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严冬已尽、冰雪初融、春暖花开、大地复苏之时,先民们就杀猪宰羊,用自己获得的劳动果实,祭祀“神灵”,祭祀祖先。此时,终年劳累的原始先民有了歇息的机会,他们欣喜若狂,就把自己“打扮”一下,在脸上涂上朱砂,把鸟羽扎缚在头上,大喊大叫,狂蹦乱跳。这便是人类最早的社火。另据梁中元《陇东采风·社火》记载,陇东民间社火和全国各地社火一样,从内容和形式上有共同的特点,产生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候人们为了祈福消灾、驱恶避邪,“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风俗通义》)。传说那位触不周山的共工有个儿子死后变成了瘟疫鬼,到处散布瘟疫,这个瘟疫鬼啥都不怕,就怕响器烟火,故产生了击器而歌、燃放烟火以消灾祈福的民俗。社火起源于火,发展于社,远古时代,火的出现,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荒蛮生活,人们对火奉若神明。因此,每遇灾害、瘟疫就“施烟火及作金钢力士以逐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