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5吧 关注:205,386贴子:3,092,701

【科技胜利】烧瓶的发展(伪)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Civ5科技树相当庞大,闲着无事梳理了下,慢慢整理着,做个搬运工,顺便骗骗经


1楼2013-03-27 10:59回复
    远古时代

    农业 Agriculture
    "Where tillage begins, other arts follow. The farmers therefore are the founders of human civilization." - Daniel Webster
    农业起源于至少一万年前,并且从最早的耕作时代起有很大的发展。一些证据指出:一万一千年前中东的肥沃月湾是最早出现有计划的播种和收成原本应在野外采集之植物的地区;也有人认为,农业的独立发展发生于中国北方和南方、非洲的萨赫勒地区、新几内亚和美洲的一些地区。5000年前,中东农耕族群男性来到欧洲,与当地狩猎、采集族群中的女性通婚后产生现代欧洲人;这过程亦将农业传播至欧洲。
    中国南北朝时期出版的齐民要术为至今最完整最古老的农业著作,收录1500年前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书中援引古籍近200种,所引《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现已失传的汉晋重要农书,并探讨农业和商业、政治间的关系,等于一种农业社会的全盘研究。
    一些农业耕作的技术,像是灌溉、轮作、施肥和洒农药,都在很早就发展了,但在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有了重大的进展:哈柏制氨法让农作物产量突破以往的限制。
    上个世纪的农业特色在于提高生产率:利用合成肥料、农药、选育和机械化,取代了人类的劳动。最近农业和行政议题紧密连结,像是:水污染、生物燃料、基因改良作物、关税和农业补贴。近年来,出现了反对机械化农业对外在环境的破坏和支持有机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声浪。
    这里略说下个人看法,新月沃土确实很牛逼,记得之前过一个记录片,说的是人类史,当时讲到的是,史前人类若以打猎为生,与农耕为生,还有畜牧为生,这三者相比,若要养活一个人,如果农耕所需地块面积是1的话,畜牧就是10,打猎就是100,大致这么个比例。在人口较少的时代,打猎或畜牧还是撑得住的,但是一旦人口大爆发一下,必须还是耕种方能满足人类对于食物的需要,而新月沃土是少有的即适合耕种又适合畜牧的土地,所以远古文明在那边茁壮成长也是有其道理的,毕竟人有饭吃,才能好好发展下去嘛,四大文明古国也是借着地理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3-27 11:06
    收起回复
      2025-08-14 23:43: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家畜驯养Animal Husbandry
      "Thou shalt not muzzle the ox when he treadeth out the corn."- The Bible, Deuteronomy, 25:4
      畜牧业是古人类农耕社会的三大技术支柱产业(制陶、冶金、农牧)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人类驯养野生动物时逐渐成型。畜牧业的起源和农业一样,并不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而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古人类文明各自独立发展出来的。因此由于各地的生态、气候条件存在诸多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最初开始畜牧的动物种类有所不同。随着迁徙和通商的日渐发展,地区特有的驯养动物逐渐扩散到世界的其他适宜它们繁衍的地区。如中原地区的牛、羊原来就是中东地区输入的。
      这项技能,现在看来司空见惯了,但是在新石器时代,可以说是极为牛逼的创造了,什么扎克伯格的,都弱爆了,人类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也为之减轻了不少,毕竟有粮在手心中不慌,有肉在手,呵呵,大家都懂的,当对于各类野生的动物的驯化也为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埋下了一些伏笔,之后我们会说到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3-27 11:23
      收起回复

        箭术Archery
        "Thehaft of the arrow had been feathered with one of the eagle's own plumes. We
        often give our enemies the means of our own destruction."- Aesop
        射箭运动起源很早,原始时代就成为人类狩猎和战争的手段。世界各民族均有此活动,中国殷代甲骨文上曾有“矰(箭)缴”的记载,为一种猎鸟的射具。汉代画像石中的善射者,通常被称为蹶张士或强弩手。《史记·张丞相列传》“以材官蹶张”裴骃《集解》引三国魏如淳曰:“材官之多力,能脚蹋强弩张之,故曰蹶张。律有蹶张士。”
        宋朝与金朝两国使节相互往来时,会举行射弓宴,双方在宴会上射箭以决胜负,金人往往是胜多负少,但随着金人的汉化政策的发展,金人的崇武精神已不若以往。卫绍王崇庆元年(1212年),南宋贺金国正旦国信使程卓至中都,在朝廷例行的射弓宴上,金朝“伴射昭勇大将军、殿前右卫将军完颜守荣,自午初射,伴射连不中”。
        【忽然想到最近很火的那个什么抗日片,什么女侠神箭吓得手持步枪的日本兵不敢向前,有那么些当年诸葛孔明用一曲六指琴魔谱,吓退仲达十万之众之感啊!百步穿杨什么的,真的很牛逼,天朝历史上对于箭术高明的英雄推崇备至,希腊英雄阿克琉斯死于暗箭,但是现在想想帝都那个聚元号,不论是否大汉之人,至少那一门手艺,但愿不致失传就好】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03-27 11:30
        收起回复

