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舞林争霸的节目播出或者说是主办,我觉得用杨丽萍的话来说最过瘾“这个节目办得太好,来得太及时了。”真的,作为一个普通电视观众,当然我本人是个铁杆儿艺术迷,喜欢唱歌和跳舞,前几年推出的不少舞蹈类节目包括“舞林大会”等等,我都没认真看过,实实在在地说,几乎是没看,总觉得对我还不构成彻底的吸引。但这次的“舞林争霸”绝不同于以往,通过一个多月的跟踪观看,我确实感觉到了这档节目的经常和重要性。应该说,是这档节目再次点燃了我对艺术的美好追求,特别是舞蹈。虽然我早已过了可以跳舞的年纪,但通过这个节目我却发现原来自己还一如当年一样的热爱着舞蹈,而且热情不但没减反而通过舞林争霸的平台变得异常火热。所以这一切居然始自于春节期间的一次拨台,偶尔拨到了上海台,竟然就此被这个节目当场征服,我上的遥控器彻底失去了作用,当时我正好赶上孙科经常演绎的后半部分,就从这一刻起,他的表演和他的从艺经历不可救药地让我从沉睡了多年的舞蹈世界里苏醒开来。
一个多月以来,我一直特别关注这档节目的前前后后,关心每一位参赛的选手。我的心一直在为这个节目的动态和所有选手们的去留牵动着。说道我们的4位评委,说句实话,能让我为这个节目动容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这4为评委,尤其是杨丽萍和金星!去年我看过一期有关杨丽萍的电视节目,我被杨丽萍认真治学,做人以及艰苦从艺并勇于创新的艺术追求折服了。以前我喜欢她,现在就更喜欢她了。金星,当年一个沈阳的朝族男孩,为了舞蹈和自己的梦想一路前行,风雨不误,最终圆梦美国,载誉归来。这又是何等的艺术境界。看到她在节目现场做的每次点评,我又重新对她有了更准确的认识。认真,严谨,既为艺术负责也为中国的舞蹈人。与其说他是有名的“毒舌评委”,我觉得倒不如认为她是个真正懂艺术搞艺术的大家。她敢于得罪全世界,却只为了说句真话。显然目前各项赛事中不是每个评委都会像她这样做事直白坦荡的!我想说的是“金星,我喜欢你”。
我个人还觉得对于这样一场中国国内史无前例的舞蹈大赛而言,评委数量似乎稍显不足,我觉得要是能加上周洁,沈培艺和黄豆豆那就更好看了。7为评委各抒己见,人数的增加也能更好的避免一家之言的不客观性,从而减少一句话“扼杀”一个演员的可能。三票刷掉,4票待定,5票以上者可以晋级。这样不是更好吗?还有后期的选手接受导师考评阶段,我也有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要让这次比赛更公正,更具有可看性和权威性的话,那么比赛中选手的两两组合应该在节目的现场当众抽签,这样一来不但很好的避免的遭人质疑的“暗箱”问题,而且更增强了节目的透明化,当然无疑也更增加了对选手们的“残酷”考验,你们的组合都是在全国电视机前观众们的众目睽睽之下决定的,彼此之前没有太多了解和认知,这就更加严酷地考察了选手们的现场控制力,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彼此合作的配合力。出场前只给半小时的时间研究琢磨,当然这也要求选手在上场以前对各种音乐的风格和常见的舞蹈体裁有着充分的认识和把握。我想这才是考验选手们综合素质最好的方式。
说到这次大赛,我觉得在导师考评阶段里,我觉察到了选手的两两搭配上出现的一些微妙现象。不管怎么说,我认为骆文博绝对是这次赛制中的幸运儿。天知道,如果她被和阎国超分到一组的话,我就不相信她还会是现在的结果!!!所以,问题很显然,她本不擅长国标,但与之搭档的刘潇早已名声在外,刘潇不但出身“名门”而且又光环围绕,想必这样重量级的选手也必将封荫其伙伴。用句不雅的话来说就是“一人得道,仙及鸡犬”。而且,再次审视这个阶段里的搭档配置似乎的确是“学院搭学院”“草根陪草根”较为多见。相反地,我个人认为如果选手孙科与王润或者郭爽等人组合的话,我不相信孙科会无缘最后的角逐。因此,我想到了如上的考评制度。
不过平心而论,我觉得如果在这个赛会中带领最后的20名佼佼者pk美国舞坛,如果是我带队,也有可能向学院型,光环型,获奖型,名媛型的选手倾斜,因为带他们去和老外竞争的胜算更大,这一点我理解。
无论怎样,对于这档节目我很是看好,我认为这对中国目前的舞蹈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她很好地振奋了中国舞者的信心,让喜欢舞蹈艺术的人终于又找到了一方用武之地。就连我这样一个草根百姓都为之欢欣鼓舞,更何况是热爱艺术的中国舞者呢!进来我的心一直为舞林争霸所牵挂,一周到周六的每一天都度日如年,只为等待周日的“月上东山”。说实话,这些天我就像是丢了魂似的,真不知道,一旦这个节目终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打发。所以从上个星期开始,我拿出了自己尘封多年的舞鞋,吹落满面的灰尘,就在这个瞬间里我似乎又看到了十几年前那个活跃在舞台上的发誓要与舞蹈终身为伴的青年。