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生物物种之间和物种内部各个体之间的关系,非生物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土壤、岩石、水、空气、温度、湿度等。
                              在1935年英国的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美国的年轻学者Lindeman在对Mondota湖生态系统详细考察之后提出了生态金字塔能量转换的“十分之一定律”。由此,生态学成为一门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近年来,生态学已经创立了自己独立研究的理论主体,即从生物个体与环境直接影响的小环境到生态系统不同层级的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如今,由于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生了多个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微观方面向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生态学是向研究宏观方向发展的分支,是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整个生物圈作为它的研究对象。生态学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利用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土壤学、化学、物理学等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是将生物群落和其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互相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整体来进行研究。
                              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说实在的,为什么要研究生态学,除了能保障人类继续安全的生存在地球上,另外也算是为人类走向宇宙做了一定基础工作,毕竟如若哪天放了飞船,到了思密达星球上,好歹也好保障能活下去吧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6楼2013-03-29 1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