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与弟子“打擂”
在中国京剧界,梅兰芳与程砚秋的关系最为特别。早年,程砚秋曾拜梅兰芳为师,因此严格说来,他俩是师徒关系。但他们又同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自然成为“竞争对手”。
程砚秋先生是在解放前拜梅兰芳先生为师的。那时候,程砚秋尚未成名。为了让程砚秋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梅兰芳每晚演出都要留一张好票让程砚秋观看。1936年,当梅兰芳坚持不与杨小楼打对台时,程砚秋却实实在在地与师傅打了一场对台。当时,梅兰芳是久别北平后的首次露面,与之配戏的有老生王凤卿、王少亭、杨盛春,小生程继仙、姜妙香,丑角萧长华等,阵容十分强大,且票价又仅为1.2元一张,演出剧目多是梅派名剧,自然引得观众蜂拥而至。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名伶自知敌不过而暂时歇演,就连杨小楼,也不过每周日露面演一次。程砚秋却不避师傅锋芒,执意在前门外的“中和戏院”每周演出两场。到底还是梅兰芳的影响力强,徒弟终没有敌过师傅。这次师徒对台,外界的传言很多,有人说是程砚秋故意如此,对师傅是不敬。梅兰芳却是无一点不悦之色,在他看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别说徒弟没有胜出,即使盖过师傅的风头,也是理所当然且值得高兴的事。
10年以后,在上海,梅兰芳与程砚秋无意间又遭遇了第二次对台。1947年,梅兰芳与和程砚秋同时在沪演出,梅兰芳在中国戏院,程砚秋在天蟾舞台。与前一次相比,这次担心梅兰芳的人多了许多。原因是相对来说,程砚秋此次的演出阵容要强于梅兰芳。从年龄这个角度来说,虽然两人都于抗战期间罢演,但梅兰芳已53岁,而程砚秋43岁,正值盛年。程砚秋也预感到此次对台对师傅有诸多不利,便特别到梅宅向师傅致歉。梅兰芳却很大度地安慰弟子,让他放心去演,排除外界干扰而尽可能发挥。为了提高程砚秋的声誉,梅兰芳还采取了如下办法:一是每天都主动询问清楚程砚秋当晚演什么节目,若发现对方安排的节目与自己的相同,就主动更改,绝不重复,避免影响程砚秋的观众数量;二是在演出票价上也尽量订得不超过程砚秋,以此标明程砚秋的价值和地位。
一段时间,每晚上海的这两个戏院内外都是人山人海,灯火通明,观众们既为两位艺术巨匠友好的“竞争”鼓掌,也为梅兰芳高尚的师德和戏德喝彩。如此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竞争,一方面丰富了京剧剧目,拓宽了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段,对京剧事业的贡献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有益的积极的竞争也使他们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并不断超越自己,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流派。
师徒之争,往往总是徒弟受压,而梅兰芳却巧妙地借“打擂台”来提高和烘托程砚秋的名声,其师德和戏德值得推崇。
敬佩梅先生的艺德,相信在玉刚的背后一定有无数的像梅先生一样的人在支持他!包括刚吧的任何一个默默无闻的刚亲!让我们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吧!
在中国京剧界,梅兰芳与程砚秋的关系最为特别。早年,程砚秋曾拜梅兰芳为师,因此严格说来,他俩是师徒关系。但他们又同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自然成为“竞争对手”。
程砚秋先生是在解放前拜梅兰芳先生为师的。那时候,程砚秋尚未成名。为了让程砚秋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梅兰芳每晚演出都要留一张好票让程砚秋观看。1936年,当梅兰芳坚持不与杨小楼打对台时,程砚秋却实实在在地与师傅打了一场对台。当时,梅兰芳是久别北平后的首次露面,与之配戏的有老生王凤卿、王少亭、杨盛春,小生程继仙、姜妙香,丑角萧长华等,阵容十分强大,且票价又仅为1.2元一张,演出剧目多是梅派名剧,自然引得观众蜂拥而至。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名伶自知敌不过而暂时歇演,就连杨小楼,也不过每周日露面演一次。程砚秋却不避师傅锋芒,执意在前门外的“中和戏院”每周演出两场。到底还是梅兰芳的影响力强,徒弟终没有敌过师傅。这次师徒对台,外界的传言很多,有人说是程砚秋故意如此,对师傅是不敬。梅兰芳却是无一点不悦之色,在他看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别说徒弟没有胜出,即使盖过师傅的风头,也是理所当然且值得高兴的事。
10年以后,在上海,梅兰芳与程砚秋无意间又遭遇了第二次对台。1947年,梅兰芳与和程砚秋同时在沪演出,梅兰芳在中国戏院,程砚秋在天蟾舞台。与前一次相比,这次担心梅兰芳的人多了许多。原因是相对来说,程砚秋此次的演出阵容要强于梅兰芳。从年龄这个角度来说,虽然两人都于抗战期间罢演,但梅兰芳已53岁,而程砚秋43岁,正值盛年。程砚秋也预感到此次对台对师傅有诸多不利,便特别到梅宅向师傅致歉。梅兰芳却很大度地安慰弟子,让他放心去演,排除外界干扰而尽可能发挥。为了提高程砚秋的声誉,梅兰芳还采取了如下办法:一是每天都主动询问清楚程砚秋当晚演什么节目,若发现对方安排的节目与自己的相同,就主动更改,绝不重复,避免影响程砚秋的观众数量;二是在演出票价上也尽量订得不超过程砚秋,以此标明程砚秋的价值和地位。
一段时间,每晚上海的这两个戏院内外都是人山人海,灯火通明,观众们既为两位艺术巨匠友好的“竞争”鼓掌,也为梅兰芳高尚的师德和戏德喝彩。如此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竞争,一方面丰富了京剧剧目,拓宽了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段,对京剧事业的贡献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有益的积极的竞争也使他们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并不断超越自己,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流派。
师徒之争,往往总是徒弟受压,而梅兰芳却巧妙地借“打擂台”来提高和烘托程砚秋的名声,其师德和戏德值得推崇。
敬佩梅先生的艺德,相信在玉刚的背后一定有无数的像梅先生一样的人在支持他!包括刚吧的任何一个默默无闻的刚亲!让我们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