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太极吧 关注:11贴子:44
  • 3回复贴,共1

这些太极拳名言你真正读懂了吗? 魏坤梁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必需用“互文”解释的太极拳经典词语
太极拳的古代经典拳谱中,有的词语令人感到难以解释,比如“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有的词语令人感到有些别扭,如“随屈就伸”;有的词语又令人感到颇费思量,如“人刚我柔谓之走,人背我顺谓之粘”。这类词语在太极拳古代经典拳谱中还是不少的。现代人之所以对这类词语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这类词语反映了现代人很不熟悉的一种叫“互文”的古代特殊修辞。


1楼2013-03-09 14:31回复
    “互文”是怎样的一种修辞呢?原来“互文”是大约明代之前古代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写作技巧,又称“互备”。唐代学者贾公谚对“互文”的解释是:“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 就是说:为了排偶和避免叙述单调平板等的需要,对于需要重复叙述的某一词语,在前后分别叙述时各省略去一半,但在阅读时则必须前后对照作完整的理解,这种写作和阅读方法叫“互文见义”,所以称为“互文”。这种现象在成语中还是很多的,比如夸张地形容冰雪之大为“冰雪的天地”,经互文修辞,可以说成“冰天雪地”,既简洁又有韵味。这“冰”和“雪”就是“互文”。“冰天雪地”不能理解为“冰的天、雪的地”,而是应该理解为“冰雪的天、冰雪的地”。所以经互文修辞的词语使人感到平添趣味。“互文”分为当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类。当句互文是互文词语出现在同一句中,对句互文则是不出现在同一句中。而当“互文”溶入到句子中时,意思往往就不是象成语中那样容易理解了,“互文”的各一半也并非都是“冰”和“雪”那样并列关系的。因此,在先秦时代就已经被应用了的“互文”,虽然令人感到饶有趣味而延续了千年,但阅读时必须上下句对照起来理解,不然极容易发生误解。古代读书人比较少而且都有一脉相续的师承,“互文”词语都经过老师的传教还不会发生理解差错,但随着文化的普及到了越来越大众化,书面语言越来越接近日常口语,社会对书面语言越来越要求表达准确、清晰,“互文”这种技巧性的叙述就容易令人发生误解了,以至于因此在应用上渐渐被淘汰,到了明末时“互文”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而属于十分罕见的了。因此,对于“互文”,连清初的读书人也并不是都熟悉的,近代清末时的读书人对“互文”不熟悉的就更多了,近代民国时期和现代人可以说绝大多数的读书人对“互文”都是很陌生的了。但是,如果对“互文”修辞不了解,那么,在阅读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时,即使了解了词语的古代含义,对包含“互文”的语句也必然会要么根本解释不通,要么就是牵强附会解释错了,根本不可能真正了解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的本来意思。而如果既了解了词语的古代含义,又了解“互文”修辞,那么,这类包含“互文”的语句就很容易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所以本文先对一些古代汉语的“互文”例句作一些分析介绍,然后分析太极拳古代经典拳谱中包含“互文”的词句;古代汉语的“互文”例句均搜集自高等院校的语文教学参考书,如《古代汉语疑难释要》、《医古文》、《医古文基础知识表解》等等,通过这样的介绍,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的这些词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就容易明白了。


    2楼2013-03-09 14:32
    回复
      2025-08-12 00:07: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古代汉语中的当句互文例句
      (1)秦时明月汉时关。(唐·王昌龄《出塞诗》)
      王昌龄《出塞诗》的全文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大意是:天天看见的天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天天看不见的远方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离家万里守卫边关的人至今还没有回来相见。只要那龙城飞将军李广般的爱国将士在,就不会让侵扰边关的匈奴兵马越过阴山。诗中的“明月”显然不是只有秦朝才有的,汉朝也是有的。“关”指建立于秦朝的万里长城,不是汉朝才出现的。所以,“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作者将前一个的“秦汉”省略掉了一个“汉”字,将后一个的“秦汉”省略掉了一个“秦”字,这种情况将“冰雪天冰雪地”说成“冰天雪地”的情况相同,因为是在同一句中,所以,诗中的“秦”和“汉”是当句互文。
      (2)烟笼寒水月笼沙。(唐·杜牧《泊秦淮》)
      杜牧《泊秦淮》诗的全文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大意是:淡淡的月光和烟一样的雾气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与沙滩,夜色里船就停泊在靠近酒店人家的河面上。商女不知道国家被外族入侵灭亡的悲恨,隔江还能够听到她们在唱着将亡国忘掉的歌。诗中的“烟”和“月”都是处在同一环境之中,“水”和“沙”也是都被“烟”和“月”所同时笼罩着的,不是“烟”单单笼罩着“水”、“月”单单笼罩着“沙”。所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烟月笼寒水、烟月笼沙”。 作者将同一句中前一个的“烟月”省略掉了一个“月”字,将后一个的“烟月”省略掉了一个“烟”字,所以,诗中的“烟”和“月”是当句互文。
      (3)主人下马客在船。(唐·白居易《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个全句是“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进到船仓里后,大家举起酒杯来想饮酒,可惜没有乐器吹奏助兴。诗中的“主人”和“客”不仅都是“下了马”,而且都是进入到了“船”。所以,“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不是主人下了马在岸上、客人在船上。作者将同一句中前一个的“主人(与)客”省略掉了一个“客”字,将后一个的“主人(与)客”省略掉了一个“主人”字。所以,诗中的“主人”和“客”是当句互文。


