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拂晓,总攻开始,奉军工兵司令亲自点火引爆炸药。飞机出动,炮火掩护,冲锋队在爆炸声中冲向爆破口。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爆炸后西南角城墙虽被炸开,可炸起的砖土腾空再落,大多落在了原处,又将豁口堵上一半。城上晋军士兵一方面以密集的火力迎击强攻的奉军,一方面抢堵城墙豁口,战斗从清晨直打到午后,城墙又被晋军堵上了。
杀红眼放了毒气弹
张学良又从奉天调来坦克,第五次攻城,但仍旧败退而归。
杀红了眼的前线指挥官在电话里声泪俱下,要求张学良下令使用秘密武器。什么秘密武器呢?毒气弹。这批毒气弹是奉军新近从欧洲买来的,张学良叮嘱,不到万不得已,不许使用这种惨绝人寰的武器。但连日来,奉军五次攻城,都无功而返,而且死伤惨重。前线指挥官说,咱们不忍下死手,可你看他们呢?他们对咱们可是毫不留情啊!你没见涿州城下,咱们士兵的尸体已经快堆成山了!听了这话,张学良不再犹豫,下令把毒气弹运到涿州城下。11月28日,前线指挥官万福麟把五百发毒气弹全数射进城内,随后指挥步兵开始攻城。奉军本以为五百发毒气弹打进城,晋军大概不会有活的了。可是,当奉军兵临城下,城上依然枪炮齐发,并且丝毫没有减弱。
原来,奉军买的这批毒气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剩余物资,早就失效了。
第七次攻城,奉军又使用了燃烧弹,结果还是因为燃烧弹失效,导致攻击失败。气得张学良不知骂谁好。
仗打了一个多月,还没拿下涿州城,是张学良指挥不力,还是奉军作战不勇敢?都不是!
从作战指挥来说,除了前两次由于轻敌造成的攻击失败以外,后几次张学良还是表现了较高的应变能力和战场创新能力。像轻轨火车抵近、坑道作战等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攻城方法。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对坚固设防的城市就大量采用坑道爆破,每战皆捷。奉军的失败完全是运气不好,或者说炸药的质量不过关,导致有几次爆破引而不爆。
仿关公降汉不降曹
涿州城迟迟拿不下,张作霖大发雷霆,下令说:“不用打啦,把涿州四周挖上壕沟,架上铁丝网,傅作义不投降,就把他们饿死在城里!”
涿州城四周围上了铁丝网,挖了几米深的壕沟。奉军停止了攻城,坐等傅作义在城里饿死。
12月10日,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前国务总理熊希龄派代表来涿州调处。 12月11日,山西旅京同乡会代表王剑秋进城。 12日,前国务总理王士珍,前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前国务总理孙宝琦各派代表陆续入城,进行调处。这些说客其实都是张学良为和平解决涿州战事邀请来的,张学良的本意是希望傅作义放下武器,对城里活着的士兵、老百姓也算有个交代。没想到傅作义躲而不见,只派旅参谋长朱锡章出面接待,婉谢各方盛意。
其实,傅作义是在硬挺。涿州城原本就不大,存粮有限,傅作义的一万多人涌进城里,还天天打仗,粮食早吃完了。吃完粮食就吃酒糟。最后连酒糟也吃没了,只能饿着。事实上,傅作义再坚守已经没什么意义了,阎锡山早就被打回山西老家。第四师虽然占据了涿州,但失去了外援,孤军守城,被几万奉军围着,无异于置身死地。恰在此时,被困城中的老百姓集中了数百人,面见傅作义,跪求傅作义停战。万般无奈,傅作义只好出城谈判。
踏过双方数以几千计的尸体,傅作义与张学良见了面。寒暄过后,傅作义说:“作义此来,有个要求向总指挥提出,涿州城中的人,已经有两天没有一点吃的了。 ”
张学良不等傅作义说完,便立即让万福麟传令前方,马上给涿州城内军民三天的食物。傅作义向张学良表示感谢,张学良大度地说:“两家本是一家,同为国事,此事不必介怀。你远来劳苦,先到宾馆休息吧! ”
傅作义向张学良提出议和条件:无论官兵一律不得杀害,晋军向中华民国陆军部投降,非向奉军投降。听到这种条件,万福麟等前线指挥官火气上冒,坚决不同意晋军投降。张学良领着万福麟等来到涿州城下,指着那满地的士兵尸体,说:“你们还嫌死的人不够吗! ”万福麟等无言。
1928年1月12日,傅作义率晋军第四师残部七千余人,撤出涿州城,开往黑龙江接受改编,历时三个月的涿州之战落下帷幕。
奉军占领涿州后,美国一家电影公司派人找到奉军,想拍这次战斗的经过。于是,晋军和奉军又将攻防经过重新演练了一次。电影拍完后,美国人给傅作义照了一张晋军参战将领的全家福,并送给参加拍摄的奉军部队每个营5头猪。
傅作义后来逃回山西,花50万大洋买回了影片,然后一把火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