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
雪夜深沉,寒冷的月光弥漫在空中,竟隐隐泛出了一丝鲜红。
昏黄的灯火静静地摇曳着,将榻上对弈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二人都在思索着,为这局棋,也为如棋局般暗流汹涌的朝野。
一只纤细白皙的手把玩着棋钵中的黑子,缓缓摸出一颗,轻放在棋枰上。
“唉,你还是太燥了,又把自己逼得无路可退。”执白的人笑着摇头,道:“我又胜了你一目。”
棋虽没下完,但胜负在明眼人眼里,却早已分晓。
执黑的人笑了笑,叹道:“最近总感觉有些异样,也不知是不是朝廷的烦心事搅的,总不舒坦。”
二人没有再说话,便是默默地坐着。
静了许久,烛火“啪”地一声炸开来,瞬间映清楚了两人的相貌。
执黑的人身材瘦削,面目清癯,约是二十出头的样子。他头戴紫金织冠,腰揽紫云绢带,一袭白色的长袍更衬得他文静纤弱。而最引人注意的,却是下摆恰到好处的地方绣的一条紫色的龙。他打扮虽如此华贵,却仍掩不住缠身的重疾,即使在昏暗的内室,仍能看清他一张瘦脸显出的疲色。
那执白的人也是一身白袍,腰间金灿灿的龙带和上面挂着的九龙玉佩更显出他的温文尔雅。金色的绸质方巾轻轻将他的长发束起,使这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看起来柔顺得无丝毫霸气。而他的眼光,更如流波一般纯和、温润,即便这样,却也深邃得让人一眼望不到底。
金腰带呆呆地望着跳动的烛火,蓦然轻轻地叹息,似在与紫金冠讲话,又似在自言自语:“你真的决定要撤藩了?”
紫金冠沉默了,他知道不管自己的回答是什么,都会似一块巨石投落平静的湖中,激起千层巨浪,更何况——这湖底本就不平静。
这九州大陆,自建国以来便有“一朝二天子,十八诸侯王”的规矩,多年天子诸侯相安无事。然而不久前一夕、九曜两位天子双双盛年驾崩,二者大行之期相距不过三日,委实令人疑虑。不仅如此,还未待紫微、太白二位少君即位,南派诸侯九幽王、北派诸侯破军王、天机王借觐见新君之名带兵进驻京郊,妄图控制朝野。紫微帝虽自幼嬴弱多病,但个性刚烈,深以被各王兵临城下为耻。于是撤藩之说便如生了翅般,一时朝市俱震。如此一来,不仅是上述三王,十八王中的十四王均以朝见为名陆续抵达九州东都——易。随他们进京的,还有各王府中的顶尖高手。一时间,易城摇身变为了武学之都,高手云集——内、外、咒、法、术、蛊、易、谋各派精英随处可见。任是平民也能轻易看出,大乱将至。
然而,各王和天子都没有明显的动作,连南北两派的大头目——九幽王和破军王,都只在暗地里调兵遣将,静静蓄力,不敢妄动。但正是这看似平静的水面,更使政局变得微妙莫测。
那个戴紫金冠的白袍青年,便是九州当朝天子紫微,而那个缠金腰带的,却是紫微帝亲兄、九州二帝中的太白帝。
紫微似乎想了很久,但对太白来说,那或许只是一个瞬间。
“撤!”紫微轻声道,声音虽弱,却似带着无限的决绝,烛火也似乎被他眼中倏现的杀气激得猛地摇晃起来。似乎是过于激动,他脸色一阵苍白,干咳了几声。
“这可不同于棋局啊。这把赌的可不是酒水金银,是你我的性命,是九州的版图。你可想好了。”太白的视线从棋坪上移开,静静地注视着紫微的脸。
“我可不想你我像皇父皇叔一样死得不明不白。这藩一日不撤,我心一日不安。”紫微的嗓子略见沙哑,连日的周密布置已让他精力交瘁。
“好吧。”太白拢了拢袖子,道:“那你放手干,我不拦你。但,我也不会助你。”
紫微目光霍然一跳:“什么?你不助我你助谁?叛军么?”
