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的小窝吧 关注:3贴子:51

回复:作文素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宽容 举世闻名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结婚了。这场婚恋令人关注的主要是两人间的年龄差距———杨振宁整整大了翁帆54岁。在一个大多数人还墨守成规的国度,这个罕见的年龄差距难免会引起许多人的好奇、惊叹和猜测。杨振宁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坦言自己对此已有心理准备。 出乎杨振宁意料的是,面对这场“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苏轼语)式的婚恋,无论是网络言论还是街谈巷议,充满的都是善意的眼神:在杨振宁任职的清华大学的BBS网站上,大部分学生的留言表达的都是祝福的心愿;新浪网上的数千条“评论”,也大多呵护着这段感情;一位亲近杨振宁的物理学家还回信给杨振宁,举例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81岁时和他21岁的学生结婚,作为对他们的祝福———这些人性的温暖和善意,在以前的同类事件中并不多见。这足以表明,我们的社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民众开始知道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珍惜和祝福;另一方面,民众面对和自己的观念大相径庭的人与事,已经开始学会理解和宽容———而宽容恰恰是社会进步的醒目标志


17楼2013-02-12 16:07
回复

    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后,实行查禁鸦片。
    这时,他亲自在府衙题了一副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下联则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正不阿、挺立世间的清官。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为大清国为大清子民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清政府为了缓和与洋人的关系,把他发配到新疆伊犁,功臣备受欺凌,可他不怨天尤人,不悲观气馁,他利用自己所学,造福一方,修渠利民。他用他的行动验证了他的座右铭


    18楼2013-02-12 16:11
    回复
      2025-08-31 11:38: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林肯一向以宽容为怀。在他当上总统后,南北战争爆发了,一开始北方处于劣势,让他终日不得安宁。随之而来的就是别人对他的能力的鄙视,人们认为选举他当总统是犯下了大错,林肯则对所有鄙视他的人都报以宽容,在他人看来,那几乎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宽容,很没有尊严的宽容。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19楼2013-02-12 16:11
      回复

        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和建设。”


        21楼2013-02-12 16:18
        回复
          如何看待网络文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离不开“互联网”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从人类生活中一种“时尚”行为发展成一种必不可少永远流行的工具。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
          随着网络文化时代的进步,我们发现网络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所需的资源,给我们娱乐放松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驱使一个网络现象漫延的一个重要过程。互联网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在成长期间,总是伴随着种种缺陷,暴力网站、黑客事件、垃圾邮件、虚拟财产失盗、木马病毒等问题给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规范以沉重打击。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网络社会又出现了“网络推手”“网络打手"这一不规范的新新职业。“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犀利哥”、“凤姐”等网络红人的迅速窜红都是“网络推手”的“杰作”。而传遍一时的“王老吉事件”则靠“网络打手”的推动。“网络推手”“网络打手”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网络名词,但是其操纵了网络舆论,瓜分了网络民意
          不健康的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伤害,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将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2楼2013-02-12 16:25
          回复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
            “关注网络热点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这是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包括权威网站在内的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南京审计学院网络经济专家盛晓白教授强调,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应带头积极上网,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开博已不是新闻。然而,在网民的热切关注下,许多博客却出现了“空壳”现象:一些博客几乎没有内容;更多的博客也只是一时“跟风”,虎头蛇尾,长时间不更新;有的全是讲话稿、致辞或只是转发自己已在传统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访问者寥寥。


            23楼2013-02-12 16:28
            回复
              传统文化 品读名人家书,我们时常被书中蕴涵的殷殷关切、希望与爱所感动,所折服。读鲁迅给许广平的信,你会发现先生柔情、可亲的一面。读闻一多留美期间的家书,你会明显感到落后国家的公民在他国受到的歧视和屈辱。读巴金、萧珊及沈从文、张兆和家书,你会明白命运如何将崇敬和爱慕连在一起,让有情人饱经岁月风雨、人世沧桑,而终身不悔。家书无疑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最佳缩影。  然而,到了信息时代,家书却有被电话、手机、E-mail、MSN、短信等取代之势。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在其名作《明信片》中断言:"电信时代"的变化不仅是改变,而且会确定无疑地导致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学、甚至情书的终结。美国著名学者J•希利斯•米勒也认为,新的电信时代正在通过改变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因素而将其引向终结。  的确,随着电视、电脑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有不少人没有耐心坐下来认真阅读文学作品了,更有不少人懒得动笔写家书、做笔记。


              27楼2013-02-12 16:35
              回复
                【忠孝仁义信礼智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28楼2013-02-12 16:36
                回复
                  2025-08-31 11:32: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29楼2013-02-12 16:36
                  回复
                    【琴棋书画】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30楼2013-02-12 16:37
                    回复

                      9. 过圣诞节比过春节更热闹,过2月14日的情人节已成为惯例,中国的七七节最近才被商家炒作起来,婚纱结婚司空见惯,却几乎见不到花骄、拜堂……时尚的现代人以崇拜西方文化为荣,把中国的传统当成古董,会背若干唐诗的人越来越少。我不禁想问,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古董吗,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能维持多久?


                      31楼2013-02-12 16:37
                      回复
                        10. 包括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及云南丽江古城等中国境内六处世界遗产,因管理不善,面对即将吊销世界遗产之名的危机。其中云南省「三江并流」因政府在上游兴建水坝,严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被世界遗产大会责令整改,如明年未有明显改善,将被剔出《世界遗产名录》


                        32楼2013-02-12 16:37
                        回复

                          11. 凤翔泥塑、木板年画、千阳灯盏戏、凤县民歌……这些深深扎根于宝鸡民间的传统文化如今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从今年起,陕西宝鸡市财政每年都将拨专款40万元用于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33楼2013-02-12 16:38
                          回复

                            2.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和美国都取得了很不错的票房,但是,功夫是中国的,熊猫也是中国的,为什么电影是别人制作的……尽管在国内,“花木兰”的故事妇孺皆知,但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却被美国抢了先。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花木兰》系列动画片,在全世界赚取了超过2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34楼2013-02-12 16:38
                            回复
                              2025-08-31 11:26: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民生 白居易体恤民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同情人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谏官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写了大量讽谕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他写诗力求让人民群众看懂,相传他每写好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得懂的,方才拿出去。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在杭州做刺史时,他修筑湖堤(现在的西湖白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在苏州,兴修水利,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办法,增加豪富的税款,减轻贫苦农民负担;尽量节省开支,减轻老百姓的支出。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他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有些官员说什么:“‘贵’、‘贱’杂处,不成体统。”白居易对这种议论毫不理睬。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本文来自: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n/)原文链接:http://www.reader8.cn/zuowen/20100827/552249.html


                              35楼2013-02-12 1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