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位学生沐浴阳光成长
———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创建“阳光学校”
(2005年12月9日)
教育是点燃每个学生生命之火的种。就像阳光给万物以生命,促进其成长。因此,学校应该充满阳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阳光下成长,都能成为阳光的孩子,幸福着自己,也温暖着别人。
“阳光教师”成为“光源”
校长 孙琳
让孩子的学习生活充满阳光,“光源”是老师。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在加强生命教育过程中,首先提出打造“阳光教师”队伍,让每位老师增加“能量积蓄”,更好发挥到教学过程中。
“阳光教师”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它的具体要求是:教师具有和谐人格结构等心灵世界;衷心热爱学生与宽容学生;精于教育教学的规律,并能通过持续地反思实现教育教学本领技能的不断精进;适应学校文化的变迁,并能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整合;能预见教育改革的变化,自觉追求教育教学的创新等。
学校强调教师的发展在于自身的需要,在于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在开展常规的师资校本培训的同时,坚持以教育科研引领,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提升自身,逐步“阳光”起来。
科研促进教师自觉发展的关键,在于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都能成为研究者。围绕以关注生命为目标的市级课题《开发AES课程,构建小学生命教育体系的研究》,以课题可操作、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促进教师们开展案例研究、培养教育反思习惯,不断总结经验,有效推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阳光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共有42人次获得市、区乃至全国的荣誉称号,教师获区级以上教学评比及各类活动奖193项,45人次在市区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8篇。学校先后获得区办学先进、文明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等荣誉、被授予区素质教育实验校、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一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阳光教师”队伍,正推进学校新一轮发展。
阳光”普照每位学子
生命教育内涵是什么?三中心小学认为,是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发展。因此,让关爱的“阳光”洒满每位学生心灵,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爱,成为学校所有老师的职责。
“阳光普照”行动,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每天实践的“五个一”活动,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一握手、一谈话、一鼓励、一亮相(给予发言表演的机会)、一参与(参与游戏等活动),每位学生都能与老师“亲密接触”。而开展“八小时阳光”、“阳光家长会”、“阳光师德承诺书”、“阳光读书沙龙”等系列活动,使老师们观念开始转变,学会换位体验学生情感,站在学生立场去理解他们,用真诚唤起信任感,最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上海市优秀教师管美英,是实践“阳光普照”行动的一个典型例证。在第一次和学生见面时,她列出“1+全班人数=?”的题目让大家回答,面对孩子们的迷茫和兴奋,管老师给出答案:1。“第一个1是我,我加上你们等于我们这一个集体,大家要成为好朋友,为班级争光”。学生带病上课,管老师会劝其回去好好休息,落下的课康复后再补。
一次次,老师们教育学生,健康比成绩重要的多,慢慢让“生命宝贵”的理念潜入学生心中。不少学生开始深入理解,珍爱生命,认真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提升生命质量最要紧。现在学习,也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而不单纯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部分孩子改变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学习变得更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