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我校高招综合评价录取面试正式拉开帷幕。而此次学校采取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招生考核范围的新举措,在全国尚属首创,这代表着我国教育界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大胆探索与尝试,因而,有关此次通过面试对300名入围考生进行综合水平测试倍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作为记者,有幸亲临现场,亲历这场神秘而独特的考试。
如水的流程 有序的组织
此次考核,考生总共要参加“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人文素质、社交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能力、个性特长、公民素养”等10个站点的面试,每个站点3分钟,整个考试完成需要30分钟。众多的站点,300名考生,如何才能保证考试紧张有序地进行?学校在组织方面花了不少心思。
首先按抽签将考生分成两大组,由工作人员带到指定的一候场室。然后每10人为一组,由工作人员带队引导进入面试区。此外,每个考生配备一名专职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陪同前往每个面试站点考试,面试结束后,再由工作人员统一带领到二候场室休息。整个流程走下来,紧密而流畅,真可谓组织有序,服务到位。
另外,学校还在考场安排有医护人员和保卫人员,全程呵护和监护着这场特别的考试。
和蔼的老师 有趣的考官
虽说是考试,而且是涉关高考录取这样可能改变考生命运的重大考试,但是考场里却一改往常的严肃与沉静,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悦的良好氛围。
进入考场,几乎每个站点的老师都会满面笑容地对考生说:“别紧张,我们就是聊聊,好吗?”和蔼,成了考生对老师的一致评价。
衡阳市八中的一名考生乐不可支地告诉记者,主考官太有趣了。他被考到的创新能力题目“如何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评委老师给出的答案“如果人能够喝海水,那问题就解决了”,让这位同学对老师的奇思妙想赞不绝口,发出“我觉得老师好有创新素质的”的感叹。
考场的领路人 难忘的学长
为了方便考生,学校把10个考核站点都统一设在一层楼,但是考虑到站点众多,再加上初涉中南的考生地况不熟等多种原因,学校考试组织者部署非常周密,专门为每位考生配备向导负责引导其进入每一站点考试。 向导均从在校学生中择优选拔。
考生进入考点后,学长会在门口等候,等考生出来在领到另一个考点。而在这一考点到另一考点的短暂路途中,也许只有几步之遥,考生和学长也会轻松地交流几句。在年青的学长面前,考生们全然没有生涩与拘泥。
在候场室,也有学长们在做着组织和服务工作,也有和考生们聊天,以缓解紧张情绪。
看着这些相处甚欢,展露笑颜的年青面孔。或许,对中南大学最初感受到的温暖,会源自这些给了他们最初大学印象的学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