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寂寞吧 关注:33,378贴子:383,783
  • 10回复贴,共1

露珠也来写写荐文帖--希望大家支持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暑假到来,看看优美的耽美文,和浅浅吧的一两知己畅谈话旧,真是无比惬意的美事啊!为了防止大家闹文荒,露珠呕心沥血,集三年耽美狼功力,献上此贴,期望大家笑纳~~笑纳~~

(此贴写一篇发一篇,我没喊停闲杂人等一律不准捣乱!


1楼2007-06-25 00:18回复
    • 220.172.150.*
    没了?


    2楼2007-06-25 00:36
    回复
      2025-08-25 01:01: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一篇:《燕歌行》


      引一断评语:
      对于这样一部经典名作,前有为欢为之设定的评述,后有梦旅人为祈越人物评析,再加上写意大的精彩推荐,那么雨林粗糙的文字也就只能是班门弄斧了。但对《燕歌行》庞大背景的由衷敬佩,仍然迫得雨林在此自不量力一番。^_^bbbbbb 
      ............................ 
      《燕歌行》中的人物,及其间你明我暗的争斗、利害关系。都在慕容笔下描绘得深入人心。智慧、理智、正义、淡泊的第一主角祈越自然已经如明月一般高高在上。而北燕有强势霸气的拓拔弘,东齐有聪颖早慧的萧晋,西秦有冷冽迫人的祈烈,南楚至今还包含无限未知。 
      风消云散之前,祈越还将历经无数荡涤。 
      但相信,慕容何等偏宠的祈越,定能达成预言的“星相清明,天下平定。” 
      既为天命所归,当不得推辞。 
      放眼望去,长烟冉冉,江山万里。潇洒而至四海,掀起云锦无数,而后随然离去。 
      淡入淡出,就是祈越一生的写照。 

      《燕歌行》的意境,宏远大气,其深度边界远超出一般感悟所及。也许它还算不上毫无瑕疵的精湛成熟,但也足以用“完美”来形容。 
      雨林才疏学浅,表达不了这部作品的精髓。但要说现今耽美界的名作,思想上的峰颠,许是《扬风魅影》、BEI的著作;描绘人性的极点,当属《昨天》、《十年》、朱夜系列;文风上的至高,难逾Seeter殿和弋阳殿;而背景设置的卓绝,首推《燕歌行》。 


      露珠言:
      耽美界绝对的名文,笔者心目中最优秀的耽美文.里面有一段观看杂技表演的描写,精彩得仿佛身临其境.此文已颇具大家之风,思想,文笔,构思,内涵,都属一流水准.这篇文章,曾让一度对耽美失望的我重拾信心.


      3楼2007-06-25 00:44
      回复
        连接:

        燕歌行 第一部 慕容 经典名作~!!! 
        http://post.baidu.com/f?kz=72858162 
         
        燕歌行 第二部 慕容 
        http://post.baidu.com/f?kz=72858976 
         
        燕歌行 第三部 慕容 
        http://post.baidu.com/f?kz=72859837 
         
        燕歌行 第四部 慕容 
        http://post.baidu.com/f?kz=72860582


        4楼2007-06-25 00:45
        回复
          第二篇:《怎见浮生不若梦》seeter 



          网评:古有海伦倾国,今有浮生乱世。 
          当年此文一出,艳惊四座,红遍耽美界。追文盛况自不必多说,文章完结后更引发的主角归属大讨论,故事接龙,番外续写,版本改写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如今大家常见到的“浮生若梦”等均由其带动,就其所引发的巨大热情和持久不衰的影响,只有《十年》能于之相媲美。 


          露珠言:

          水天大人老辣的文笔和精美的对话另人叹为观止!什么叫才华?大约这就是了.什么叫灵气?大约这就是了.

          许多看过这篇文的人会说:我雷万人迷小受,我雷云淡风清的人物个性,我雷太亦舒式的人物对白,但我决对热爱这篇小说.

