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仅此一句就勾画出了一幅辽阔温馨的故园美景。据说是根据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的提议写成的。当年德德玛看了台湾诗人席慕容回内蒙寻访的专题片后,感慨颇多,就至电席慕容,约她把自己的感触写成一首歌。席慕容浓浓的乡情化作长长的诗篇飞到了德德玛手中。德德玛阅后笑了,这篇深情的诗歌是不适合演唱的。就这样两位艺术家反复切磋,几易其稿,最终捧出了今天的歌词。再经过资深的蒙古族作曲家乌兰托嘎谱曲,这部作品才正式完成。当德德玛用她浑厚、沉稳的嗓音奉献出这首歌时,人们都会沉醉在蒙古高原浓郁的情意之中。这是一首深情的歌,只有那些对故乡深深眷恋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意境。许多歌唱家都演唱过这首歌,而且大多都是以颂歌式的唱法。只有年纪最轻的云飞,以他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理解和能力揭示出这首歌更深的内涵,赋予这首歌新的生命,使它深入人心。
有位并不看好云飞的网友这样说,云飞这首歌也就强在开头两句,太抓人心了,就这样听众被俘虏了...。我认为这话也有点道理。多数歌者对开头两句都是以平静叙述的语调唱出,平静的叙述也为后面的激昂作铺垫,渐入佳境。而云飞则是以低沉的述说开始,让听众一下就进入他的意境,沉重而迫切。起始越低沉,高潮越激昂,起伏就越大,张力就越强。云飞在访谈中也说到,他也是蒙古草原的儿子,远离故乡的生活经历使他对故园之恋的感触很深,每当唱起这首歌,他会有许多切身感受需要流露,化为情愫涌入歌中。我作为听者也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些。开始的低沉似乎是表现用力压抑下的激动,哪种故乡之情用平静之心表述已经是不可能得了。接下去,“哎...父亲的草原...哎...母亲的河...”,前者充满着回忆,平息这激动的心情,后者面对故园,猛的敞开自己的胸怀。这先抑后扬,把满腔深情宣泄的淋漓尽致。那一声“河...”纯洁、通透、充实、敞亮,直冲云霄,简直要把棚顶掀翻。这让我感到真正的震撼!震撼之后是深情的表述,“...虽然不能够用母语来诉说...”表现出那种歉疚和无奈,“请接受我的痛苦...我的欢乐...”,表现出那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欲言又止,不忍让母亲担忧的复杂心情...。我看月赛视频时,也就看到这儿,眼泪控制不住默默落了下来。好在夜深人静没人看见。最后所有的情感涌动汇成一句话,“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话是对着草原说,也是对着自己说。让故乡不要抛弃可怜的孩子,让自己不要忘记多难的母亲。一遍遍的重复、呼唤,直到筋疲力竭,再随着最终一声“母亲的河...”,把所有的情感再默默收入行囊...。
(未完,待续)
有位并不看好云飞的网友这样说,云飞这首歌也就强在开头两句,太抓人心了,就这样听众被俘虏了...。我认为这话也有点道理。多数歌者对开头两句都是以平静叙述的语调唱出,平静的叙述也为后面的激昂作铺垫,渐入佳境。而云飞则是以低沉的述说开始,让听众一下就进入他的意境,沉重而迫切。起始越低沉,高潮越激昂,起伏就越大,张力就越强。云飞在访谈中也说到,他也是蒙古草原的儿子,远离故乡的生活经历使他对故园之恋的感触很深,每当唱起这首歌,他会有许多切身感受需要流露,化为情愫涌入歌中。我作为听者也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些。开始的低沉似乎是表现用力压抑下的激动,哪种故乡之情用平静之心表述已经是不可能得了。接下去,“哎...父亲的草原...哎...母亲的河...”,前者充满着回忆,平息这激动的心情,后者面对故园,猛的敞开自己的胸怀。这先抑后扬,把满腔深情宣泄的淋漓尽致。那一声“河...”纯洁、通透、充实、敞亮,直冲云霄,简直要把棚顶掀翻。这让我感到真正的震撼!震撼之后是深情的表述,“...虽然不能够用母语来诉说...”表现出那种歉疚和无奈,“请接受我的痛苦...我的欢乐...”,表现出那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欲言又止,不忍让母亲担忧的复杂心情...。我看月赛视频时,也就看到这儿,眼泪控制不住默默落了下来。好在夜深人静没人看见。最后所有的情感涌动汇成一句话,“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话是对着草原说,也是对着自己说。让故乡不要抛弃可怜的孩子,让自己不要忘记多难的母亲。一遍遍的重复、呼唤,直到筋疲力竭,再随着最终一声“母亲的河...”,把所有的情感再默默收入行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