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五个更加注重”的工作要求,积极应对严峻复杂外部环境冲击和自身结构调整艰巨任务的双重挑战,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升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三产比重达到60%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101.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7.8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7912.77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12060.76亿元,增长10.6%。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6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
金融业增加值24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16.45万亿元,比上年下降30.7%;期货交易所成交额89.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金融期货交易所成交75.84万亿元,增长73.3%;银行间货币与债券市场成交额263.63万亿元,增长34.1%;黄金交易所成交额3.53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0.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95.31亿元,比上年增长5%。全年货物运输总量9.44亿吨,增长1.1%;旅客发送量1.45亿人,增长7.6%;港口货物吞吐量7.36亿吨,增长1.1%;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3252.94万标准箱,增长2.5%;机场旅客进出港7870.84万人次,增长5.6%。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29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918.83亿元,增长16.5%。房地产业增加值1085.96亿元,增长4.7%。
二、工业生产形势趋稳,工业企业利润有所好转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4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548.41亿元,比上年下降0.4%。重点工业行业中,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745.66亿元,比上年增长7.9%;汽车制造业产值4171.58亿元,增长7%;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产值3932.38亿元,增长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6791.14亿元,比上年下降3.2%;精品钢材制造业产值1561.16亿元,下降3.7%;成套设备制造业产值3768.58亿元,下降4.7%。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042.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企业亏损面为26%。产成品存货1285.6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7%。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3%。
三、市场销售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
全年商品销售总额537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87.32亿元,增长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5293.24亿元,增长7.5%。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843.26亿元,增长7.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49.98亿元,增长3.4%。分所有制看,国有经济零售额391.61亿元,增长6.3%;私营经济零售额1258.43亿元,增长4.4%;股份有限公司零售额519.14亿元,增长4%;港澳台投资经济零售额601.95亿元,增长11.9%;外商投资经济零售额984.07亿元,增长8%。分商品类别看,吃的商品零售额1222.61亿元,增长3.7%;穿的商品零售额702.87亿元,增长13.3%;用的商品零售额2915.4亿元,增长8%;烧的商品零售额452.36亿元,增长6.2%。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2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038.61亿元,比上年下降9.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1.2亿元,下降37.7%;第二产业投资1294.14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工业投资1292.61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投资3949.04亿元,增长5.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1855.24亿元,比上年下降1.1%;非国有经济投资3399.14亿元,比上年增长6.5%。在非国有投资中,私营经济投资1090.08亿元,增长15.2%;股份制经济投资1417.8亿元,增长5%;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758.08亿元,增长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