          采矿Mining
          "The meek shall inherit the Earth, but not its mineral rights."- J. Paul Getty
          已知最早的人类采矿遗址大概是斯威士兰的“狮穴”,根据放射性测定大约是属于43,000年前的矿穴,当时是开采赤铁矿用于做原始人图腾的颜料。在匈牙利也发现了一个原始人开采燧石用于制作武器和工具的矿场。另外在西奈半岛也发现一个古埃及开采绿松石的矿场。1627年,在斯洛伐克第一次使用黑色火药开矿。
          【这个技能真不知怎么细说,不过有一点就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类金属,貌似是金,虽然金在地壳中的含量其低无比,但是采矿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真心是起了极大的作用,之后对于金属、石材以及矿藏的开发利用,都对人类社会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技术又是各种伏笔啊,之后也会细说】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3-27 11:37
          收起回复
            先写下Civ5远古时期第一排的4大科技,之后会边整理边发布,今天会把远古的梳理完,之后会按照各个时代进行梳理,午饭之后回来,继续第二排的梳理


            9楼2013-03-27 11:40
            回复

              航海Sailing
              "He who commands the sea has command of everything."- Themistocles
              航行是掌控风力推动船只在水面行进的艺术,并需掌握多样技术。首先,须能构筑适航的船只,其次,须能制造坚韧的布料(风帆)以承受风力并转化为推动力,第三,须能各式绳索夹板以掌控船帆,最后须能自如引导船只来往于起始点以免于迷路,倾覆或其他灾难。
              关于船只出现的最早记录,是在约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图画中发现的。作为沿河文明,古埃及人是优秀的水手,他们的多数船只是桨帆船,在风力不足或逆风时时用桨前行。
              在公元前3000之后,古埃及的船只航行到了地中海,长途航行至克里特岛和腓尼基,同时也沿着东非海岸向南寻觅商机和财富。
              最早的战船-二排桨和三层桨船只-是由桨帆动力且在船头装有冲撞锤钩。在战斗中,舵手将试图高速撞击敌船,同时以防被撞击。一些船只配备有弓箭手在远距离对敌船攻击,另一些则有装载士兵,一旦接舷后士兵就能登上敌船战斗。
              希腊城邦-尤其是雅典及其盟邦-精于海战。希腊之所以能战胜当时强大的多的波斯的原因之一就是雅典盟邦的海军在掌控了爱琴海并不断袭扰波斯绵长的补给线。
              【这里稍微说一下,由于地球的地理特性,个人认为,earth更应该叫水星,海洋水域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地球表面,而那些个海洋文明,也分别在各自的时代称霸一方,海洋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该文明的真实实力,内陆国家就别提了。文明5这里的sailing更多是指的风帆技术,因为借助着风力,使得人类的船只活动范围大幅增加,虽然也同时受到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影响,使得海航区域有着一定的限制,但是毕竟在远古时代,利用自然的力量确实比人力的效率高的多】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3-03-27 12:14
              收起回复

