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在重庆有17家军工厂在敌机轰炸下坚持24小时不间断生产。以金陵军工厂为例,抗战期间共生产迫击炮7000门、重机枪1.8万挺、步枪28万支、手榴弹30万枚、炸药包20万个。【抗战时期重庆总共有17家兵工厂,下辖94493人。这些兵工厂抗战期间总计生产各种枪弹8.54亿发,步枪29.34万支,轻机枪1.17万挺,马克沁重机枪1.82万挺,火炮1.4万门,炮弹599万颗,甲雷43万个,手榴弹956万颗,各式掷弹筒6.79万具,掷榴弹154万颗,炸药包376万个。金陵兵工厂,建立于1865年。是中国最老牌的陆军兵工厂。它是中正式步枪的研发单位,1935年就成功仿制了马克沁重机枪。这家兵工厂的设备多数都是从外 国进口的先进设备,其枪械研发和工业加工能力在当时全中国无出其右。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重庆兵工厂生产的步枪和重机枪,基本都是这个厂生产的。不过这个数字确实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我们暂且不提苏联在火线上生产坦克的事情,来看看抗战期间共军的生产情况。八路军太行军工部据不完全统计,共造枪9758支,修枪近万支,生产掷弹筒2500门,修炮约千门,复装和新制枪弹223万发,掷弹筒弹19.8万发,迫击 炮弹3.8万发。此外,还协助地方生产手榴弹、地雷千万枚以上。这个统计显然是不完全的,因为黄崖洞分厂仅1944年10月至1945年6月就生产了50 毫米炮弹、60毫米炮弹、82毫米炮弹12.1万多发。看起来好像很少是吗?太行山军工部在当时,物资极度匮乏、人才极度匮乏、设备极度匮 乏。当时设备匮乏到什么程度呢?连炼铜造枪弹都做不到,只能收集打过的子弹壳和弹头,重新装填。造枪炮的钢从哪里来?靠游击队撬日本人的铁轨……更糟糕的 是还面临着日本人的反复扫荡,生产经常中断。黄崖洞的厂子都被日军打到了门口,大批设备损毁。整个太行军工部在规模最大的时候也只有3300人,顶不上金陵兵工厂一个厂的人数。这些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生产了这么多军火。试问,重庆的兵工厂生产量又有什么可值得夸耀的呢?人数是太行军工部的三十倍,物资设备都不缺乏,人才、技工更不缺。这种仅仅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兵工厂,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么?你要问有几个中国人知道重庆的兵工厂在空袭下坚持生产,那是不是也该问有几个人知道太行军工部在恶劣百倍的条件下坚持生产?要不要问有几个中国人知道黄崖洞分厂在日军都打到门口的时候还在坚持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