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理智一点。主办方是相当理智的,不看票数的高低,因为可能有人刷票,只看票源来源综合指标分析。这种分析直接关系到电视台和天娱决定重点培养谁。饮料库固然重要,可是他们一分析大量票源出自一两个人之手,会得出结论苏醒的人气是虚假的。因此,我觉得散投非常重要,每个人都要投出自己的票,不要光依赖饮料库。
《中国选秀节目的黑幕真相》
1. 你认为选秀节目选择评委的标准是什么?比如快男选择郑钧是因为他的知名度大,有音乐影响力和号召力,但选择杨二做评委会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答:看来你对选秀节目的操作还不是很了解,或则没多少研究。我做了这么多年的选秀节目,是这样的,主办方在选评委时其实是双重标准,一般会安排三个评委。一方面,从节目的本身专业定位出发(外部),三个人分别从音乐、形象、市场来评判选手,评判出选手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是主办方强加给大众的,也是主办方引导大众市场的根据,通过主动引导后,但大众接不接受这样的选手,短信投票就给了大众一个最好的市场评判权利,这其实是主办方(评委)和大众互相博弈、互相影响的一个过程。
另一方面,作为大型选秀节目,既然是一场秀,光有这些好的内容、准确的定位是不可能掀起巨大热浪的,所以还必须加点味精、作料,甚至猛火(这其实是非常规传播里的一种极有杀伤力的方式),这样味道会更鲜美一点。因此在选择评委上,三个人还必须具备不同的元素、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是专业敢说(扮黑脸,所谓的毒舌,处于强势,包小柏、黑楠的角色)、一个是不专业敢说(有个性,为搏出位、为节目制造话题,增加节目关注度,处于强势,杨二的角色)、另一个是专业不敢说(老好人,会给选手更多鼓励,处于弱势,巫启闲、伍洲同、黄韵玲的角色。你们想象一下,两个强势的人在一起就会有火花、有看点,但火大过头的时候,另一个就会来打圆场,来降降温。这一切都是配合的那么自然和默契,观众当然爱看,主动关注。
2. 拿到爆料的黑幕,你会加以考证么?还是直接就放到博客上?比如17岁快男王栎鑫的策划?
答:你这个问题回答之前,先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黑幕?个人认为,游戏规则之外的非规范操作就应该是黑幕。但湖南卫视的一切操作都是在规则之内的操作,所以我了解到的、收到的爆料只能叫内幕,而非黑幕。其实真正制造黑幕的是部分不负责任的媒体,感觉节目没按照自己的意图走、自己看好的选手得到不公正待遇,或者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报纸、网络媒体搏出位,人为的制造新闻题材和妄下黑幕的结论,误倒大众和消费者。就好象,你作为记者为什么要向我调查黑幕,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媒体增加关注度而已,而不公正的待遇恰恰是大众最关心的,这样媒体就传播给大众、大众和大众之间再以讹传讹的传播,最后就真正变成了所谓的黑幕。
湖南卫视是最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如果他的舆论导演得不到发挥,他不会黑箱操作,只会更改游戏规则,甚至定制特定的规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象现在的快男淘汰人选70%的权利都掌控在自己手中,每周复杂、即兴的赛制都是为想淘汰的选手量身定做的,你能说这是黑幕吗?所以我爆料的都是这些内部操作的过程,只能叫内幕。我的邮箱里每天都会收到数百封爆料的邮件,其实这些都是粉丝杜撰为了炒作用的,都是很恶心的,比如同性恋的、姐弟恋的、儿子不是亲生的,都太荒唐了,我能放到我博客上去吗?拜托,炒作也得高级点好不?我真的很难理解一篇何炯和吉杰是同性恋的龌龊的新闻竟然登上了新浪头条,我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媒体的悲哀啊,都是为了增加媒体关注度、搏出位惹的祸,这也反映了中国媒体的竞争环境和制度是多么的缺失啊。
3. 选秀黑幕最大的受益者和最受伤害的是谁?
答:你说的某些选秀节目如果有黑幕,也就是在游戏规则之外操控节目,我就会告诉他们,也许得到了短暂的利益,但最终会害了自己。比如,电视台制造黑幕,在亿万观众面前黑掉大众喜欢的选手搏出位、搏收视,这其实是不尊重市场的表现,自己也失去了公信力。一个靠大众投票来玩的游戏节目失去了公信力,也许这一次你达到了目的,因为大众已经上了你的贼船,只好继续被甘愿玩弄下去,但一定没有第二次、第二届了,这是中国选秀节目的悲哀,其实是中国传媒界的悲哀。如果这个这个黑幕的制造者是粉丝,比如造假票,这也是害了自己的偶像,虚假的人气会让偶像很惨。上届超女的谭维维最后一场更多的是靠刷票,但天娱不知道,结果把谭维维定位很高,但终究逃不过市场这关,所以她现在也摔下来摔的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