                历法Calendar
                "So teach us to number our days, so that we may apply our hearts unto wisdom."- The Bible, Psalms, 90:12
                历法是一套计时计年的模式。在许多古老文明中,历法具有宗教和实际意义:明确日期以礼拜特定的神祗,并以免遗漏而冒犯神明。相对实际的是历法允许人们明确区域天气变化,以便播种收割等。古埃及人发展出最早的实用历法,并由罗马人之后改良为儒略历。基于儒略历之上的格列历史现今最广泛使用的历法体系。在1582年,格列历由教皇格雷戈里十三世正式颁布,其更为精确的确定了回归年,纠正了儒略历的细小偏差。在儒略历中回归年是365天零6小时,而在格列历中,每年要较之少12分钟,即是365天5小时48分钟。这个偏差每世纪不断积累的话,儒略历和格列历之间会有14天的偏差。
                玛雅,印加,阿兹特克等新大陆的原始文明,他们的历法别具特色,总是让我觉得他们应该是授之于天,或者是外星人教授的,虽说2012没有验证所谓的末日之说,但是毕竟其文明对于时间记历方面的精准性,还是让人佩服,文明5中历法之后允许在城市界面建造采石场Stone Works有些让我觉得莫名,莫非是搞了这个就能锤各种金字塔来迎接铁血战士或者异型了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3-03-27 12:22
                收起回复
                  2025-08-14 23:37: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文字Writing
                  "He who destroys a good book kills reason itself."- John Milton
                  现在普遍认为前35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一些人称为“丁头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此之前,存在不少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埃及的埃及象形文字较楔形文字稍晚(前3000年左右)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则是前1000年左右的腓尼基字母。现在广为使用的拉丁字母来源于希腊字母,而后者直接来源于腓尼基字母。
                  文字的发展经历了“图画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这几个阶段。要注意的是,这几个阶段只是表现了各种不同文字出现的顺序及相互关系,并不等于后者就一定比前者优越。不同类型文字的优劣应该结合其所记录的语言的不同特征来判断,只有能够准确地记录相应语言的特征的文字才是优秀的文字。从西方的观点来看,现在的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希腊字母都来源于腓尼基字母,而腓尼基字母则来源于表意的埃及象形文字。而中国的汉字则经历了由表意为主向意音兼顾的过渡。早期的汉字中表意的象形字较多,后来,用形旁加声旁的造字法创造的形声字不断增多。在商代甲骨文里,形声字的比例占到百分之二十以上。在《说文》小篆里,形声字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在现代汉字中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可见,文字的发展都普遍存在由表意向表音(或意音兼顾)过渡的过程。
                  语言和文字对于人类文明的推动,我相信那些拼了命锤大图的玩家一定深有体会,语言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知识技术得以口口相授,也使得人类的社会活动得到有效的沟通,而文字的出现则使得人类的交流得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即便有人会觉得古人之言或被歪曲,但毕竟由于文字,使我们得以一窥。以前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人类社会就是思想和刀剑的争斗,往往是刀剑赢了争斗,但思想获得最后的胜利”。之所以思想能获得胜利,兰州觉得吧,基本上可以归功于文字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3-03-27 12:30
                  收起回复

                    青铜Bronze Working
                    "Here Hector entered, with a spear eleven cubits long in his hand; the bronze point gleamed in front of him, and was fastened to the shaft of the spear by a ring of gold."- Homer
                    青铜器是由青铜(多为红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另有十多种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即公元前21世纪。
                    青铜时代嘛,都可以直接用该物质来命名人类历史的时代了,可想而知这对于人类社会有多么至关重要了。针对青铜的锻造技术,经过千百年的磨练,为之后更为有效率的金属系列技术打下了基础,还有就是每次工人已经走到丛林上准备开发香蕉的时候,发现,明明劳资已经是古典的人了,怎么连丛林都砍不了,那一个叫悲剧啊。难道非要劳资穿上青铜圣衣不可?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4楼2013-03-27 13:04
                    收起回复

                      An Unmet Player Has Entered the Classical Era~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5楼2013-03-27 13:08
                      收起回复