          精彩段落:

            这个钢铁水泥的丛林有著比大自然更严密、更物竞天择的法则。若是没资本怨天尤人、愤世嫉俗,那麽便干脆做个哑巴,好好地学习承受之道。 


            我知道这世上有种人,极懂人情世故,只要他们愿意,做任何事都能妥贴温熨到你心底。 
            这不止是性格,更是一种技巧,非苦修而莫成。 
            有人肯将这技巧拿来对我,我真心感激。


          5楼2007-06-25 01:16
          回复
            连接:

            怎见浮生不若梦 第一部 BY seeter 
            http://post.baidu.com/f?kz=71053049 
             
            怎见浮生不若梦 第二部 --Seeter 
            http://post.baidu.com/f?kz=71056313 
             
            怎见浮生不若梦番外(爱上你的可恶\错相逢\以爱为名) 
            http://post.baidu.com/f?kz=91817703


            6楼2007-06-25 01:17
            回复
              大家别回啊,我明天再来写,现在先睡觉了,我一向宁缺毋滥的饿.


              7楼2007-06-25 01:40
              回复
                • 71.130.107.*
                很好。。 继续加油哦搂主。。!!~~``


                8楼2007-06-25 05:14
                回复
                  2025-08-25 00:55: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链接:

                  长风万里(第一部)BY:seeter 经典~!!推荐 
                  http://post.baidu.com/f?kz=71188909 
                   
                  长风万里(第二部)BY:seeter 
                  http://post.baidu.com/f?kz=71189266 
                   
                  长风万里(第三部)BY seeter + 番外:灯火阑珊 。 
                  http://post.baidu.com/f?kz=71189708


                  12楼2007-06-25 16:26
                  回复
                    第四篇: 看朱成碧 BY 钢金属的教皇



                    露珠言:

                    款款(教皇)同水天(seeter)可说是英雄惜英雄的,连名字都是一人两个(笑)! 款款自言:"看朱成碧》是一部向seeter(水天)大人致敬的作品。她在我初写耽美小说时就大力鼓励我写作。在满室茉莉花香的夏季夜晚,每晚跟她在MSN上谈天说地受益匪浅,这个人这段经历是我最为珍惜的宝物。所以开始构想这篇小说时,就请她确定了《看朱成碧》的书名,及主角刘育碧的名字."



                    欣赏这篇文章绝对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许多读者甚至认为读此文比看漫画还美!文章带有明清小说的韵味,读来是美而不腻的.主角庄简,性格际遇七分像韦小宝,剩下的三分,恐怕区别就在文化水平上.这样的人物设定,决定了此文亦庄亦谐的行文基调,引人入胜却决不低级趣味.小说情节不能算新颖,可贵的是作者能用旧模式写出新情趣.读者可以预感到文章的大致脉络走向,却绝对算计不能到种种出人意表的精彩细节.



                    小说题目看朱成碧,不仅靓丽,而且大有深意,笔者这里提供一些关于这个成语的解析和典故,以供大家更好的理解这篇小说.

                    〖解释〗朱:大红色;碧:翠绿色。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看朱成碧”四个字,朱是朱砂碧是玉,两色比较极端,朱碧相间,世俗又金贵,比起活泼泼的葱绿配桃红来,更多了一份沉着和大气。最早用这个词的应该是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支离憔悴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从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说因为因为思念过渡把朱砂色看成了碧绿色,自己有点不相信,所以开箱验取石榴裙,看一看这红色的石榴裙,在眼里是不是也成了绿色。这是武则天的一首《如意娘》,流露出一个女人对逝去爱情的留恋与感伤,此诗也正因这位铁腕女皇不经意间的一丝柔情而为后人乐道和猜测。


                    13楼2007-06-25 17:11
                    回复
                      • 221.238.155.*
                      都是看过


                      14楼2007-07-02 1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