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万物不能一成不变,必须变化,就像易经,旨在“易”。而道德经虽然顺应天道,把“天道”比作宇宙中最高级的规则,万物无为而无不为,不强求什么,看淡名利,消除欲望,就能使天下安定。看似主旨最符合易经中的规律,但是事实上却是把易经的真正主旨“易”给忘了。
而且老子也提出了万物相对论,有好必有坏,有对必有错,有长必有短,有善必有恶。而在《道经》中却反复强调无为而无不治,大家清净自然,无欲无求,“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看似是真理。其实试想一下,如果万物真能清净无欲,看淡浮生,岂不是不会有纷争,不会有矛盾?国家安定了,人民快乐了,可是你们发现没有,没有坏人了,没有对立面了……没有对立面,世界就不可能变化,不会进步了……
发现这个bug后我突然惊觉了,我是太相信老子了,太相信《道德经》了。以至于一直没发现道家思想的这个大漏洞,这也是今天和同学讨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时候才发现的,人不可能没有私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永远是对的,所以治国之道永远是牺牲少数管理多数。
越来越发觉易经才是真理了,诸子百家都是从易经分散出来的。道家不过是其中之一,无为是对的,但是无为而治却不对,同样,仁义是对的,仁义治国却不对,兼爱是对的,兼爱非攻却不对……总之,治国之道只有一个:牺牲少数,管理多数。比如托关系走后门这些腐败的事情,就是牺牲了多数成就了少数,看似是为了一己私欲,其实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
因此,诸子百家思想用来做人,用来修身养性是没有不对的,可以提高每个人的品德修养。错就错在想用自己的思想治国。而取出每个学家的本源思想,合在一起,就能找到打开易经的钥匙,易经里才是天地间的本源规则,是一种凌驾于宇宙之上的高级规则。百家思想就像天书百页残卷,被每个学家以自己的理解填充完善,自成一家。
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教诸位了。
而且老子也提出了万物相对论,有好必有坏,有对必有错,有长必有短,有善必有恶。而在《道经》中却反复强调无为而无不治,大家清净自然,无欲无求,“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看似是真理。其实试想一下,如果万物真能清净无欲,看淡浮生,岂不是不会有纷争,不会有矛盾?国家安定了,人民快乐了,可是你们发现没有,没有坏人了,没有对立面了……没有对立面,世界就不可能变化,不会进步了……
发现这个bug后我突然惊觉了,我是太相信老子了,太相信《道德经》了。以至于一直没发现道家思想的这个大漏洞,这也是今天和同学讨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时候才发现的,人不可能没有私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永远是对的,所以治国之道永远是牺牲少数管理多数。
越来越发觉易经才是真理了,诸子百家都是从易经分散出来的。道家不过是其中之一,无为是对的,但是无为而治却不对,同样,仁义是对的,仁义治国却不对,兼爱是对的,兼爱非攻却不对……总之,治国之道只有一个:牺牲少数,管理多数。比如托关系走后门这些腐败的事情,就是牺牲了多数成就了少数,看似是为了一己私欲,其实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
因此,诸子百家思想用来做人,用来修身养性是没有不对的,可以提高每个人的品德修养。错就错在想用自己的思想治国。而取出每个学家的本源思想,合在一起,就能找到打开易经的钥匙,易经里才是天地间的本源规则,是一种凌驾于宇宙之上的高级规则。百家思想就像天书百页残卷,被每个学家以自己的理解填充完善,自成一家。
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教诸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