                        光学Optics
                        "He made an instrument to know,If the moon shine at full or no."- Samuel Butler
                        光学是对于光和视觉的研究。人类对光的研究,最初主要是试图回答“人怎么能看见周围的物体?”之类问题,最早且最关键的光学挑战就是围绕着人眼的视觉辅助,就是如何让人们看得更远,看得更细,或是在黑暗中也能看清。在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发明了的透镜。最古老的透镜由优质水晶制成,大约在公元前700年。希腊和罗马人制作的简单透镜是用水充满玻璃球。光学的起源在西方很早就有光学知识的记载,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约330~260)的<反射光学>(Catoptrica)研究了光的反射;阿拉伯学者阿勒·哈增(AI-Hazen,965~1038)写过一部<光学全书>,讨论了许多光学的现象。
                        约在公元前400多年(先秦的时代),中国的《墨经》中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知识。它有八条关于光学的记载,叙述影的定义和生成,光的直线传播性和针孔成像,并且以严谨的文字讨论了在平面镜、凹球面镜和凸球面镜中物和像的关系。
                        自《墨经》开始,公元11世纪阿拉伯人伊本·海赛木发明透镜;公元1590年到17世纪初,詹森和李普希同时独立地发明显微镜;一直到17世纪上半叶,才由斯涅耳和笛卡儿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观察结果,归结为今天大家所惯用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665年,牛顿进行太阳光的实验,它把太阳光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这些成分形成一个颜色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光分布——光谱。它使人们第一次接触到光的客观的和定量的特征,各单色光在空间上的分离是由光的本性决定的。
                        牛顿还发现了把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放在光学平玻璃板上,当用白光照射时,则见透镜与玻璃平板接触处出现一组彩色的同心环状条纹;当用某一单色光照射时,则出现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环条纹,后人把这种现象称牛顿环。借助这种现象可以用第一暗环的空气隙的厚度来定量地表征相应的单色光。
                        牛顿在发现这些重要现象的同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微粒从光源飞出来,在均匀媒质内遵从力学定律作等速直线运动。牛顿用这种观点对折射和反射现象作了解释。
                        惠更斯是光的微粒说的反对者,他创立了光的波动说。提出“光同声一样,是以球形波面传播的”。并且指出光振动所达到的每一点,都可视为次波的振动中心、次波的包络面为传播波的波阵面(波前)。在整个18世纪中,光的微粒流理论和光的波动理论都被粗略地提了出来,但都不很完整。
                        19世纪初,波动光学初步形成,其中托马斯·杨圆满地解释了“薄膜颜色”和双狭缝干涉现象。菲涅耳于1818年以杨氏干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由此形成了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用它可圆满地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也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观察到了光的偏振和偏振光的干涉。为了解释这些现象,菲涅耳假定光是一种在连续媒质(以太)中传播的横波。为说明光在各不同媒质中的不同速度,又必须假定以太的特性在不同的物质中是不同的;在各向异性媒质中还需要有更复杂的假设。此外,还必须给以太以更特殊的性质才能解释光不是纵波。如此性质的以太是难以想象的。
                        1846年,法拉第发现了光的振动面在磁场中发生旋转;1856年,韦伯发现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等于电流强度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他们的发现表明光学现象与磁学、电学现象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1860年前后,麦克斯韦的指出,电场和磁场的改变,不能局限于空间的某一部分,而是以等于电流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的速度传播着,光就是这样一种电磁现象。这个结论在1888年为赫兹的实验证实。然而,这样的理论还不能说明能产生象光这样高的频率的电振子的性质,也不能解释光的色散现象。到了1896年洛伦兹创立电子论,才解释了发光和物质吸收光的现象,也解释了光在物质中传播的各种特点,包括对色散现象的解释。在洛伦兹的理论中,以太乃是广袤无限的不动的媒质,其唯一特点是,在这种媒质中光振动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0楼2013-03-27 13:36
                        收起回复
                          对于像炽热的黑体的辐射中能量按波长分布这样重要的问题,洛伦兹理论还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并且,如果认为洛伦兹关于以太的概念是正确的话,则可将不动的以太选作参照系,使人们能区别出绝对运动。而事实上,1887年迈克耳逊用干涉仪测“以太风”,得到否定的结果,这表明到了洛伦兹电子论时期,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仍然有不少片面性。
                          1900年,普朗克从物质的分子结构理论中借用不连续性的概念,提出了辐射的量子论。他认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包括光,只能以各自确定分量的能量从振子射出,这种能量微粒称为量子,光的量子称为光子。
                          量子论不仅很自然地解释了灼热体辐射能量按波长分布的规律,而且以全新的方式提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整个问题。量子论不但给光学,也给整个物理学提供了新的概念,所以通常把它的诞生视为近代物理学的起点。
                          1905年,爱因斯坦运用量子论解释了光电效应。他给光子作了十分明确的表示,特别指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光也是以光子为最小单位进行的。
                          1905年9月,德国《物理学年鉴》发表了爱因斯坦的“关于运动媒质的电动力学”一文。第一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文中指出,从伽利略和牛顿时代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古典物理学,其应用范围只限于速度远远小于光速的情况,而他的新理论可解释与很大运动速度有关的过程的特征,根本放弃了以太的概念,圆满地解释了运动物体的光学现象。
                          这样,在20世纪初,一方面从光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运动物体的光学现象确证了光是电磁波;而另一方面又从热辐射、光电效应、光压以及光的化学作用等无可怀疑地证明了光的量子性——微粒性。
                          1922年发现的康普顿效应,1928年发现的喇曼效应,以及当时已能从实验上获得的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它们都表明光学的发展是与量子物理紧密相关的。光学的发展历史表明,现代物理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基础理论——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都是在关于光的研究中诞生和发展的。
                          此后,光学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致于成为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发现了爱因斯坦于1916年预言过的原子和分子的受激辐射,并且创造了许多具体的产生受激辐射的技术。
                          爱因斯坦研究辐射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如果能使受激辐射继续去激发其他粒子,造成连锁反应,雪崩似地获得放大效果,最后就可得到单色性极强的辐射,即激光。1960年,西奥多·梅曼用红宝石制成第一台可见光的激光器;同年制成氦氖激光器;1962年产生了半导体激光器;1963年产生了可调谐染料激光器。由于激光具有极好的单色性、高亮度和良好的方向性,所以自1958年发现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了科学技术的重大变化。
                          【大帝说“要有光”,于是,天亮了!估计大多玩家现在若是岛图,应该不会那么急急忙忙的走光学进古典吧。其实光学的范畴实在太广,对于光的研究深着呢,不是我这个高考就把物理书全仍掉的货能讲清的,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聊聊的就是关于光速的问题,现在的经典物理学里,光速作为速度的极限,可是其余众多理论的基础条件之一啊】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2楼2013-03-27 13:37
                          收起回复

