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远堂里徘徊良久,睹物思人,感慨万千,很想找个地方向丞相行跪拜大礼。无奈的是殿中只有一块白色地砖,全无跪拜之处。门外更是连能够使用的香炉也没有,不知管理人员是何想法。

大殿东隅是丞相公子诸葛瞻的塑像,仪容威严,目光凛凛。当时忽然冒出一个很邪恶的想法——瞻公子这副相貌,比他父亲还好看些,若生在今日,定然是人见人爱的型男一枚。当然塑像纯属后人揣测,但诸葛瞻秉承家风,尽忠为国,直至战死沙场,却实在令后人嗟叹不已。丞相英名之所以传至今日,也实有赖于他的壮烈抉择。如若诸葛瞻同曹丕、司马昭一般专权恣肆,僭越欺君,只怕丞相的盛名不免蒙尘。“绵竹双忠俱血食,可怜累世为捐躯。”虽然遗憾,但作为诸葛亮的子孙,没有比这更完美的结局。

大殿西隅是诸葛瞻之子诸葛尚的塑像,据闻他随父战死时年仅十七岁,若在今日,还是一个中学没有毕业的学生。少年的目光清澈刚直,逼得我几乎不能直视。其实不能直视的不是他的目光,而是他义无返顾的抉择。与他目光相触,便感觉心头滴血,非不能也,是不忍也。诸葛一门,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诸葛瞻三十七岁战死。诸葛尚十七岁随父成仁,数字上的奇异巧合,暗示着某种历史的必然。是耶?非耶?

来张父子合影

再来张祖孙合影

诸葛钟

诸葛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