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人吧 关注:62,792贴子:11,695,486
  • 4回复贴,共1

漫画精品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7-06-05 19:38回复
     百鬼斩尽 此精独留 詹同
      利用古代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构思创作漫画借古鉴今,是很多漫画家常用的表现手法。已故杰出漫画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詹同先生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创作的“百鬼斩尽此精独留”就是从钟馗除鬼的故事演变出来的。传说钟馗是扶正驱邪降妖斩鬼的神圣,能斩除一切妖魔鬼怪,是千家万户的保护神。

      然而这位斩尽百鬼的大英雄却对付不了阿谀奉承的“马屁精”。看了这幅搔痒图令人忍俊不禁,笑后又让人无限深思。一幅小小的“痒痒挠”竟然打败了百妖皆惧的斩鬼英雄。一个小小的“痒痒挠”就把钟馗挠得心花怒放,敌我不分,以至于将祸害百姓的“马屁精”留在身边做了亲信。斩鬼者和魔鬼和平共处,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詹同先生借助神话传说,把“马屁精”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搔痒让读者看到了虽无刀光剑影却使钟馗乖乖地束手就擒的现实。由此可见“马屁精”是鬼魅世界中最厉害的妖精,古往今来百鬼尽斩却没人能除掉万人痛恨的“马屁精”,令人遗憾的是喜欢阿谀的“钟馗”有增无减,“马屁精”应运而生,最终倒霉的还是平民百姓,但愿生活中的“钟馗”们早日警醒“马屁精”就没有藏身之地了。这幅作品如此发人深省,完全是借古鉴今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2楼2007-06-05 19:38
    回复
      2025-08-14 23:22: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亲人不露面 胡延亭

        这是三年前在抗击“非典”时期产生的一幅优秀新闻漫画作品,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中国大地,此时,我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大无畏精神,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一时期,我国的新闻漫画工作者也创作出了一批歌颂医务人员的作品,《亲人不露面》就是其中最好的一幅。一位老大娘满怀感激之情,正在寻找救治自己的医生,她把他们视为自己的“亲人”,想见到他们表示自己的谢意,然而“亲人”却因为身着白色的“防护服”,让老大娘无法辨认,这种带有喜剧色彩的情节,不仅增添了新闻漫画的幽默感,而且可以伸引出更多的内容,体现出医务人员不为名不为利的高尚品德,“非典”的被战胜,正是众多战斗在医疗战线的无名英雄昼夜辛勤工作的结果。这幅画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在防护服上大做文章,防护服是当时环境的特有装束,作者正是利用这一特定标志性服装,表达了多层的含意,不但点明时间背景,同时又交代了画面中人物的相互关系和情感,可谓此地无声胜有声,尽在不言中,却深化了主题。


      4楼2007-06-05 19:40
      回复
        迎客松 李滨声

          新闻漫画是一种简笔而注重意义的画,漫画这个“漫”字,同漫笔、漫谈等的漫字用意相同。漫笔、漫谈在文体中大都随意取材,篇幅短小,语句精炼,漫画在画法中也可以说是一种随笔或小品,是一种画幅小,内容精的绘画。随意取材,画幅小,故宜于“简笔”;内容精,故必“注重意义”,所以“简笔”和“注重意义”是新闻漫画创作的两个条件。有些漫画作者,为了讲清道理,往往在画中写了许多文字,反而让人看起来很费劲,这绝不是一幅合格的作品。

          这幅《迎客松》用简单的构图和轻松流畅的笔法,表现了一个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每当旅游旺季,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争相涨价,高票价甚至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尽管这些旅游景点的管理者以“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出现损坏”等作为借口,来搪塞舆论的质疑和游客的不满,但却无法掩饰乘机涨价捞钱的本意。这幅新闻漫画正是在新一番涨价高潮到来时创作的,它选取的是闻名于世的黄山一景迎客松,但代表的却是全国众多旅游景点,本来向游客舒展地伸出长长枝干的松树,是象征着对来客的热情欢迎,而今,在漫画家的眼中却变成了张开五指贪婪敛钱的大手,这何尝不是广大游客的共同感受呢!这幅新闻漫画用简练的笔法,也没有借助多余的文字,却说明了问题的实质,刺中了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深层的意义,不愧为新闻漫画中的“精品”,此画曾获得当年的中国漫画最高奖——金猴奖。


        5楼2007-06-05 19:40
        回复
          “自缚图”。一老花鸟画家说:“错了,葫芦蔓是从不缠绕葫芦的。”方知葫芦原来不干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傻事。可是,人呢


          6楼2007-06-05 19: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