      3楼2013-03-09 14:33
      回复
        (二)太极拳古代经典拳谱中的当句互文例句
        (1) 提顶吊裆。(六首古歌诀的注文)
        上一词语的全句是“提顶吊裆,心中力量”。“提”原有向上引物之义,“吊”原有向下引物之义,“提”和“吊”合为一词后就容易避免单单向上或向下引物的理解,并且对于被悬空而置,既受到上的固定,又受到重力向下作用的意义就更明确了。“提顶吊裆”的意思就包含着头部空间高度不变的虚领顶劲和沉胯提肛。全句的大意是虚领的头就象被悬空提吊着似的、胯裆也象被悬空提吊着似的,在潜意识中是始终不能忘记的。所以,“提顶吊裆”的意思是“提吊顶,提吊裆”。 作者将同一句中前一个的“提吊”省略掉了一个“吊”字,将后一个的“提吊”省略掉了一个“提”字。所以,歌中的“提”和“吊”是当句互文。 (2)随屈就伸。(王宗岳太极拳论)
        上一词语的全句是“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中心词是“屈”和“伸”,而“随”是指被人带动,“就”是指与人接触着;“随”和“就”都是对“屈”和“伸”的说明。太极拳动态的“随”不能没有“就”,而动态的“就”必定表现为“随”;“随”和“就”在太极拳中是无法分开的,所以不可以分开来理解。“无过不及”则是对“随屈就伸”的说明,是说明这种“随”和“就”的不丢不顶、不先不后。太极拳的“屈”和“伸”都是必须与人不丢不顶地接触着被人不先不后地带动的。所以,“随屈就伸”的意思是“随就屈、随就伸”。作者将同一句中前一个的“随就”省略掉了一个“就”字,将后一个的“随就”省略掉了一个“随”字。所以,歌中的“随”和“就”是当句互文。 (3)缓应急随。(六首古歌诀)
        上一词语的上下全句是“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大意是太极拳“缓应急随”的“随屈就伸”表现为“动分静合”的太极阴阳之“理”的普遍性也就是“理贯通”。太极拳的“随屈就伸”就是表现为对外的“应随”。“应”是指肢体对外界变化作出的反应,“随”是指肢体反应的一种实施和表现,可见在太极拳中“应”和“随”是不能分开的。“缓应急随”的意思就是“(对方动缓则)缓应随、(对方动急则)急应随”。 作者将同一句中的前一个“应随”省略掉了一个“随”字,将后一个“应随”省略掉了一个“应”字。所以,上文中的“应”和“随”是当句互文。 (4)神舒体静。(十三势行功心解)
        上一词语的全句是“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太极拳首要的无论精神还是肢体都必须始终追求十分的放松,这种放松可以用“静”来表示,“舒”是这种“静”的一种效果,“静”则是“舒”的状态。这种“舒静”在精神上就表现为无思无虑,在肢体上就表现为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王宗羲所说的内家拳的主要特征“以静制动”的“静”指的无疑就是这样的“静”。太极拳的“舒”与“静”两者关系密切,是不可以分开的,所以是不可以分开来理解的。“神舒体静刻刻在心”的大意就是“追求精神与肢体的舒静,潜意识中必须时时刻刻存在着”。这“神舒体静”应该理解为“神舒静、体舒静”,而作者将前一个“舒静”省掉了“静”、后一个“舒静”省掉了“舒”。所以,上文中的“舒”与“静”是当句互文。


        4楼2013-03-09 14: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