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岐吧 关注:23贴子:455
  • 2回复贴,共1

【转贴】温庭筠再认识——谈《唐五代词史论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文学家,其词开一代词风之先河,被后人誉为“花间鼻祖”;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又与李商隐、段成式“时号三才”,文称三十六体”。无论正史、野史和诗话、词话,历代统治阶级和封建文人都不得不承认温庭筠是个文学艺术的“天才”。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却科场失意,仕途困顿,潦倒终生。然而对于温庭筠的人生悲剧,后人于同情之中,又觉得这悲剧的发生是他咎由自取,因为他“有才无行”。两《唐书》及各种杂史便记有温庭筠“无行”的事例:少年时代客游狎邪;与贵胄子弟蒲饮狎昵;丐钱犯夜,被击受辱;搅扰科场,为人假手;不拘细节,不修边幅;恃才傲物,讥刺权贵;喜欢流行音乐,爱做恻艳之词,等等。千余年来,温庭筠就是戴着这顶“有才无行”的帽子被人们欣赏着,品评着……


1楼2007-06-23 11:56回复
    综上所述,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温庭筠的整体形象:“一个热切追求功名事业,满怀拯物济时之志,渴望展示才华有所作为的儒门士子;一个心胸鲠直率露,言辞尖刻激烈,行为放荡不羁,性格桀骜不驯的
    ‘不羁之才’。”同时作者还向我们剖析了温庭筠人生悲剧的深刻原因:温庭筠对仕途的向往,“反映了一般封建知识分子所有的共同特征,是符合儒家传统思想规范的”,可是他桀骛不驯的性格、放荡不羁的行为,以及激烈尖刻的言辞等行为“却又突破了传统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束缚,有悖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和人才标准。所以,统治阶级有关温庭筠‘蒲饮酣醉’、‘狂游狎邪’、‘搅扰科场’、
    ‘恃才诡激’等等所谓‘无行’行为的指责,统统不过是借口而已,说穿了,统治阶级不需要这样的人才。”
      最后,作者作出结论:“载入史册的温庭筠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全面的、活生生的温庭筠,而是一个经过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和伦理道德观念过滤之后的扭曲变形的形象。尽管当时及后世不无人同情怜悯他,可他还是背负了千余年的‘无行文人’的污垢名声,也致使他的文学作品遭到冷遇和误读。这种文化现象和文学现象是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悟的。”
      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章学诚在他的《文史通义·博约》中强调“学贵博而能约”,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认为“惟一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的历史”。我想,用这种观点概括刘尊明先生在他的《唐五代词史论稿》中对温庭筠的重新认识,也是恰当的。


    3楼2007-06-23 11:59
    回复
      2025-11-26 00:45: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感谢原文作者冯京丽


      4楼2007-06-23 1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