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戏拍的很不错,之所以给人说烂,包括我自己,基本是因为那震撼性的结局,把观众喜欢的角色全弄得死的死,分的分,让人充满感伤。当然还有的原因是细节处理不够留下很多矛盾地方。
这部戏每一个人都是很有特色的,家碧的善良,执着,自卑;韦世乐玩世不恭,做事缺乏交代,向荣对兄弟的情与法律上的理,希旋的善良和单纯,潘学礼的极端自我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没有人是完美的,剧中的人物都是有缺陷的,这也更为真实。不过对于楼上的争论,我有些不同看法。
1,关于线人费事件来说,韦世乐,希旋,康sir其实都有责任。韦世乐玩世不恭不按常理出牌,这种方式在情报破案中有时候会有奇效,比如能够发掘到常规手段难以获得的情报,如自己做线人抓赵三裘的机会(剧中是有的,但他出于对友人考虑放弃了),但是这种作风同样有弊端,就是缺乏同僚之间的信任,韦世乐对自己同僚甚至是上司都做事无交代,其接见黑帮人士,工作时间陪洋洋玩,工作时间不解释自己跑到澳门救友人孩子,这自然会给人怀疑,希旋仅将这些看到的事情上报,多年共事的康sir连个解释机会都不给韦sir就下令逮捕,信新人不信多年下属确实反映这种作风无交代带来的可怕恶果,倘若你韦sir按警例备个案,先和希旋或康sir有点交代,也就不会有后面百口难辩的窘境。所以呢,韦sir错就在于违背警例以及日常工作作风态度未与同僚和上司建立信任关系。
关于希旋,作为一个新人,她善良勤奋有正义感,不借助出身,这是她的优点,但是其经验缺乏为人过于单纯在扫毒情报组往往会带来致命的危险。虽然说前面韦sir没有给其留下好印象,但是作为一个新人,特别是情报组这样一个非常敏感,与其他部门有显著不同的部门,很多事情是需要多处考虑的,韦sir曾经带她实践过,她当时也能够理解学到了东西,那么当上司出现不寻常举动时,其应该多一些判断和观察。当然,也许时间紧迫行动在即没时间思考,将情报上报给上级让上级来判断处理也是应该的。这点还不算离谱,但是接下来剧情却让我感觉到希旋的不成熟。当时希旋带人带走韦sir,从言语上她似乎已经肯定韦sir是黑警,可是当潘学礼带人出去抓毒贩要她看守韦sir时,韦sir说要出去救人,她没有拿枪阻止,继续坚持自己判断,而是又相信韦sir的话可能是真的于是和韦sir一同救了家碧;家碧被救后,事情真的像韦sir说的那样了,可是我们的sandy态度又改变了,再次坚定地认为韦sir是黑警,好吧,也许韦sir的话只能证明家碧有危险,并不能证明其与黑社会勾结无关,也算勉强接受,但是后面当审讯韦世乐,韦世乐缄口不语,她又开始怀疑自己怀疑错了,和康sir对话后又去为韦sir寻找真相最终洗刷冤屈。连续三次态度变化转变给人感觉希旋经验缺乏,过于单纯,在整个事件中她并没有做出令自己可靠的判断,从警例上看,她没有任何过错,因为其所有行为确实是按照规则来做。但是她的单纯有时候会埋下致命隐患,这在后面会有剧情会有些体现。
对于康sir,我觉得这个人物在这个事件中有点离谱,编剧很矛盾,其令愿信新人连个解释机会都不给韦sir,但事后又相信对方可能无辜然后由希旋去寻找线索。作为上司,整场行动最高指挥和决策者,其在这次事件中完全没发挥什么重要作用,而且非常离谱时,对于有多年办案经验的向荣,韦世乐等人不用,却任命一个以前是O记没有扫毒经验的潘学礼作为两人上司,实在令人费解。
2,关于帮家碧戒毒。这个如果怪希旋就有点不公道了,希旋在这个剧情中确实很伟大,家碧失控对希旋最深的痛挑刺她能够做到不离不弃已经很不容易了。平心而论没几个人能够做到。这里希旋的善良倒真是深深震撼了我。发现家碧染毒的是希旋,牺牲休假帮家碧的也是希旋,比起粗心连家碧染毒都不知道的韦世乐,希旋能够对一个普通朋友给予这样帮助已经很不容易了。
3,关于登山者事件和查鞋印。这里前面说的希旋单纯就出了问题了,因为单纯,所以容易相信人,潘学礼恰恰利用了这点,在希旋失落的时候给予关系,结果轻而易举获取对方信任,刚入警队单纯的希旋哪里是老奸巨猾潘学礼对手,结果希旋虽然动机是好的,要帮家碧查清真相,但是却给后者利用。一直到后来登山者家中失火录像被毁,希旋才开始有所醒悟,找向sir等人查,这才找出真相。然而也付出沉重的代价。
4,对于家碧父亲之死。个人感觉让pat的父亲劝pat本身没什么,只是潘学礼凶残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从学礼后来问家碧的对话可见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谈论什么,仅仅见次面都会被怀疑是劝,实在离谱,即使没有这次见面,下次pat自己与父亲会见也可能会让学礼怀疑而杀死父亲。其实我个人觉得编剧出这个剧情和希旋关系不大,反而与家碧责任是有关的,这段剧情更多是反映家碧越陷越深,最后唯一亲人也因为自己死去,从而可以对接后面一系列剧情,弟弟死了,父亲死了,徳添也死了,所有与家碧有关的人都死了,最后家碧也死了,编剧这种处理手法真是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