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歌曲总会不经意间把深情演绎到极致,“梦中的额吉”就是其中之一。决赛前夕,吧中的云友也按捺不住急迫的心情,纷纷献计献策为云飞的决赛推荐曲目。其中就有一位坚定地认为,家乡好环节应该唱这首“梦中的额吉”。我也就是顺着他的指引接触了这首歌。
首先听到了一个叫乌达木的蒙古族孩子的演唱,孩子先后痛失双亲的经历,以及演唱时安静、向往的目光,再配上清澈纯洁的童声,让观众的心都碎了。在我听不懂的歌词里,我似乎感到他坚信妈妈在天堂里时刻注视着他,希望他乖一些。他也在听妈妈的话,正是这样在做的。只是无论如何还是止不住想念妈妈...,希望妈妈能回来看看他...。那种对母亲的怀念,感动着所有的人,在场做母亲的都恨不得化身为他的妈妈,紧紧地拥抱着他...。之后,我又听了一位蒙古国的歌星吉布呼楞的演唱。他用有磁性的嗓音,沉稳地叙事般地唱着这首歌,让我依稀感到了一位远方游子,沧桑的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两种不尽相同的感情,都能够诠释这首歌要表达的内涵。
再看了中文演唱的几个版本,无论是歌词意境还是演唱水准都不敢恭维。我也在担心,若是云飞唱这支歌,能唱出彩,感动观众和评委吗?
无巧不成书,决赛时,云飞的家乡美打出的字幕就是“梦中的额吉”。云飞头戴毡帽,身着长袍,端庄地坐在台阶上。和六个蒙古族少年一起静静地仰望星空。马头琴声轻轻的扬起,云飞缓缓擎起话筒,一缕深情的歌声回荡在夜空...。云飞的歌唯美又富有张力,真正征服了观众,又一次让众评委感叹...。
只是,一曲歌罢,我似乎没有更深地进入歌曲的意境,思绪只是在一个点上徘徊。云飞好像也没有把自己的情绪连贯地表达出来,有些意犹未尽。问题出在哪儿呢?是时间太短?不是。我认为,问题是在歌词上。
中国的民歌一般都有这样的规律,先写景,后写情,先虚拟,后入实...。总之给人以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的动感,渐入佳境,推向高潮。云飞演唱的虽然是中文版本中最好的一个(起码是我听过的版本中),但也有明显的不足,没有扩展深入。我认为歌词中应该包含吉布呼楞的游子盼归之情和乌达木的失去母亲之痛。如此这般,歌词中就有了这样的意境。儿子身在遥远的地方,默默地思念着年迈的母亲,仿佛看见夕阳下的母亲,独依门栏,眺望着远方,草原的清风吹拂着她的白发,她在祈祷孩子的平安...。春回草原,大雁北飞,儿子匆匆的步伐,扑向心中的家园。妈妈的毡房里还是依旧温暖,触物思人,妈妈却在遥远的天边。亲爱的妈妈呀,你何时能够回到我的身边...。最终落点是---母亲的恩情永生难忘...。我觉得这样由云飞来演唱,一定是深情并茂,感人肺腑...。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可能并不正确,只想在非专业层次与大家交流一下。若是因为中文歌词的局限,限制了这首古老民歌的内涵,那真是遗憾了。
外国歌曲的译制是很有学问的。我一直很欣赏五十年代那些优秀的苏联歌曲,译制者的精心和睿智,译成中文后仍旧至诚唯美,引人入胜...。而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已无人愿意去倾心做这件事了。
据说,这首古老的蒙古民歌“梦中的额吉”已经传唱了近千年了。它应该以最美的形式流传下去,我们都应该成为传承人。可在当前,最佳的传颂者应该是------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