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狗肉赛人参
狗肉,是一种美味。在冬令时节,北方人涮狗肉锅仔,炎热的夏日,喝狗肉汤,对于这种肉食,朝鲜族人和南方的广东人酷嗜不衰,较其猪、牛、羊肉尤胜。
狗**有很好的性味和医疗价值,它可以补中气益血,温肾助阳,治脾肾气虚,腰膝酸弱。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把狗列为可食佳品。在原始农业社会,狗与猪牛养一样,是人们豢养的主要家畜之一。殷商甲骨文中的“家”字从犬,足以证明当时狗的地位。迨至周朝,人们吃狗肉已成为一种饮食习惯。如《礼记》中就有“犬羹烹调法”。还说“狗肉,不仅最高统治者天子吃,而且还用它在宗庙上祭祀。”如《月令篇》说:“盂秋之月,仲秋之月,季秋之月,天子食麻与犬”。说的是在新稻收获后,人食狗肉之前先要祭庙,然后才能吃。在《孟子梁患王》中,就论: “鸡豚狗彘之畜,无先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汉代时枚乘所著《七发》中则说:“肥狗之和冒以山肤(石耳)”,就是说用狗肉做羹菜,再漫上一层石耳,就成一种难得的美味。在汉代屠狗事也兴盛。《汉书樊哙传》中载:“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此处所说的樊哙,以宰杀狗为生,可见当时吃狗肉之盛况。
食狗肉到了唐代就不盛了,从唐代张守节给司马迁的《史记》作的《正义》中就可见一二。他在注释食狗肉一段这么写道: “时人食狗亦羊豕目”。一语道出,唐人食狗肉不如从前了。到了宋代时,由于佛教净土宗,宏扬佛法,严戒“五荤”,而狗肉又居榜首,国家明令禁止屠狗。于是,吃狗肉,有违国律。但禁而不止,吃狗肉者大有人在,如苏东坡妙语吃狗肉的故事:“一次,苏东坡到佛印那拜访,佛印见他便忙把狗肉藏起来,东坡坐定给佛印出了个题目,让其回答“犬”字的写法。当佛印答毕,东坡说,既然如此,那您快把藏起来的酒和肉端上来,一人一点,加我这一口人来吃吧。结果佛印认输,二人便大吃起来”。南宋和尚济颠(济公),嗜狗肉如命。可见宋朝后来食狗肉仍盛行。食狗肉时间,最好是三伏里食,如能在三伏天喝上狗肉汤,全身发透汗,可克百病,大有益人的身体健康。但也要提醒人们,食狗肉必须经过检疫后方可食用。病狗和带有狂犬病毒的狗决不可食之。《本草经疏》说:狗肉“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凡病人阴虚肉热,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