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语

我想,一个人年少时一定要经历一场暗恋,为此思量、为此忐忑、为此殒身不恤。体会此间暗涌的强大力量,诧异于一场一场奇迹的悄然盛开。
爱情的事,成功在天,失败是我,千年不变。
纵然等待没有结果,生命也缓缓转变了方向。新的视野、新的蜕变,与他无关的。
火车徐徐发动,榆野的手指轻轻地拂着蒙蒙透亮的车窗。窗外雪花纷飞,家人的叮咛已经淹没在汽笛鸣响中。谁都没有问她为什么选择南方,谁都不知道这看似喜悦的启程背后凝聚了多少隐秘的汹涌渴望。孤身一人,榆野不紧不慢地展开着自己爱的旅程。她可以如此从容,没有埋怨,没有伤痛。
四月/ 北海道仍在飘雪/ 东京开始下起樱花雨。
只有我才知道/隔着雾湿的窗棂/我是怎样目送着你渐渐远去
我猜想,有些情愫、有些特殊的气息会不会来源于某处地域深植的灵性。特地去找了电影里榆野最爱看的那本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在脑海中略微勾勒了这处东京近郊的唯美景致。书里写道:在武藏野散步不必担心会迷失路途。在任何一条道路上信步走去,到处都有值得你看,值得你听,或是值得你感动的事物。只有在这千百条纵横贯通的小径上漫步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到武藏野的美。不论是春、夏、秋、冬,或是清晨、白昼、傍晚、深夜,不论是在月下、雪中、风前,或是在下雾、结霜、飘雨以至秋雨绵绵的时候,只要在这些小路上茫然前行,随意地左转右弯,那么,到处都有着足以给我们满足的事物。这实在是武藏野最大的特色吧,我深深地有着这样的感觉。很难想象在繁华的东京附近还有这样清朗辽阔的地方,四季流转更迭,万物怒放又凋零,悄无声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的异乡情结吧,追随着心中悸动的情感,追随着某种气息,或是因为某个人,或是因为某段失落的缘分,总是把最纯粹的期待留给它,把最执著的心遥遥放逐在它的天际。幸福是什么呢?幸福不是我爱你你也爱我,不是我的付出等价交换来你的爱……幸福是灵魂的安宁,是心的和谐平静,是如愿如慕无声无怨的平和生命。武藏野的哲学色彩就这样在影片中若影若现,与现世的诸多喧嚣赫然对立。
失落了古典的价值信仰,失落了古典的诉情方式,现代人由于自我放任而草率的横冲直撞。明明是没有期待,却自认为有期待,明明是迷了路,却以为这才是正路。一切都成了游戏,既无大喜,也无大悲。深沉有致的情感消逝了,男孩女孩越来越轻佻。心灵日渐麻木,爱情成为了文化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而不再是高尚的、关怀性的情感。越来越物化、越来越世俗、越来越充满欲望的气息。心灵日益麻木、痛苦感日益减少,这不仅仅是日本青年人的生活生活现状,也是散佚在全球的浩瀚风潮。等待,怀抱着自我确认的等待,成为了影片中最为触动人心的古典符号。
有人说岩井的这部电影简单的像一个MV,没有起伏的情节,甚至没有结局。女孩的生活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似乎看不见其创作的意义。导演曾经说过,拍摄这部影片是兴趣使然。那么他的兴趣究竟在于何处呢?仔细品来,《四月物语》确实包裹着许多日本民族的性格特征。默默地去爱、去等待,传承了一种古典的爱情方式,而徒劳的爱更是将日本人的美学偏好推到了极致。与如今速食爱情不同的是,岩井为我们铺陈描绘的,是极具东方色彩爱的表达,含蓄内敛,隽永悠长。一段情感,也许只有放在心里不说出来,才是最安全的,也是最完美的。这是日本式情感的审美意义,虽然《四月物语》里没有完整的故事,虽然男女主角双方连一句关于爱的话语都不曾说过,但这段单恋的唯美、纯粹正来源于这番沉静无欲。日本有句成语“猪突猛进”,意思是带点傻劲的锲而不舍,他们信仰这种安静执著的努力能够换来奇迹的出现。盲目得禁不起仔细推敲的,不仅仅是日本经济腾飞背后的全民动力,内化入情感,从榆野的身上,我们也能够略微瞥见这种不屈不挠性格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