尽管我早已过了跳舞的最佳年龄,但我的热情和信心又一次被舞林争霸点燃了。舞林争霸挑拨了我木讷的神经,让我在多年沉寂后再次苏醒。我将再度穿上这双尘封已久的舞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祭奠已经逝去的舞蹈岁月,惟愿保持那份舞蹈的纯粹,坚守舞者的简单,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一个多月以来,我一直特别关注这档节目的前前后后,关心每一位参赛的选手。我的心一直在为这个节目的动态和所有选手们的去留牵动着。说道我们的4位评委,说句实话,能让我为这个节目动容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这4为评委,尤其是杨丽萍和金星!去年我看过一期有关杨丽萍的电视节目,我被杨丽萍认真治学,做人以及艰苦从艺并勇于创新的艺术追求折服了。以前我喜欢她,现在就更喜欢她了。金星,当年一个沈阳的朝族男孩,为了舞蹈和自己的梦想一路前行,风雨不误,最终圆梦美国,载誉归来。这又是何等的艺术境界。看到她在节目现场做的每次点评,我又重新对她有了更准确的认识。认真,严谨,既为艺术负责也为中国的舞蹈人。与其说他是有名的“毒舌评委”,我觉得倒不如认为她是个真正懂艺术搞艺术的大家。她敢于得罪全世界,却只为了说句真话。显然目前各项赛事中不是每个评委都会像她这样做事直白坦荡的!我想说的是“金星,我喜欢你”。
我个人还觉得对于这样一场中国国内史无前例的舞蹈大赛而言,评委数量似乎稍显不足,我觉得要是能加上周洁,沈培艺和黄豆豆那就更好看了。7为评委各抒己见,人数的增加也能更好的避免一家之言的不客观性,从而减少一句话“扼杀”一个演员的可能。三票刷掉,4票待定,5票以上者可以晋级。这样不是更好吗?还有后期的选手接受导师考评阶段,我也有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要让这次比赛更公正,更具有可看性和权威性的话,那么比赛中选手的两两组合应该在节目的现场当众抽签,这样一来不但很好的避免的遭人质疑的“暗箱”问题,而且更增强了节目的透明化,当然无疑也更增加了对选手们的“残酷”考验,你们的组合都是在全国电视机前观众们的众目睽睽之下决定的,彼此之前没有太多了解和认知,这就更加严酷地考察了选手们的现场控制力,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彼此合作的配合力。出场前只给半小时的时间研究琢磨,当然这也要求选手在上场以前对各种音乐的风格和常见的舞蹈体裁有着充分的认识和把握。我想这才是考验选手们综合素质最好的方式。
说到这次大赛,我觉得在导师考评阶段里,我觉察到了选手的两两搭配上出现的一些微妙现象。不管怎么说,我认为骆文博绝对是这次赛制中的幸运儿。天知道,如果她被和阎国超分到一组的话,我就不相信她还会是现在的结果!!!所以,问题很显然,她本不擅长国标,但与之搭档的刘潇早已名声在外,刘潇不但出身“名门”而且又光环围绕,想必这样重量级的选手也必将封荫其伙伴。用句不雅的话来说就是“一人得道,仙及鸡犬”。而且,再次审视这个阶段里的搭档配置似乎的确是“学院搭学院”“草根陪草根”较为多见。相反地,我个人认为如果选手孙科与王润或者郭爽等人组合的话,我不相信孙科会无缘最后的角逐。因此,我想到了如上的考评制度。
不过平心而论,我觉得如果在这个赛会中带领最后的20名佼佼者pk美国舞坛,如果是我带队,也有可能向学院型,光环型,获奖型,名媛型的选手倾斜,因为带他们去和老外竞争的胜算更大,这一点我理解。
无论怎样,对于这档节目我很是看好,我认为这对中国目前的舞蹈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她很好地振奋了中国舞者的信心,让喜欢舞蹈艺术的人终于又找到了一方用武之地。就连我这样一个草根百姓都为之欢欣鼓舞,更何况是热爱艺术的中国舞者呢!进来我的心一直为舞林争霸所牵挂,一周到周六的每一天都度日如年,只为等待周日的“月上东山”。说实话,这些天我就像是丢了魂似的,真不知道,一旦这个节目终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打发。所以从上个星期开始,我拿出了自己尘封多年的舞鞋,吹落满面的灰尘,就在这个瞬间里我似乎又看到了十几年前那个活跃在舞台上的发誓要与舞蹈终身为伴的青年。尽管我早已过了跳舞的最佳年龄,但我的热情和信心又一次被舞林争霸点燃了。舞林争霸挑拨了我木讷的神经,让我在多年沉寂后再次苏醒。我将再度穿上这双尘封已久的舞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祭奠已经逝去的舞蹈岁月,惟愿保持那份舞蹈的纯粹,坚守舞者的简单,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