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吧 关注:7,993贴子:105,169
  • 2回复贴,共1

快乐、恢复力、恐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空~


IP属地:上海来自贴吧神器1楼2013-01-15 22:02回复
    快乐能力提到产生快乐的能力,理查德.戴维森已经接近完美了。他绝对是我所见过的最乐观的人。我和戴维森是许多年前读研究生时的同学,现在他已经成为一名杰出的神经学家了,研究成果斐然。当成为一名科技新闻工作者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碰到精神学新成果中不明白的问题我就回去咨询他。在我写《情商》一书时,他的研究就曾使我获益匪浅,现在探索社会神经学领域时,我也同样借鉴了他的研究成果。比如,他的研究小组关于当母亲注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宝宝的照片时越是充满爱意和温情,她的框额皮层就会越活跃的发现等都使我受益颇多。作为情感神经学(研究情感与大脑神经系统的科学)的创始人之一,戴维森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决定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原始心情状态的神经中心。这一原始状态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在某一天中的变化范围。无论这一原始状态是欢快还是阴郁,它都会十分稳定。比如一项研究发现,人们赢得数额巨大的彩票后的兴奋心情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够平复下来。由于意外而瘫痪的人们也是如此,在经历了最初的痛苦之后,大多数人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事故前的心境。戴维森发现,当人们被痛苦情绪所控制时,大脑中最活跃的两个区域是杏仁体和前额叶皮层的右半部。当人们心情愉快时,这些区域非常平静,只有前额叶皮层的左半部变得活跃起来。因此前额叶皮层的活动本身就可以反映我们的情绪:心情烦躁时右半部活动,心情好时左半部活动。但即使我们心情平和的时候,前额叶皮层左右半边活动的强弱也可以精确地预测我们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心情。右半部活动比较积极的人们非常容易陷入低迷或者不安的情绪中,而左半部比较活跃的人们心情一般都会不错。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绪调节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人们的内在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但是研究发现人们成年后产生快乐的能力与童年时得到的关爱是有关系的。快乐的产生离不开恢复力—克服不安情绪回到平静、愉快状态的能力。恢复力似乎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戴维森评论说:“大量动物实验信息表明,父母的关爱,比如老鼠妈妈对孩子的舔舐,会提高小老鼠的幸福感和恢复力。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得到关爱的表现之一就是孩子的探索能力和社交能力,特别是应对诸如陌生环境等压力的能力。新鲜事物可能意味着威胁,也可能是机遇。幼年时得到父母良好照顾的动物就会把新环境看做一个机遇,他们会在其中自由探索,性格会变得更加开朗。同样的结论在戴维森对人类进行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他从实验对象高中毕业开始每隔几年对他们进行一次评估,直到他们接近60岁的时候。戴维森研究小组在衡量他们的原始幸福状态时发现,那些恢复力强、幸福感强烈的人们大脑都有同样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宣称自己童年时得到良好教养的人的前额叶皮层的左半部往往会比较活跃。他们对于童年的温馨回忆是由于好心情带来的乐观态度而产生的吗?也有可能。但是就像戴维森告诉我的一样:“孩子童年时的快乐经历似乎可以决定他们大脑的快乐神经系统。”
    —《社交商》


    IP属地:上海来自贴吧神器2楼2013-01-15 22:03
    回复
      2025-08-24 01:29: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恢复力
      我在纽约的一对熟人中年得女,视为掌上明珠。而且他们家境富裕,为孩子请了好几个保姆来照顾她,为她买的玩具都可以开一个玩具店了。尽管这个4岁大的孩子拥有宫殿般的游乐室、宽敞的花园和各种各样的玩具,但是依然显得很可怜,因为她没有一个可以一起玩耍的朋友。原因很简单,父母担心其他孩子会惹她不开心。他们错误地以为只要孩子能够避开所以的挫折,长大后就可以幸福快乐地生活。这种观点是对恢复力和幸福的误解,因为过度的保护实际上是一种剥夺。不惜一切保护孩子不受任何痛苦伤害的做法,阻碍了孩子对现实生活的了解,而且也剥夺了他们自己寻找快乐的机会。专家们经过研究证实,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寻求不现实的永恒幸福要重要的多。因此父母的目标不应该是培养孩子不堪一击的“乐观”个性,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在任何情况在都能靠自己恢复平静乐观的心情。例如,能够“重组”某一次挫折的父母(比如告诉孩子“不要因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教给孩子排解紧张、痛苦情绪的方法。这种干预会在孩子的大脑中逐渐灌输勇敢面对挫折,用积极的眼光看待挫折的思想。在神经层面上,孩子们得到的这些教训会逐步植根于他们控制痛苦情绪的眶额皮层中。如果我们在童年时期没有学会应对挫折,就会在情感上缺乏足够的准备应对成年生活。想要学会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我们必须要经历与小伙伴在操场和其他情况下的摸爬滚打,这样我们这长大后才能应对日常交流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大脑对社交商的控制机制决定了孩子需要体验社交活动的快乐与悲伤,而不仅仅是一成不变的幸福。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当孩子不安的时候他可以自己调节这种不良情绪。孩子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他体内压力荷尔蒙的水平得到反应。例如在刚刚进入小学的几个星期里,那些性格最为开朗、社交能力最强、最讨人喜欢的孩子,其大脑中引发荷尔蒙的神经系统活动是最活跃的。这说明他们的大脑正在积极应对进入新环境、结识新朋友的挑战。那些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融入新的环境中,这时他们体内的压力荷尔蒙水平就会开始下降。而那些孤立的孩子体内的压力荷尔蒙仍然维持着高水平,甚至还会逐渐上升。“第一周神经过敏”时期压力荷尔蒙的升高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生理反应,它可以帮助身体去应对新的未知环境。体内压力荷尔蒙的升高已经成功应对挑战后的恢复会呈现出正弦曲线。而那些恢复力较差的孩子的情况则大相近庭,他们体内压力荷尔蒙会一直顽固地停留在较高水平。


      IP属地:上海来自贴吧神器3楼2013-01-15 2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