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坛吧 关注:19贴子:148
  • 3回复贴,共1

猴子、六道轮回与参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猴子、六道轮回与参禅
西游记历来看作金丹大道的作品,不过整个故事脱胎于玄奘取经故事,且书中处处洋溢着三教合一的说教,所以我们也可以看作佛教的修行。下面就以猴子为例,从六道轮回观念出发,了解猴子修佛的过程。
所谓六道轮回就是众生轮回之道途。六道可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为天人道(为了避免歧义,不使用天道,下同)、人间道、阿修罗道; 三恶道为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六道的颜色为:天人道微白,阿修罗暗绿,人间道淡黄,畜生道淡蓝,饿鬼道亚红,地狱道烟雾。从这个角度看西游,整本书讲的就是猴子出世,辗转六道之中,最后皈依佛门的故事。

首先是畜生道:
猴子不是人,这句是大实话。虽然花果山非同一般,但是猴子的出生就处于畜生道。相对而言,投生畜牲道的众生是三恶道中受苦最少的。在猴子大闹天宫前,猴子们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无忧无虑。之后的猎人进山才真正展示其残酷的一面。
作为三恶道之一,畜牲道的众生,则愚昧无智,故此不太可能明白佛法,所以亦无从参禅修善。这其中只有极少数的畜类是例外。猴子便是其中的一员,书中说他一日道心开发。学会思考,知道死之苦。从这一刻开始。他脱离了畜生道,进入人间道。因为只有人间道才是最好的参禅学佛的地方。

其次是人间道:
为求长生之术,猴子飘洋过海,混迹在人间。开始艰苦的旅途。最后找到菩提祖师。祖师问:你姓什么?猴子说:“我无性”。很多人以为这是猴子听错话语。我却觉得这是禅宗的机锋。禅宗以为佛性人人皆有,只是被蒙蔽了。猴子不明白这个道理。祖师也不点破,顺着话题给他取了名字叫悟空。打破顽空须悟空。这就是祖师的期待。
接下来的故事就和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事如出一辙。砍柴烧水,半夜传授,卖弄本领,被驱逐下山等等。不同的是六祖已经真正得道了。而猴子却误以为自己得道。误以为自己跳出三界外。不受轮回之苦了。他马上就被打入地狱道了。

第三是地狱道:
书中说到——猴王渐觉酒醒,忽抬头观看,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美猴王顿然醒悟道:幽冥界乃阎王所居,何为到此?那两人道:你今阳寿该终,我两人领批,勾你来也。……


IP属地:福建1楼2012-12-31 08:39回复
    前面讲到猴子自以为已经得道,不料勾死人马上把他弄死了。好在猴子本领高强又还阳过来。这是猴子最近距离的接触地狱道,但是由于猴子还称不上作恶多端,所以没有深陷其中。地狱道想解脱最难。有人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以立即成正果。那是野狐禅。
    《五灯会元》中写到:昔有一老人,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答曰:“不落因果。”结果五百年生为野狐身。后承百丈怀海禅师代下一转语:“不昧因果。”老人遂脱去野狐身。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说马上解脱,而是说找对了道路。放下屠刀,因果还是不昧的。正如《倚天屠龙记》的谢逊,他听三渡念经后省悟,散了武功,还是接受过去的果报。他对张无忌说,别人要报仇杀他都不能阻拦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应该这样理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漫长的。燃灯古佛预言到释迦牟尼真正成佛,经历多长的时间。如果猴子真的在地狱道中堕落,估计成佛时间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了。

