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愤青转向面对现实,“回来演戏?给钱吗?给钱就干!”
愤青味·曾因演艺圈虚伪而脱离
吴秀波将自己42岁成名之前的经历形容为一种“修行”,他自认“当过愤青”,有过迷茫和不安,时至今日在访谈节目里说到自己,他都会笑言:“和朋友们聊完,去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说了句什么,他们都会说发现我还是个愤青儿。”
这位文艺愤怒青年其实和许多知名的老戏骨有过类似的过去,上世纪80年代,16岁的吴秀波和傅彪等人一起考入铁路文工团,并与之成为好友,他当时是团里的文艺积极份子,然而每月70块钱的工资却让他不得不晚上去夜总会走穴以维持生活,以至于经常迟到赶不上火车,最后吴秀波自己决定辞职。17岁时,作为无业游民的吴秀波便被误诊为肠癌,切掉了40厘米的结肠,13万的医药费让他难以负荷。然而这位愤青还是挺过来了,成为社会人之后,他开过歌厅,开过饭馆,接近30岁时还毅然回到歌厅去表演,自费请来国内顶尖乐手圆满他的音乐梦。没错,20多年前的吴秀波因觉得演艺圈“挺虚伪”而刻意脱离了。
当初,乃至现在的吴秀波,仍有一腔热血在体内燃烧,尽管做歌手那段时间他连养活自己都困难,再加上儿子要出生了,当时有人劝他回去演戏,他这才暂时终结了“愤青状态”,直言:“回来演戏?给钱吗?给钱就干!”于是,通过朋友的帮忙,吴秀波踏入影视圈,从配乐做起,被张健看上,邀请他在《立案侦查》里扮演冷面**男主角,当年他还是一站到摄像机前便全身哆嗦的“菜鸟”,然而却一步步跌跌撞撞踏上了明星的“台阶”。可即便如今功成名就,吴秀波依然会在言谈里将“生命”与“死亡”挂在嘴上,甚至对媒体人说:“其实坐在你们面前的真的是一个没用的人,最滑稽的是你们在采访一个非常没用的人。”由此,吴秀波也被戏称为“哲学吴”,足见他骨子里的“愤青”元素一直没消停过。

谍战剧《黎明之前》里的刘新杰散发着无穷尽的男性魅力
男人味·谍战剧中释放男性魅力
2010年,吴秀波在谍战剧“泛滥成灾”的年头顺流而上,在制作精良、剧本极其出色的谍战剧《黎明之前》里扮演男一号刘新杰,这个气质冷硬,内心沉重的角色,散发着无穷尽的男性魅力,瞬间虏获了无数女观众的心,那也是吴秀波初次认识到什么是“走红”,并由此荣获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大奖,人气瞬间飙升至顶峰。同时片酬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5万一集涨到16万以上一集,风光跻身一线演员行列。但是每每说到《黎明之前》带来的成功,吴秀波却很淡定地形容自己的状态:“一个房子,我围着它走了一圈,我看见门在那儿,然后我推门进来了。我觉得,这个是我对这些年经历的最准确的形容。”
“入门”之后的吴秀波,此后在小荧屏的表现更是一发不可收,他的“男人味”开始在诸多的电视剧里弥漫,不再需要“扮嫩”,也无须担心自己的年纪会被淘汰,因为他是不折不扣正当红。于是,接下来吴秀波便沿着男人味十足的路线前进,在《心术》里扮演带些雅痞气质的雷思邈,在《赵氏孤儿案》里扮演忠义的程婴。尽管是同样的男人味,吴秀波却不重复塑造同一类角色,于是在电影《新四大名捕》里,他选择诠释一个阴笃的反派。这就是一位性格派男演员最真实的表现,也是他想要的效果——“如果文字不能记录真实的历史,希望角色能表达历史中真实的人性!”这就是吴秀波的“男人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