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53岁的“千万富婆”环卫工余友珍让人钦佩不已。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不在家享受安逸的小康生活,反而继续干着脏、苦、累的清洁环卫工作,为的就是给儿女们做一个榜样。
余友珍能够坐拥千万资产,不是靠坑蒙拐骗、也不是靠投机取巧、更不是靠飞来横财,靠的是赶上了拆迁的好政策,一个不折不扣拆出来的“富婆”。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不难发现这样热血澎湃的场景,一栋栋房子的推倒,一个个富人的诞生。
有人说,贫穷要一点东西,奢侈要许多东西,贪欲却要一切东西。拆迁中的不少“失地”农民在一夜被“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农民勤劳、朴实、节约的本性,花钱没了节制,盲目攀比奢侈。以前是“终日奔波只为饥”,如今是“衣食无忧便无度”。一些“失地”农民在被“进城”、被“上楼”之后,由于对财富经营不当、坐吃山空,一夜之间又回到了赤贫。这些人由于经历财富的过山车,加之沾染一些不良习俗,就极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有人说,财富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余友珍虽然是富了,但她经历过生活的辛酸艰辛,更知道财富的来之不易。上千万的资产,缩到最小就是一组数字,而这组数字最终的目的就是让自己能够活着,一种体面、自信、尊严的活着。也许在余友珍的心里,信奉的也就是这种“良田万倾,日食一升;大夏千间,夜眠八尺”的财富信条,千万财富不过是一种生活的工具。
英国作家菲尔丁说过这样一句话:“把金钱奉为神明,它就会象魔鬼一样降祸于你。”余友珍注意到,身边一些一夜暴富的村民开始无所事事,有人赌博,有人吸毒。她担心她的孩子也会因此而变样。作为父母,余友珍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儿女,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一个很多人不愿干的环卫工,她却干得有滋有味,因为她是想让儿女们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是最好的生财、理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