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言(原颂)
1.切莫遗忘有三种: 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 莫忘正念与正知。
2.恒需忆念有三种: 恒念传戒之上师,
恒念示道之佛法, 恒念律仪与誓言。
3.恒时应具有三种: 身体恒时应有心,
床榻恒时应有身, 心中恒时应放松。
4.急须忘掉有三种: 急须忘掉生贪友,
急须忘掉生嗔敌, 急须忘掉痴睡眠。
5.恒需谨慎有三种: 众中出言当谨慎,
独处行为当谨慎, 平常观心当谨慎。
6.恒需隐秘有三种: 隐秘自己之功德,
隐秘他人之过失, 隐秘未来之计划。
7.不可宣说有三种: 不宣偶尔出离心,
不宣自己狡诈行, 不宣自己之善行。
8.不可去处有三种: 怨仇争处不可去,
众人聚处不可去, 玩乐之处不可去。
9.不宜宣说有三种: 无信者前不说法,
未问不说自经历, 不说不符实际语。
10.不该之事有三种: 友前不该有喜怒,
承诺不该有变动, 行事不该有表里。
11.莫作之事有三种: 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 于谁亦莫作轻毁。
12.不应之事有三种: 不于富人施财物,
不于狡者起信心, 于谁亦莫说密语。
13.不应观察有三种: 不应观察美女身,
不应观察友之事, 不应观察己功德。
14.随顺之事有三种: 语言随顺于亲友,
衣饰随顺于当地, 自心相应于佛法。
15.不应听闻有三种: 不闻他人赞己德,
不闻喜新者之语, 不闻愚者之教诲。
16.不能希求有三种: 不求富人之财物,
不求高贵之地位, 不求华丽之衣饰。
17.不能诽谤有三种: 不谤众望所归者,
不谤他人买卖物, 不谤慈我善知识。
18.不能赞叹有三种: 不赞众夫所指者,
不赞自大愚昧者, 不赞幼稚之孩童。
19.不赞不谤有三种: 不赞不谤自亲属,
不赞不谤陌生师, 不赞不谤一切人。
20.如此窍决尚众多, 总之时时刻刻中,
自观自己极为要, 世出世法亦归此。
如是略说之教言, 无垢智慧瑜伽士,
为调自心而宣说, 极为甚深当修持。
1.切莫遗忘有三种: 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 莫忘正念与正知。
2.恒需忆念有三种: 恒念传戒之上师,
恒念示道之佛法, 恒念律仪与誓言。
3.恒时应具有三种: 身体恒时应有心,
床榻恒时应有身, 心中恒时应放松。
4.急须忘掉有三种: 急须忘掉生贪友,
急须忘掉生嗔敌, 急须忘掉痴睡眠。
5.恒需谨慎有三种: 众中出言当谨慎,
独处行为当谨慎, 平常观心当谨慎。
6.恒需隐秘有三种: 隐秘自己之功德,
隐秘他人之过失, 隐秘未来之计划。
7.不可宣说有三种: 不宣偶尔出离心,
不宣自己狡诈行, 不宣自己之善行。
8.不可去处有三种: 怨仇争处不可去,
众人聚处不可去, 玩乐之处不可去。
9.不宜宣说有三种: 无信者前不说法,
未问不说自经历, 不说不符实际语。
10.不该之事有三种: 友前不该有喜怒,
承诺不该有变动, 行事不该有表里。
11.莫作之事有三种: 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 于谁亦莫作轻毁。
12.不应之事有三种: 不于富人施财物,
不于狡者起信心, 于谁亦莫说密语。
13.不应观察有三种: 不应观察美女身,
不应观察友之事, 不应观察己功德。
14.随顺之事有三种: 语言随顺于亲友,
衣饰随顺于当地, 自心相应于佛法。
15.不应听闻有三种: 不闻他人赞己德,
不闻喜新者之语, 不闻愚者之教诲。
16.不能希求有三种: 不求富人之财物,
不求高贵之地位, 不求华丽之衣饰。
17.不能诽谤有三种: 不谤众望所归者,
不谤他人买卖物, 不谤慈我善知识。
18.不能赞叹有三种: 不赞众夫所指者,
不赞自大愚昧者, 不赞幼稚之孩童。
19.不赞不谤有三种: 不赞不谤自亲属,
不赞不谤陌生师, 不赞不谤一切人。
20.如此窍决尚众多, 总之时时刻刻中,
自观自己极为要, 世出世法亦归此。
如是略说之教言, 无垢智慧瑜伽士,
为调自心而宣说, 极为甚深当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