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老相爷夫妇一早就等着新人来拜谢恩典,迟迟不见前来,就派人去看,发觉新房已人去楼空,相爷亲自去查,从墙上一首藏头诗写的是“六如去了”,方醒悟是唐寅把秋香带走了。因为唐有一别号为“六如居士”。消息传开,相府中顿时就炸开了锅。议论纷纷,此时最伤心的是老夫人,本以为嫁与华安,秋香仍可天天做伴,如今居然是欲见不能的了,边流泪,边埋怨,要求把秋香找回来。相爷在接连叹息之际,忽然想起来,二媳妇不是唐的表妹吗?掉转身来免不了问二儿媳,你怎么就不告发呢?这时候,二媳只好跪下,说明原委,自己处在两难境地,不告发则事后不好交代,如告发,唐寅无疑会身败名裂,作为至亲,于心何忍。而老太师以宰相之尊,也不免有失察之咎,再说重点,是有辱斯文。两败俱伤。唐祝文周这帮人是江南名人之首,也不好惹的。所以思之再三,只能是婉言相劝,晓之以理,使其知难而退,既不使其达到目的,从而自己回头早日返苏。同时她还申明,提醒过相爷的,在谈论要不要放秋香出去应点时,她说过一句与众不同的话,“要留住华安,就要留住秋香”。也算是尽了力了。这番话说得华相连连点头。但是二媳的口才也仅以身免。却消除不了华老的心头之怒,因为还有两位公子在挑唆。当初主张秋香出去应点,老夫人和儿媳反对以外,两个儿子也是坚决反对的,坚决主张的只有华相一人而已,此时就成了众矢之的,未免脑羞成怒。所以华相决定立马去苏兴师问罪。华老问罪有一个最重要的法宝,或叫杀手锏。就是一张卖身文契。明代法令对家奴逃离,处罚极为严厉,一直到杖毙。所以,唐寅如何逃过这一关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