    第四是天人道。
    猴子闹龙宫地府后,很快天庭来招安了。猴子当了弼马温,成了天人。也就是说猴子进入天人道了。但是提醒注意一下。天庭与天人道不是等同。如果说佛是跳出三界外。那么宣召佛祖的玉帝,化胡为佛的老君都同样跳出三界外。所以天庭一分为二。一是在三界之上的仙佛(书中说了,功成随做仙和佛,又说仙、佛、神圣可以超脱生死,因而并列),如玉帝老君观音等:一是三界内的天人。天人的代表却是托塔李天王。他对应佛经中的帝释天。为什么这样说,他有四大天王为下属。他得到佛祖帮忙得了性命,他的两个儿子侍奉佛祖(或观音)。
    正因为天庭包括三界内三界外的两层面。所以猴子误以为自己很牛。许多读者也以为猴子无敌,其实那些高级的仙佛都没有真正出手。在五庄观一回目中,三星就嘀咕了,猴子属于太乙散数(相当于天人,或者诸天)不入真流(相当于仙佛)。怎么逃脱?至于金蝉子,天蓬,卷帘也算天人道的众生吧。

    第五是阿修罗道
    猴子从天人道进入阿修罗道是源于蟠桃会,从偷酒开始,由天人变非天(即阿修罗)。佛经上说阿修罗无美酒。猴子喝了天宫美酒,到花果山就觉得自家酒很差了,即是此意。猴子能打败九曜,这同样也可以与阿修罗摩挲日月对照。阿修罗与帝释天争位大战。猴子则是闹天宫。等等。
    前面说了李天王相当于帝释天,现在说猴子相当于阿修罗,他们的宿命就是战斗。如来也明白这一点。当猴子觊觎帝位时,如来说自己能做主。其实如来心里明白,猴子错误把玉帝当自己的对手,其实真正的对手是李天王。如来自然可以做李天王的主了。
    直到取经过了大半,猴子才明白玉帝的身份,在凤仙郡一事中面对米山面山中才感觉羞愧。当然这都是题外话。


    IP属地:福建2楼2012-12-31 08:39
    回复
      2025-09-03 09:06: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六是饿鬼道
      饿鬼道的特征没得吃,或者吃了不会饱。这就是猴子被压五行山时其身所处的位置。在五行山下,猴子吃铁丸喝铜汁,这还是如来的慈悲。真相则是猴子五百年没有吃过饭。也就是在这五百年间,猴子开始反思。于是,全书中最好的禅诗《苏武慢》登场了。(最好的道教诗词应算满庭芳)
      《苏武慢》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词的一开头,单刀直入,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 这不就是我猴子参禅悟道的自身写照嘛?禅关这个词, 涉及到在中国 影响最为深远的禅宗。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是对上一句意思的重复和加强。但从文句的影响力来看,这句比上句更为震撼人心,特别 是“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这八个字。磨砖作镜出自《景德传灯录》 卷五:唐朝道一和尚常习坐禅,未能悟道。南岳怀让禅师问他: “大 德坐禅图什么?” 回答说: “图作佛。 怀让即取一砖在他庵前石上磨, 道一问磨砖做什么,怀让回答“磨作镜” ,道一奇怪道: “磨砖岂得成 镜?” 怀让反问: “磨砖既不成镜, 坐禅岂得成佛?积雪为粮出自 《汉书.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 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磨砖作镜与积雪为粮,意 义是相同的,都是乱劈柴,白费功夫的意思。


      IP属地:福建3楼2012-12-31 08:39
      回复

        从这里开始,我们明白了猴子其实走的不是正道。他想跳出三界外,其实一直在轮回中。所以到了青牛降服时,天师说“此一时,彼一时”意思是你既然走入正道,就不能再害怕因果。不能再以狭隘的观点看待人。

        最后是佛道:
        猴子最后戴上金箍儿,到西天取经。金箍是一种约束,提醒猴子不能再堕入恶趣。也是因果律的体现。告诉猴子不可陷入野狐禅。于是,在取经途中,特别是听了《心经》后,猴子表现出比师父更精深的佛学思想。这是很正常。
        至于到西天取经是取大乘真经还是小乘。书中说是求大乘。历史上则是求印度佛学,而不是中国道教化的佛学,一般指代汉传佛教(这里不说藏传佛教,傣传佛教)。只是玄奘创立的法相宗最后无疾而终。


        IP属地:福建4楼2012-12-31 0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