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吧 关注:368,300贴子:28,685,624

回复:甚哀哉,鲁道之衰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朱镜宙老居士是章太炎的女婿,章太炎是民国初年的国学大师,在文坛上很负盛名。那时袁世凯当权,因为得罪袁世凯而被拘,尽人皆知。 一天晚上睡觉,章太炎梦见小鬼抬著轿子,说东岳大帝请他,他就赴了宴。 中国大陆有五岳,东岳管五个省(江苏的都城隍只管一个省),可见这是大鬼王。东岳大帝聘请他作判官,地位好比现在的秘书长。但是他是活人,于是请他晚上上班,天亮时就送他回来。每天都去上班,所以他知道很多阴曹地府的事,没事就跟朋友们聊天,谈谈昨天晚上办了些什么事。他说中国、外国都有阴间,但是阴间的言语相通,没有隔阂,生活状况跟人间差不多。但是不见阳光,天永远是灰蒙蒙的,好像永远是阴天浓雾的样子。
@彭天治,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49楼2013-01-18 20:04
收起回复
    如果细读周本记,可看出司马迁之西周都城镐京说甚不合理。首先文王时除了向西灭犬戎、密须(远及甘肃灵台西一带)也向东灭了耆国(一曰黎国,山西长治)伐邗(河南沁阳或中牟)伐崇侯虎(一说陕西一说嵩山周边,我取后者)而徙都丰,充分反映了西周的强大扩张


    来自手机贴吧50楼2013-01-18 21:19
    回复
      2025-11-14 17:55: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武王观兵盟津的时候,诸侯不期而盟者有八百之多,且武王已渡河,没有打一仗就已到达王屋山。五王二次伐纣,其中有庸、蜀、羌、髦、微、缡、彭、濮人等。而濮、彭、缡、微、髦皆在东部。且武王在盟津会盟,有在偃师‘偃干戈,振兵释旅,’‘纵马于华山之阳,牧


      来自手机贴吧51楼2013-01-18 22:06
      回复
        牧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不复用(武)也。’盟津、偃师皆在洛阳附近。且华山之阳,桃林之野,其实际控制的地域面积十分辽阔。武王营周居于洛邑岂可等闲视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鼎和都岂在两地?!再来看国人暴动,厉王奔彘:王得卫巫,使监谤者…


        来自手机贴吧52楼2013-01-18 22:44
        回复
          很难想象,一个卫巫能在镐京受到重用。而在洛阳是极可以的,因为洛阳有大部分商人既卫国国民。再看周幽王建烽燧,如果都城在镐是不需要的建的。而如果都城在洛阳就是绝对必要的。洛阳四通之地易攻难守,烽燧把整个周国联结为一个立体信息平台,四方可以兼顾。


          来自手机贴吧53楼2013-01-21 09:34
          回复
            再来看宗周、成周之说。就武王来说,谥其父为文王示不敢专,亦不可能开宗立万。周人很早就已到嵩山一带活动,武王营洛邑实际是在洛阳筑城而为了加强东部管理。周成王正式建都于此,这才有了镐京为宗周洛阳为成周之说。宗周者,西伯之后武王之王宗也…


            来自手机贴吧54楼2013-01-21 09:48
            回复
              再补充一下厉王奔彘。如果都城在镐京,国人暴动,厉王很难逃过这一劫。而都城在洛阳,其暴动的国人除各国使臣、馆驿随行差办外,更多的是提供日常所需和供驱使的奴隶及百工,这些人多为商人。因此,国人不堪荣公、卫巫压迫而暴动,厉王只有西逃躲过了这一劫。


              来自手机贴吧55楼2013-01-21 20:24
              回复
                其后共和执政,司马迁认为是召公和周公二相行政,而史记.索引的说法是:厉王奔彘,国人共推诸侯共和伯执政。共为诸侯名,和为人名。事实上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奴隶社会时,当世俗政权衰败时,常常借助宗教领袖的权威来加强统治。左传和圣经中有许多类似记载


                来自手机贴吧56楼2013-01-22 18:54
                回复
                  2025-11-14 17:49: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后的共和,司马迁说的是召公和周公二相共同执政。而史记.索引的说法是:厉王奔彘,国人共推共和伯执政,共是国名和是人名。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奴隶制时期,当世俗政权衰败时,常常会借助宗教的权利来加强其统治,在左传和圣经中均有大量的类似记载。


                  来自手机贴吧57楼2013-01-22 18:54
                  回复
                    其后的共和,司马迁说的是召公和周公二相共同执政。而史记.索引的说法是:厉王奔彘,国人共推共和伯执政,共是国名和是人名。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奴隶制时期,当世俗政权衰败时,常常会借助宗教的权利来加强其统治,在左传和圣经中均有大量的类似记载。


                    来自手机贴吧58楼2013-01-22 18:55
                    回复
                      共伯是祭祀神族祝融共工之后,史记.周本记.正义引《鲁连子》的记载云:卫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始行仁义诸侯贤之…在今河南卫辉市。其距商都淇县、周都洛阳都不远,短暂的参与执政十四年抚慰商族是可以的。若周都在镐京(西安)则共和十四年是不可能的。


                      来自手机贴吧59楼2013-01-22 19:54
                      回复
                        而最直接的证据是穆天子传。周穆王西征的出发地是洛阳,而其返回地也是洛阳。更重要的是穆天子传后面记录了周穆王主丧埋葬心爱的盛妃的详细经过,这是反映西周丧葬习俗的极珍贵的资料,其地在河南洛阳一带。因此,西周都城当在洛阳无疑矣。


                        来自手机贴吧60楼2013-01-22 20:33
                        回复
                          码。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61楼2013-01-22 22:00
                          回复
                            话接前言。周穆王在北部盘石山(疑为北岳)奏广乐,举行了出发仪式。其后西巡,干了三件大事:一、祭河为家祭;二登昆仑以观黄帝之宫丰隆之葬,蠲齐牲全以yin昆仑(祭祖配天);三、拜偈西王母,认祖归神。其实质是耀武于北震慑游牧民,扬威西域交媾临邦。


                            来自手机贴吧62楼2013-01-24 00:06
                            回复
                              2025-11-14 17:43: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下面来看秦始皇巡游与封禅事。秦始皇多次巡游天下、封禅泰山、求仙问药,这种荒谬愚昧、劳财伤民且又危险困难重重,他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去作呢?他和他的那么多能臣干将们都糊涂,再也没有茅焦之流或者是他听不进去了吗?


                              来自手机贴吧63楼2013-01-24 0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