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1月27日漏签0天
经典高清吧 关注:16贴子:13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经典高清吧
>0< 加载中...

关于高清的一句话扫盲!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Qsoftware
  • 720i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mkv只是个容器。无论mkv也好avi也好ts也好,都不代表画质音质的好坏。 1.1无论是音质还是画质,都是一种极为主观的感受在图像和声音方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2蓝光的视频和音轨后面有专门的篇幅介绍. 2.蓝光的画质不一定都是好的.也有次品. 3.Rip在画面上所能做到的就是无限接近原版画质,而不可能超越它. 4.X264和H264都是高级视频编码(AVC),简单讲前者是后者的开源版本,请注意H264/MPEG-4AVC只是一套标准和规范. 5.H.264和MPEG-4AVC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它们是一个东西. 6.从MPEG-1到MPEG-4都是规范,是一代代不断升级的视频编码和压缩技术.MP5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只是一些厂商忽悠大众的噱头. 7.任何一个编码技术都有自己的寿命.264技术也有.虽然直到今日它仍然在不断完善. 8.H264的最大优势?我认为在原视频无限好的情况下压缩至同等体积,与前代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压缩比从而达到更好的图像质量.如对无限好的视频进行编码,一个MPEG-2,一个AVC,码率同为18M,那么AVC画质要好.(任何一个比较都是有前提的) 9.h264有许多规范(profile),而highprofile(高级规范)是特别针对HDTV,蓝光和HDDVD这样的广播和视频应用开发. 10.AVC也有许多的级别(level),而4.1是最通用也最成熟的硬解高清的方案. 11.结合前两点,不难看到为何编码一般都采取highprofile和level4.1了. 12.那AVC最高的level是什么?5.1.它最高支持4096×2304像素. 13.即便是level4.1,某些编码参数还是会使显卡和播放器无法顺利硬解. 14.VC-1是微软公司开发,也是高清视频编码的重要一员. 15.MPEG-2,VC-1,H264是高清视频中常见的编码格式. 16.专门用于编码VC-1的软件是商业的,VC-1和H.264不是一个技术,并没有可比性 17.仅从规格上来看,VC-1与H264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18.高清的标准是电视行业提出的,并不是电影行业提出的 19.早在70年代,电影行业为了避免和电视行业恶性竞争,提出了超宽荧幕的标准.即高宽比在2.39:1(四舍五入2.40:1)的屏幕,之前已有2.35:1的存在(.IMAX是70毫米胶片为1.43:1) 20.广播电视行业在80年代同样为了下一代标准制定了16:9即1.78:1的高宽比方案,请注意,这其实是一个电视业多个规格竞争后的妥协方案. 21.在高清电视业,16:9是标准的高宽比.全高清的分辨率1920*1080正是因此计算四舍五入得出.认真看完这几句话,你就不会再问为什么电影不全屏的小白问题了. 22.而电影行业的出版物,为了适应电视,无论是从DVD还是到现在的蓝光,横向分辨率固定的情况下,高宽比换算出来的分辨率不会在电视上全屏显示.只能通过补充黑色画面来填满屏幕,就会出现我们通常所说的"黑边" 22.1我们看到的蓝光原盘,不管有没有黑边,其视频分辨率均为1920x1080和绝少数的1280x720这样的标准高清分辨率 22.2而对于重编码,对于有黑边的电影,制作者一般会切掉这些黑边,把码率等用在真正的图像上,这是非常基本的”切边“操作。 22.3所以对于诸如2.40:1的蓝光电影,我们切边后的标准分辨率就是1920x8002.35:1则是1920x816等等 23.电影和电视完全是2码事,在电影行业,没有黑边这种东西.黑边的出现是电影和电视工业相互妥协的产物. 24.而16:9是电视行业的叫法,1.78:1是电影工业的称呼.虽然,二者在高清定义下的分辨率上没有差别.都是1920*1080或1280*720 25.