                            骑术Horseback Riding
                            "My kingdom for a horse!"- Shakespeare (Richard III)
                            骑术大约是在公元前2000年或更早发展出现的,大约早于重要的游牧民族。马匹在那之前便被驯化,但原始马体型偏小,尚不足以用以骑行。早期的游牧民族,叔提雅人,已是优秀的骑手,他们发明了最早的马鞍和马镫(但貌似只使用了马镫)。据希腊文献记载,叔提雅人首列将不驯服的公马去势,使其更温驯可控。
                            自公元前1500年后,新月沃土上的赫梯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已经在骑马战斗,同期,马匹被引入了埃及。在亚历山大帝远征之时,大帝的王伴骑兵或许是地中海世界最有高效最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
                            对于马匹的运用,真真切切的影响着人类历史,看看那些个由马背上打下的庞大帝国吧,真是比比皆是,想想成吉思汗那句什么要让阳光所照耀的大地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太霸气了。骑术之所以在家畜驯养之后隔了一个时代再出现,制作组也是颇有心思了,毕竟初期的马匹还不适合骑乘。另外就是大家都有提到的西班牙征服南美文明,其实吧,始祖马是在北美大平原上诞生的,之后经当时被冰盖覆盖的白令海峡,进入了欧亚大陆,没成想,北美的马悲剧了,灭绝了,而在欧亚大陆的马匹繁衍了下来,千百年后欧洲征服者们带着马匹重又踏上了马匹始祖之地,有些小讽刺啊,不过,更可悲的就是,人类最后一次发现野马是在1957年,估摸着已然绝种了吧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4楼2013-03-27 14:03
                            收起回复
                              2025-08-14 23:31: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数学Mathematics
                              "Mathematics is the gate and key to the sciences."- Roger Bacon
                              数学有着久远的历史。它被认为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中国古代的六艺之一就有“数”,数学一词在西方有希腊语词源μαθηματικός(mathematikós), 意思是“学问的基础”,源于μάθημα(máthema)(“科学,知识,学问”)。
                              史前的人类就已尝试用自然的法则来衡量物质的多少、时间的长短等抽象的数量关系,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证实了当时已有几何的知识。
                              更进一步则需要写作或其他可记录数字的系统,如符木或于印加帝国内用来储存数据的奇普。历史上曾有过许多且分歧的记数系统。
                              从历史时代的一开始,数学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做税务和贸易等相关计算,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数量、结构、空间及时间方面的研究。
                              到了16世纪,算术、初等代数、以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已大体完备。17世纪变量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在研究经典力学的过程中,发明了微积分。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也开始慢慢发展。
                              数学从古至今便一直不断地延展,且与科学有丰富的相互作用,并使两者都得到好处。数学在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发现,并且直至今日都还不断地发现中。依据Mikhail B. Sevryuk于美国数学会通报2006年1月的期刊中所说,“存在于数学评论数据库中论文和书籍的数量自1940年(数学评论的创刊年份)现已超过了一百九十万份,而且每年还增加超过七万五千份的细目。此一学海的绝大部份为新的数学定理及其证明。”
                              痛恨着高数,概率论等科目,虽然数学家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很屌,但是还是让人觉得厌烦,印度阿三当年弄出了这个套东西,牛逼是牛逼,可惜叫了阿拉伯数字,不过怎么说呢,毕竟是人类各个理论科学的基础,现在哪个不要用数学模型啊,唉,忍了吧。不过真心想吐槽的是天朝数学教育体系而已,数学是没有罪过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5楼2013-03-27 14: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