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湾,原名薰冶水,俗名老龙湾。位于县城南12.5公里的冶源村前,海浮山阴。系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汇集而成,水面面积约50亩,水深盈丈。老龙湾水清澈见底,四季恒温(17~18℃)。盛夏酷暑,清凉甘冽;数九隆冬,雾汽蒸腾。晨暮,霞光流泻,与水面雾霭交融。民国《临朐续志》谓此景曰“冶源烟霭三冬暖”。北魏地理学家郦道 元将薰冶水载入《水经注》。
泉水 老龙湾内泉计万许,出名的有铸剑池、善息泉、濯马潭、万宝泉等。铸剑池又名薰冶泉,在老龙湾西端,泉水涌流,是主泉之一,传说春秋时欧冶子曾在此铸剑淬火。
池西南角磐石峭壁上,镌明末道 人雪蓑手书“铸剑池”3个雄劲大字。善息泉在老龙湾南白龙物宫故址东40米处,泉水由海浮山脚卧牛石下喷涌,犹如珍珠万串,熠熠生光。盛夏临泉小憩,暑气顿消;煮水烹茗,清香纯正。濯马潭在江南亭前,泉旺水清,传说战国末期,齐宣王妻子钟离春(无盐娘娘)曾在此洗马,故名濯马潭。万宝泉处老龙湾北,为长方形水池,池水清澈,是湾北居民的主要饮水泉。水池东边松节亭内有一石碑,书“万宝泉”3字,清同治年间秀才冯锡田手笔。
桥 铸剑池东原有青石桥,桥身角及水面。纵然是三九隆冬,水温亦能暖透桥面,飞雪落桥,便溶化,故名雪化桥。1958年改建后,桥身高于水面一米许,桥名沿用。濯 马潭出口处横一拱形石桥,名云桥。濯马潭水未过云桥,好与外水相遇,水面上横有两水分界 线,静如震裂玻璃纹之分明,动假设我送游丝虚无中。若击破水面,又瞬息 复原,是为奇观。
亭,老龙不变南有江南亭,是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晚年弃官归里,隐居于老龙湾畔时所建,原名“即江南”。清乾隆年间,大学士于疏敏为题“碧波云潭”匾额。1912年,重亲修葺,冯氏后裔冯瑞章改题为“江南亭”。1986年秋,书法家武中奇为之题书“碧波云潭”,重制匾额,悬 于江南亭内。老龙湾北有芳洲亭。清光绪《临朐县志》 载,明代冯琦曾在此建清漪亭,久圮,在其址建小亭,题 曰“芳洲”。因年久失修,1965年拆毁,1973年再建,仍名芳洲亭。芳洲亭丹柱青瓦,造型精美,四面环水,一小桥与北岸相通。
白龙行宫 位于雪化桥南端东侧,三面环水。原为古殿堂式建筑,俗称“龙王庙”。1969年拆掉,1973年改建,现为游客接待室。
陈荣碑竹 白龙行宫前,立有清代岁贡陈荣的画竹石碑,石碑用青砖镶嵌,内径高1.58米,宽1.56米,镌竹数杆,枝叶劲峭,洒落多姿。
竹林 老龙湾岸,杂生树木37种。濯马潭东西,绿竹成林,新翠欲滴,干霄蔽日,夏不知暑。冬日,尤木凋零,唯竹林透绿。
1981年,建老龙湾风景区管理所。新建石碑、梅花山,葺亭阁,扩植竹林。于湾中竖起两个铁铸龙头,昂首水面,东西相望,喷水吐珠,似神龙自水中跃出,为老龙湾增添秀色。
1984年12月,县人民政府将江南亭、铸剑池、陈荣碑竹、万宝泉、芳洲亭、雪化桥等古 迹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