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吧 关注:384,169贴子:4,945,258

人类的任何创新都来自于假说而不是数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只有各种假说才是拓展人类知识的真正原因,假说来自于观察、实践或者灵感,与数学无关。数学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


1楼2013-01-19 14:17回复
    人类任何理论本质上都是假说,可靠性不一的假说而已。


    2楼2013-01-19 14:20
    回复
      2025-07-30 12:49: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海王星的发现?


      3楼2013-01-19 14:46
      回复
        CT成像?Kalman滤波?


        4楼2013-01-19 14:47
        收起回复
          注意,是“理论”!!


          6楼2013-01-19 15:15
          回复
            假说的反面是数学…………楼主神逻辑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1-19 15:28
            收起回复
              我把人们关于一些问题的观点的转变也理解成新知识可否?这方面最著名的例证当属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与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简单来说,即是指是否存在一个包括所有东西的**(**论中的**),后来人们才发现,不存在这样的**,因为如果存在的话,必然会导致一个矛盾。这个问题的解决给了人们思想上巨大的转变,因为我们直观上觉得,我令一个**A,包含所有物质,比如A就是宇宙,那么从逻辑上讲,这个A将不在是普通意义上的**。因此人们才发现,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础问题的理解是多么的匮乏,以至于最基础的**论也存在很大的不完善。


              8楼2013-01-19 17:46
              收起回复
                另外哥德尔不完备性应该算是逻辑推导带来最大发现的例证。之前,人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到底什么才是真理,真理总是能够被做实验或者用逻辑推导出来的吗?即真理总是可以被证明的吗?后来哥德尔不完备性告诉我们,在一个体系中,永远存在一些命题,你既不能证明它是正确的,也不能证明它是错误的。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之前我们一直觉得,这个世界存在着某种二元的必然性,但是自从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发表后,人们对这方面的问题出现了深刻的变革。这个例证也恰好可以说明,实验甚至不能作为人们得到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更不用说是唯一途径了。


                9楼2013-01-19 17:49
                收起回复
                  2025-07-30 12:43: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威武


                  10楼2013-01-19 18:39
                  回复
                    数学就是辅助,它分很多种,理论数学,应用数学,普通数学,高级数学…只会数学,啥事情也干不了。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1-19 19:21
                    收起回复


                      IP属地:天津13楼2013-01-21 22:23
                      回复
                        香麸新馍,你写这个帖子,似乎是说了什么。事实上什么也没说。把浸在数学里泡大的海绵拿出来拧干,就只是海绵了。撇清关系没有任何好处,也指导不了什么。你不是wht,不要这么绝对。看问题要辩证。非要把话说死,说一点关系没有,是不可能站得住脚的。这个认识也没有益处。无非就是不学,撇开数学


                        IP属地:江苏14楼2013-01-21 23:21
                        回复
                          还有,执着于将你所谓的“拓展知识”和数学撇清关系,是不明智的。傅里叶变换提出时并不知道其能够在物理上应用的范围,数学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一种抽象的数学处理,可能有用也可能没有用。但是你用的时候把它当作工具,认识这个工具的使用方式的过程也是灵感、观察、实践的综合,为什么要割裂开来?
                          似乎硬是要形成一种标新立异的认知,这又是什么逻辑?
                          还是拿傅里叶变换举例子,比较典型:
                          傅里叶变换可以将一个连续信号分割成一系列相互成交基信号的叠加。当时发明这种变换,也就是分解叠加的纯数学处理。
                          但放到物理上,人们发现:一个时间信号可以分解成无数正弦信号叠加,时间信号杂乱无章,正弦信号是有规律的,性质也明白透彻。
                          时间信号分解成的是时间子信号,但每个子信号(正弦函数)对应一个频率,人们就很容易将时间信号放到频域中去观察,事实上这种数学处理相当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方式,新的理解思路”,也就是一个杂乱无章的信号是可以用一种规律化的“频率视角”去观察的,任何信号都是一样的。于是你可以滤除一个频段,以区分光谱中你要研究的部分。
                          ------------------------------------------------------------------------------
                          那么,当不知道有傅里叶变换这种数学工具以前,人们对一个随机的信号,就算拿到手,也就是一团随着时间变化忽高忽低的物理量。人们截取一段,随机的,毫无规则,怎么研究?怎么理解?如果不是声音,不是可见光,你怎么知道信号到底说了什么?
                          当人们发现原来数学上有一种分解方式时,就要去看,这个数学分解方式,到底
                          分解出来的是什么.这里,数学就促进了你的理解,与人们的认知过程紧密结合。
                          你难道要单方面得看待这个过程?
                          如果断然否认一切与那个早些时候已经发明出来的傅里叶变换无关,硬说是什么所谓的“排列组合”,我说那是强词夺理。
                          ------------------------------------------------------------------------------
                          综上,你说数学胚胎里培育的东西,有没有提供灵感?有没有融入知识拓展实践?如何能硬生生将他们分开来?


                          IP属地:江苏15楼2013-01-21 23:55
                          收起回复
                            真正研究过一些哲学的人就会知道,类似的话维特根斯坦也曾经说过,维特根斯坦总是官科吧?如果这些话是希尔伯特说的,是罗素说的,是冯诺依曼说的,你们还会如此质疑吗?
                            所谓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排列组合这种认识是很粗陋的,新知识一定包含新的公理。就算你把窝头捏成蒙娜丽莎,窝头还是棒子面的。


                            16楼2013-01-22 00: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