当然,你也会看到1.78:1的一些全屏电影,这些都是后期制作而成,电影并没有1.78:1的胶片. 26.补充一下胶片概念.直到现在,绝大多数的电影仍然在使用35mm胶片来记录影音.这是110年前的技术,在照相领域35mm被称为"全画幅". 27.少数电影采用65mm甚至70mm胶片.著名的比如IMAX.35mm胶片寿命长的原因就是它是一个保存,记录影音,胶片长度等方面的最佳折中方案. 28.35mm胶片的高宽比一般为1.33:1,不过这个规格不确定.35mm胶片也分多种,每种的记录方式也不一样. 29.为什么会有2.40:1的电影出现?目前的宽屏电影,有些是用变形镜头记录到胶片中.放映时再通过特殊设备还原至宽荧幕.有些不用变形镜头,如super35mm.是对35mm原始画面裁切成超宽屏播放. 30.那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影片版本,有多个高宽比,甚至看到的有效画面也不一样,这是对原始35mm胶片进行了画面裁剪,所以有时左右的画面多些(2.40:1),有时上下的画面多些(1.78:1) 31.而在电影院,目前除了IMAX,可以说播放的大多数都是2.40:1等超宽荧幕的电影.所以我还是要重申,不要混淆电影和电视. 32.到目前,电影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影片的画面,胶片的种类等等等等不是我们说了算,由导演和厂商说了算. 33.胶片的变形记录是一种光科学,与可变形的视频完全不一样.多说一句:目前HDTV广播信号中的可变形视频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讯号带宽和提高电视兼容性而开发,属过渡方案. 34.胶片作为一种记录光的介质,和质量.生产厂商,ISO等都有关系.所以,因为胶片感光度、曝光等的关系,胶片上会不可避免地有噪点出现.这就是观影中出现的所谓“颗粒感”。 35.胶片上的图像转为数字记录媒体--比如DVD或者蓝光的时候,技术人员会对胶片出来的音视频用音视频编码技术进行编码,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数码修复或数码处理。 36.进行处理时,胶片上的噪点可以被削弱和加强。这取决于电影本身、导演乃至制作人员。 37.有例外。


  • Qsoftware
  • 720i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就是纯计算机技术制作出来的视频,比如电脑动画。电脑动画这种纯数字视频是没有噪点的。不过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加上.最明显的比如《冲浪企鹅》 38.RMVB这样的东西,是将画面细节模糊化,从而达到一种所谓的清晰.这种清晰和真正高清电影有极大差距.高清电影是尽量还原细节,比如噪点,脸上的皱纹等等.所以某新人就会不适应.觉得不如RMVB磨皮后“清晰” 39.下面简单说下HDTV.HDTV=高清晰度电视,是一种传播高清信号的数字广播系统. 40.在HDTV早期,都是试验阶段而且均为模拟信号广播.高清的概念始于上世纪30年代,并不是什么新名词.1949年法国就有了了819线的电视广播,不过那时都是4:3的,1969年日本NHK开始广播5:3即1.67:1的HD信号. 41.ITU国际电信联盟1972年开始研究,但直到1983年才开始制定了HDTV相关标准.在屏幕方面一开始采用的是NHK的5:3,不过受宽屏电影的影响而又不影响到电影工业[与5:3(1.67:1)最相近的就是电影的1.85:1],最后高宽比被迫折中到16:9即1.78:1 42.80年代开始,HDTV兴起,前代电视信号被称为SDTV,(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的分辨率从640*480到720*576 43.HDTV有3个主要参数:帧大小,扫描系统和帧速率.帧大小就是图像的分辨率.如1920*1080扫描系统有2种:逐行progressive和隔行interlace,即常说的1080P(720P)和1080i(720i)帧速率就是fps.电视每秒显示的帧数.有不同标准这个稍后介绍. 44.所以我们常说的1080p24(你在电视卖场里会经常看到)就是该电视支持1920*1080分辨率,逐行扫描,可以以每秒24fps播放。1080i 24自然就是1920*1080分辨率,隔行扫描,24fps.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经典高清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