太白缓缓摇首:“我带一拨人去风陵守三垣帝脉。仇杀是我们这代人的事,我不想连累到我们祖先头上。”
紫微默然不语,太白续道:“若你撤藩顺利也就罢了,一但挑起战火,胜败实未可知。你胜了那是最好,若你败北,我将引这支奇兵保你平安。”
紫微脸上露出淡淡地笑容,道:“不愧是皇兄,果然料敌机先。紫微在此先谢过了。”
太白微笑,缓缓站起,拍拍并无尘土的衣摆,道:“你真的应付得来么?对方可是封疆的骁将啊。”
“没事,我的‘墨止寒封’已经练到第七层了,要解决那些‘高手’们也非难事。更何况我已经飞鸽传书,让葬花宫的精英全数秘密进京。冱歧离易城虽远,对我宫的刺客来说也不过数天的路程,估摸着明天就该到了。”紫微依旧坐着,望着太白淡淡地笑。
“但愿如此。”太白轻叹,“时间紧迫,我今晚便化装出京,对外宣称我病便是。我的书童相貌与我相似,装扮成我糊弄他们一两天也不成问题。你要好生保重。”
“皇兄慢走。”紫微轻道,嗓音微颤。
太白走了几步,忽然回头,对紫微悄声道:“七色璎珞我也一并带走,以防万一。”
紫微缓缓点头,目送太白帝离开大殿。
他微微摇头,苦笑。一口鲜血颓然喷在地上——他已无力掩饰自己日重的内伤。
“我真的练到‘墨止寒封’第七层了么?”他笑着反问自己。
回首窗外,夜色竟如此深沉。
雪夜深沉,寒冷的月光弥漫在空中,竟隐隐泛出了一丝鲜红。
昏黄的灯火静静地摇曳着,将榻上对弈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二人都在思索着,为这局棋,也为如棋局般暗流汹涌的朝野。
一只纤细白皙的手把玩着棋钵中的黑子,缓缓摸出一颗,轻放在棋枰上。
“唉,你还是太燥了,又把自己逼得无路可退。”执白的人笑着摇头,道:“我又胜了你一目。”
棋虽没下完,但胜负在明眼人眼里,却早已分晓。
执黑的人笑了笑,叹道:“最近总感觉有些异样,也不知是不是朝廷的烦心事搅的,总不舒坦。”
二人没有再说话,便是默默地坐着。
静了许久,烛火“啪”地一声炸开来,瞬间映清楚了两人的相貌。
执黑的人身材瘦削,面目清癯,约是二十出头的样子。他头戴紫金织冠,腰揽紫云绢带,一袭白色的长袍更衬得他文静纤弱。而最引人注意的,却是下摆恰到好处的地方绣的一条紫色的龙。他打扮虽如此华贵,却仍掩不住缠身的重疾,即使在昏暗的内室,仍能看清他一张瘦脸显出的疲色。
那执白的人也是一身白袍,腰间金灿灿的龙带和上面挂着的九龙玉佩更显出他的温文尔雅。金色的绸质方巾轻轻将他的长发束起,使这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看起来柔顺得无丝毫霸气。而他的眼光,更如流波一般纯和、温润,即便这样,却也深邃得让人一眼望不到底。
金腰带呆呆地望着跳动的烛火,蓦然轻轻地叹息,似在与紫金冠讲话,又似在自言自语:“你真的决定要撤藩了?”
紫金冠沉默了,他知道不管自己的回答是什么,都会似一块巨石投落平静的湖中,激起千层巨浪,更何况——这湖底本就不平静。
这九州大陆,自建国以来便有“一朝二天子,十八诸侯王”的规矩,多年天子诸侯相安无事。然而不久前一夕、九曜两位天子双双盛年驾崩,二者大行之期相距不过三日,委实令人疑虑。不仅如此,还未待紫微、太白二位少君即位,南派诸侯九幽王、北派诸侯破军王、天机王借觐见新君之名带兵进驻京郊,妄图控制朝野。紫微帝虽自幼嬴弱多病,但个性刚烈,深以被各王兵临城下为耻。于是撤藩之说便如生了翅般,一时朝市俱震。如此一来,不仅是上述三王,十八王中的十四王均以朝见为名陆续抵达九州东都——易。随他们进京的,还有各王府中的顶尖高手。一时间,易城摇身变为了武学之都,高手云集——内、外、咒、法、术、蛊、易、谋各派精英随处可见。任是平民也能轻易看出,大乱将至。
然而,各王和天子都没有明显的动作,连南北两派的大头目——九幽王和破军王,都只在暗地里调兵遣将,静静蓄力,不敢妄动。但正是这看似平静的水面,更使政局变得微妙莫测。
那个戴紫金冠的白袍青年,便是九州当朝天子紫微,而那个缠金腰带的,却是紫微帝亲兄、九州二帝中的太白帝。
紫微似乎想了很久,但对太白来说,那或许只是一个瞬间。
“撤!”紫微轻声道,声音虽弱,却似带着无限的决绝,烛火也似乎被他眼中倏现的杀气激得猛地摇晃起来。似乎是过于激动,他脸色一阵苍白,干咳了几声。
“这可不同于棋局啊。这把赌的可不是酒水金银,是你我的性命,是九州的版图。你可想好了。”太白的视线从棋坪上移开,静静地注视着紫微的脸。
“我可不想你我像皇父皇叔一样死得不明不白。这藩一日不撤,我心一日不安。”紫微的嗓子略见沙哑,连日的周密布置已让他精力交瘁。
“好吧。”太白拢了拢袖子,道:“那你放手干,我不拦你。但,我也不会助你。”
紫微目光霍然一跳:“什么?你不助我你助谁?叛军么?”
太白缓缓摇首:“我带一拨人去风陵守三垣帝脉。仇杀是我们这代人的事,我不想连累到我们祖先头上。”
紫微默然不语,太白续道:“若你撤藩顺利也就罢了,一但挑起战火,胜败实未可知。你胜了那是最好,若你败北,我将引这支奇兵保你平安。”
紫微脸上露出淡淡地笑容,道:“不愧是皇兄,果然料敌机先。紫微在此先谢过了。”
太白微笑,缓缓站起,拍拍并无尘土的衣摆,道:“你真的应付得来么?对方可是封疆的骁将啊。”
“没事,我的‘墨止寒封’已经练到第七层了,要解决那些‘高手’们也非难事。更何况我已经飞鸽传书,让葬花宫的精英全数秘密进京。冱歧离易城虽远,对我宫的刺客来说也不过数天的路程,估摸着明天就该到了。”紫微依旧坐着,望着太白淡淡地笑。
“但愿如此。”太白轻叹,“时间紧迫,我今晚便化装出京,对外宣称我病便是。我的书童相貌与我相似,装扮成我糊弄他们一两天也不成问题。你要好生保重。”
“皇兄慢走。”紫微轻道,嗓音微颤。
太白走了几步,忽然回头,对紫微悄声道:“七色璎珞我也一并带走,以防万一。”
紫微缓缓点头,目送太白帝离开大殿。
他微微摇头,苦笑。一口鲜血颓然喷在地上——他已无力掩饰自己日重的内伤。
“我真的练到‘墨止寒封’第七层了么?”他笑着反问自己。
回首窗外,夜色竟如此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