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声明:这是连续贴的第4部了,需要看过前面3贴才能看这个,要不然跟不上。
说回,我在第一贴中,为什么非要把一些“大家都知道的现象”总结的特别清晰和精确呢。因为表述的一丁点模糊都可能会导致整体决策的失误。例如我对“延长线法则”的描述为:“WB落脚后,会将已经炸毁的城墙先当作好墙看待。如果第一目标是这快残墙,则WB会沿着"落脚点到残墙的连线的延长线"穿过第一道残墙,继续直线冲向后方的墙。”
很多人有类似的描述称:“在炸开一块城墙后,如果继续严格不变的在刚才布兵的位置布兵,则。。。”这种描述在面对“平面外墙”的情况下基本正确。因为一般人都是贴着最近的位置放WB,一般没有必要把落脚点往正后方退,左右移动则会导致初步预选目标变化,不再是残墙。
但是在面对凸点时,就大不一样了。我们来看如下两图(图1是永远不会发生的,普遍的错误认识):

图一:如果按照,常见的错误描述进行理解。面对上图1的情况,我只需要左右随便找个地方各2个WB炸掉凸点,而后继续在中部1级气罐外侧放WB,则落脚点“不严格一致”WB应该直扑中部单层城墙。并且有机会一路炸到第三层房间。
图二:而是事实上,两个凸点是怎么炸掉的并不重要,即使是用其他方法或位置打掉的此两点后。再返回气罐外侧布兵,和一直在那两个点,不断的放下去是一个同效果。如果持续不断的在2图中的两个落脚点放置WB的话,根据正确的延长线法则,他们会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逐一炸毁,并继续选择下一个目标,之前的目标是因为什么被炸毁的并不重要。
如此我们看到,这个实例里,WB是永远-永远-永远-永远也炸不到第三层房间的。(目测50个之内没戏),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残墙引流的效果”。也是为什么要支持更稀疏的布置精品凸点,而不是大面积的布置劣质凸点的最重的原因。利用好这一特点,比凸点本身多承受2个WB重要得多。
下一个问题是,残墙引流之后,要把WB引导向哪里呢?最佳方案是与内侧同层间的隔墙及侧墙相结合,把WB引向隔墙或侧墙。这样一来,等同于在面对WB时,将全部目标隔墙上的材料,一材两用,同时也充当了超长“触须”。
所以凸点后一定要有隔墙或侧墙作为支撑。盲目加大凸点密度,打乱引流效果,费力不讨好。
说回,我在第一贴中,为什么非要把一些“大家都知道的现象”总结的特别清晰和精确呢。因为表述的一丁点模糊都可能会导致整体决策的失误。例如我对“延长线法则”的描述为:“WB落脚后,会将已经炸毁的城墙先当作好墙看待。如果第一目标是这快残墙,则WB会沿着"落脚点到残墙的连线的延长线"穿过第一道残墙,继续直线冲向后方的墙。”
很多人有类似的描述称:“在炸开一块城墙后,如果继续严格不变的在刚才布兵的位置布兵,则。。。”这种描述在面对“平面外墙”的情况下基本正确。因为一般人都是贴着最近的位置放WB,一般没有必要把落脚点往正后方退,左右移动则会导致初步预选目标变化,不再是残墙。
但是在面对凸点时,就大不一样了。我们来看如下两图(图1是永远不会发生的,普遍的错误认识):

图一:如果按照,常见的错误描述进行理解。面对上图1的情况,我只需要左右随便找个地方各2个WB炸掉凸点,而后继续在中部1级气罐外侧放WB,则落脚点“不严格一致”WB应该直扑中部单层城墙。并且有机会一路炸到第三层房间。
图二:而是事实上,两个凸点是怎么炸掉的并不重要,即使是用其他方法或位置打掉的此两点后。再返回气罐外侧布兵,和一直在那两个点,不断的放下去是一个同效果。如果持续不断的在2图中的两个落脚点放置WB的话,根据正确的延长线法则,他们会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逐一炸毁,并继续选择下一个目标,之前的目标是因为什么被炸毁的并不重要。
如此我们看到,这个实例里,WB是永远-永远-永远-永远也炸不到第三层房间的。(目测50个之内没戏),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残墙引流的效果”。也是为什么要支持更稀疏的布置精品凸点,而不是大面积的布置劣质凸点的最重的原因。利用好这一特点,比凸点本身多承受2个WB重要得多。
下一个问题是,残墙引流之后,要把WB引导向哪里呢?最佳方案是与内侧同层间的隔墙及侧墙相结合,把WB引向隔墙或侧墙。这样一来,等同于在面对WB时,将全部目标隔墙上的材料,一材两用,同时也充当了超长“触须”。
所以凸点后一定要有隔墙或侧墙作为支撑。盲目加大凸点密度,打乱引流效果,费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