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李煜的晚景不可谓不凄凉,那些哀婉词句读来至今仍然憾人心魄,让人不禁对这位薄命才子生出许多同情和感慨。然而身在宋室囹圄,这位昔日的一朝天子到底在怀念什么呢?是他的河山他的人民还是他的美人他的奢华呢?鄙人不才,窃以为我们这位可爱的词帝难以割舍的是后者,或者主要是后者。一个统治者在失去了他的权力沦为阶下囚之后,这时恐怕想到的不会是他的子民处境如何,而只是感慨前尘如梦一去不返了。是啊,从处处被人看脸色到处处看人脸色,及至于供人传唤羞辱,这种巨大反差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正常人难以承受的。李煜不是越王勾践,他没有卧薪尝胆的意识和魄力,因为他太软弱,当然他也不是蜀主刘禅,能够处处为家怡然自得,因为他太感性,所以只好得过且过,悲戚度日(尤其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那个大色鬼宋太宗同志隔三岔五就要他的小周后进宫陪驾,可以说连最后一丝尊严也被剥夺了)。有人说南唐势颓不是一日两日,最后的覆亡不是李煜所能避免的,企图以此来为他们心目中的帅哥文过饰非,然而我要说,南唐即使不灭亡,李后主也难辞其咎,他的成就只是文学小成就,他的问题却是人生大问题,可谓瑜不掩瑕矣。具体来说:身为君主,不能勤政爱民,耽于享乐,纵然不似桀纣之残暴,幽厉之昏聩,失职已是不可否认,是为不仁也;南陈南唐灭亡相距不过三百余年,陈后主前车之痛就在眼前而李煜不能引以为鉴,是为不智也;屈杀忠义大臣做摇尾乞怜之姿,企图以此来保全自己,是为不义也。至于他用情不专(还写了一首偷情诗词故意气死大周后)亲佞远贤这些中国皇帝或男人的通病都可以视作微疵忽略不计,由此可见李煜的风格远没有他的文章那么可爱。如果说中国皇帝自古以来就有昏庸无能的特权,那么李煜的这些问题就都可以一笔勾销从而只剩下卓有成就的文学贡献了,然而事实上那些所谓“天子”不都是耶稣一样的圣人吗?为什么反而要把他们的道德情操降到普通人以下呢?一句“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能解释一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