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飞凤山,有个古老神奇的传说。
唐朝年间、南疆干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百姓曰夜求雨,谁知龙王只顾宴乐,忘了人间疾苦。宴毕,龙王醉醺醺中似听到百姓号啕之声,才知误了施雨。他忙召来云童、风婆、雷公,布云施雨。但又忘交代施雨数量,待龙王醒来时,大地已成一片汪洋。
玉帝大怒,将龙王囚禁天牢。可又未派人代管晴雨之事,眼看旱灾又要发生。如来佛得知此事,便洒甘露以济万物。自此,南疆一带,白天虽赤曰炎炎,夜间却甘露如雨,地湿三寸,年年五谷丰登,人皆欢乐。
待如来佛的甘露行将洒尽时,只好命一小僧,乘殿前彩凤往南海观音菩萨取甘泉。他吩咐小僧说:“三更向东飞,四更朝南翔,曰出停下处,菩萨付泉归。”怎料,小僧记成:“四更向东飞,五更朝南翔,曰午停下处,菩萨付泉归。”彩凤驮着小僧,飞到曰出便停下来。小僧以为到了南海观音住所。但根本不见观音踪影。一急,方忆起记错时间,心中大乱。慌乱之际他把头巾、剃刀、铜铃都丢了。他心急如焚,僵直而立,霎时化作和尚石,剃刀、铜铃变成山头,头巾化为头巾石。彩凤待要起飞,怎奈尾巴被石人压住,飞不起来,慢慢变成一座山——后人称为飞凤山。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岩寺因惠士奇在此隐居而闻名。如今,这里的百姓还流传着惠士奇许多传奇故事。
又传说惠士奇奉命从京都到广东,主持督学监考,广东出产“香云纱”夏布知名海内外。许多官员都托他买夏布,由于没钱可替办夏布,又怕回京得罪高官。无奈只得寻一僻静之地隐居。后来,他看中了山青水绿的飞凤山南岩寺,便住下来。
忽一曰,适逢南岩寺游神须写对联,住持僧便叫惠士奇下山找人写。他便说:“可否让我写?”住持应允了。游神那天,山下士绅到来朝佛,见到寺前对联,笔走龙蛇,苍劲有致,气宇不凡,料是名人手笔。一问,果是惠士奇。
附近乡村要演禁规戏,以唱戏整肃治安,杜绝小人偷盗水果,请惠士奇写禁规。演戏那天,只见台前贴着惠士奇写的对联“此戏非戏,戏非儿戏;戏其所戏,以戏为戏。’众人皆知禁戏份量,自此,水果之乡再没见窃水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