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打造船舶的技术,到了第五世纪以后,有很大的发展。“土轮船”的发明,即是其中的一种。“土轮船”是木船上装置车轮,用人力蹈转车轮,鼓水疾进,与挂帆席无异。《南齐书》卷52《祖冲之传》记载祖冲之造千里船,在南京附近试航日行百余里。新、旧唐书李皋传(新书卷80,旧书卷131)记载李皋:“教为战舰,挟二轮蹈之,鼓水疾进,驶于阵马。”这都是后来“土轮船”的先驱。到了宋朝,这种“土轮船”有很大发展。《梦粱录》卷12“湖船”条纪载了西湖上“更有贾秋壑(即贾似道)府居船,船棚上无人撑驾,但用车轮脚踏而行,其速如飞。”这种车船,在宋代大规模用之于军事。
《宋史卷》365《岳飞传》,记载岳飞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打平洞庭湖杨么的事。杨么那时侯就用车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宋人鼎澧逸民著《杨么事迹》,记载当时有一位木匠都料高宣献车船样,造八车船,后渐发展为二十至二十四车。[①]《宋会要辑稿·食货》(旧书145册食货50,新第6册5664-5665页)记载了绍兴四年鼎洲“知州程昌禹造下车船通长三十丈或二十余丈。每支可容战士七八百人”。五年“五月十日两淛转运副使吴革言江、浙诸军打造九车、十三车战船”。
宋、元时代,造船技术除了车船和长度而外,还有一些新的创造发明,其中一个是分仓的创建。《宋会要辑稿》同上《食货船》(旧第145册,新第6册5672-5673页)纪载到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池洲所造海鹘船一支一千料,船身通长九丈二尺,计一十一仓。又铁壁铧嘴船一支四百料,船身通长九丈二尺,计一十一仓。
据元代到过东方的一些西方人如马可波罗(Marco Polo)以及伊本拔都他(Ibn Batuta)等人的记载,当时行驶于印度洋上的中国海船,有舱房自五、六十间至百多间,客商可以人占一间。此外尚有内舱,往往至十三个以上,隔以厚板,以防遇险触礁,不至沉没。大船桅樯多至十二桅。有风扬[②]帆,无风用橹,每一具橹要用十至十五人始能运动。每一大帆后曳二小船。大船水手多至六百人,并有水军四百人,以防御海盗。如上客船,大船可载千余人。 (参看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记》下卷,页619-622,又Henry Yule.The Book of Ser Marco Polo,vol.II.pp.24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