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亚洲宝石协会(GIG)地方玉石研究报告: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市北8公里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它与只有一种矿物元素组成的硬玉、软玉不同,是以硅酸钙铝为主的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的“蚀变辉长岩”。南阳玉的硬度为6---6.5,比重为3.29,其硬度几可与翡翠媲美,故国外有地质学家称其为“南阳翡翠”。南阳玉的历史地位过去没有引起重视,其实其开采时间相当早,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被采用了。南阳县黄土出土的一件南玉铲,经鉴定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殷墟出土的有刃玉石器中的7件玉器,质料也全是南阳玉。
独山玉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有绿、蓝、黄、紫、红、白六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工艺美术雕件的重要玉石原料,成为南阳著名特产,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 白独山玉 总体为白色,乳白色,质地细腻,具有油脂般的光泽,常为半透明至微透明或不透明,依据透明度和质地的不同又有透水白、油白、干白三种称谓,其中以透水白为最佳,白独玉约占整个独山玉的10%。 紫独山玉 色呈暗紫色,质地细腻,坚硬致密,玻璃光泽,透明度较差。俗称有亮棕玉、酱紫玉、棕玉、紫斑玉、棕翠玉。 黄独山玉 为不同深度的黄色或褐黄色,常呈半透明分布,其中常常有白色或褐色团块,并与之呈过渡色。
独山玉 褐独山玉 呈暗褐、灰褐色、黄褐色,深浅表现不均,此类玉石常呈半透明状,常与灰青及绿独山玉呈过渡状态。其中浅色的比较好。[3] 黑独山玉 色如墨色,故又称“墨玉”。黑色、墨绿色,不透明,颗粒较粗大,常为块状,团块状或点状,与白独玉相伴,该品种为独山玉中最差的品种。 青独山玉 青色、灰青色、蓝青色,常表现为块状、带状,不透明,为独山玉中常见品种。 杂色独山玉 在同一块标本或成品上常表现为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特别是在一些较大的独山玉原料或雕件上常出现四至五种或更多颜色品种,如绿、白、褐、青、墨等多种颜色相互呈浸染状或渐变过渡状存于同一块体上,甚至在不足1cm的戒面上亦会出现褐、绿、白三色并存,这种复杂的颜色组合及分布特征对独山玉的鉴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杂色独玉是独山玉中最常见的品种,占整个储量的50%以上。[4] 颜色好坏依次为纯绿、翠绿、蓝绿、淡蓝绿,蓝中透水白、绿白、干白及杂色。独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质地细腻和无杂质裂纹者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价值较高。此外,利用玉块不同颜色模仿自然制作的俏色玉雕获得好评。
独山玉由于独山玉主要用于玉器原料,故块度越大越好,一般要求应大于1公斤以上,个别做首饰的特级品可以放低要求。 编辑本段分级 同大部分玉石相似,独山玉的品质评价仍以颜色、透明度、质地、块度为依据,在商业上将原料分为特级及一级、二级和三级四个级别。高品质独山玉要求质地致密、细腻、无裂纹、无白筋及杂质,颜色单一、均匀,以类似翡翠的翠绿为最佳。透明度以半透明和近透明为上品,块度愈大愈好。特级:颜色为纯绿、翠绿、蓝绿、蓝中透水白、绿白;质地细腻为无白筋、无裂纹、无杂质、无棉柳;块度为20公斤以上。 一级:颜色为白、乳白、绿色、颜色均匀;质地细腻,无裂纹、无杂质,块度为20公斤以上。 二级:颜色于白、绿、带杂色;质地细腻,无裂纹、无杂质,块度为3公斤以上;纯绿、翠绿、蓝绿蓝中透水白,绿白无白筋、无裂纹、无杂质,块度为20公斤以上。 三级:色泽较鲜明,质地致密细腻,稍有杂质和裂纹,块度为1公斤以上。 1.颜色:独山玉颜色很复杂,单一色调出现的玉料不多,多由2或2种以上色调组成,颜色产生常与所含 Cr3+ 、Fe2+、Mn2+、 V2、Ni2+等色素离子有关,且表现为依附于带色的各种蚀变矿物中,其中绿色同阳起石、铬云母、绿泥石有关,淡红色与黝帘石有关,黄色与绿帘石有关。独山五颜色复杂多样,在玉石上分布表现为二:一是各色相互浸染交错,杂乱无章,另一类表现为大致呈平行带状展市,且有色相、浓度上表现为呈渐变的关系。一般依据颜色不同,可以把独山玉划分成绿、白、紫、黄、杂色五大类,独山玉主要以绿色为主,绿色表现为两类:其一为透明度较好者,其颜色为暗绿色、蓝绿色、黑绿色,且蓝味较重;其二为不透明者,其绿色多为淡绿色、黄绿色、偏黄味;二者绿色欠正。独山玉颜色的杂乱给其选矿分级带来了困难,与翡翠相比,大多数颜色沉闷,优质料少,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独山玉色彩斑斓,白绿相间,又加以黄、黑、紫等色,极适合玉雕制作表现,若巧用消色,可成为俏色优质产品,其中色鲜艳者亦可做首饰。 2.质地:由于独山玉由多种矿物成分组成,与翡翠、软玉有相近的成分,它的质地近似于软玉和翡翠,具有坚韧致密细腻的性质,如脂白似白云,翠绿似翡翠;但总体来说,它的质地不如软玉和翡翠的质地洁净,显示了独山玉质地复杂性。 3.透明度:由于独山玉内部结构及组成成分的差异,它的透明度从半透明、微透明到不透明都可以见到。例如同是白色有透水白玉和干白玉,透水白玉透明度好,主要由粒度小于0.01毫米的斜长 石组成,颗粒大小均匀,结构致密,质地细腻;而干白玉含有大量黝帘石,且粒度大,分布不均匀, 质地粗糙。 4.裂绺:独山玉中的有两种成因:一种是原生裂绺,因各种地质作用,将原石割裂成小碎块;另一种是开采加工过程中,受力作用而产生的的次生裂绺,无方向性;裂绺影响着玉石的自然块度大小和加工制作。 5.杂质:独山玉中常分布一些污点或暗色矿物的零星残余,俗称“灰星”,玉中若杂有“灰星”,对玉石工艺品的美观和洁净度都有影响。
以上文字转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