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带王励勤时,他虽然是队里的重点培养对象,后来世界排名单打第一,双打也拿了冠军,团体也算主力阵容,但还不是出场的前三号。
回男队重新带他,他已经成为绝对主力,在施指导带他时又拿过两次单打冠军,他的地位、他对自己的看法都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是自然而然的。假如没有变化,那他就是生活在真空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他自己的努力,他的性格越来越成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作为教练,我也不能再照搬原来的教学方式。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合作过,这一次的合作更有难度,而且期间又有施指导这么优秀的教练带出过很好的成绩,那我们怎样在新的合作中把这些关系都化作有利的因素,是一种新的挑战。
最难的时候?希望他来找我
王励勤虽然不像国梁、马琳那样绝顶聪明,但也属于智商很高的,场上打开之后也能做出一些变化、抓住一些机会,否则不可能拿到这么多世界冠军。当他赢得很困难,或是输了球,国梁就会来找我,让王励勤说一说对场上局势的认识、当时的感受。他现在说得非常到位,跟教练说的没什么两样,包括议论别人的球时也分析得很透彻。我也问过他,“你是赛后通过胜负的因果关系认识到的,还是你在临场就已经认识到了?”他说是临场。伟大的运动员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能够自我超越,谁都犯过错,关键看谁能悟出得早一点儿,少犯错。上了场,教练在旁边是帮不上忙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悟性,自己的判断,这是我们没法强加给他的。
所以,教练和队员配合到最高境界,可能话不多,但队员最难的时候会主动来找教练。2005年在上海,最难的时候王励勤就找过施之皓。教练去找队员,那时可能不合适,但队员心存疙瘩上场,以我这么多年经验来说,没有不摔跟头的。而他找不找你,关键在于你俩合作的火候到没到,换句话说就是教练的功力到没到,所以我也挺追求这种境界的。
在不来梅,准备会开了六七个小时,开完会都一点了,王励勤还是把世界打中国那场录像找出来,和我一起看,第二天上午九点多起床,又看了一遍。他为什么要看?我认为,就是他还不够安心。但就是他找我了,我还不能说得太多。我的性格里面不缺认真负责,要是搁以前,我可能不计场合,不计态度,不计方法,有什么说什么。但现在,我要考虑这个度,因为要从效果出发。
王励勤不像雷振华、邱贻可,年轻队员是一张白纸,稍稍花些时间就能出效果,他们缺少名气,没有过往成绩的包袱,对教练教的往往能无条件接受。而像王励勤,已经能力超群,再进一步就难上加难。包括国梁、小辉这样的,他的思维方法肯定跟常人不太一样,不会循规蹈矩,否则不可能出类拔萃。所以,教练得尊重他,不能因为输了一两次球,就把自己的情绪及看法强加给他,以免过犹不及,产生逆反。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外松内紧,平时想进行的一些事儿,都要反复推敲,我用什么语言,在什么时间,怎么说更合适,才能让他接受。
比方说,人都有侥幸心理,都有求稳的时候,别人选择稳可能就输了,而王励勤选择稳,还有一半成功的可能——因为他实力强,不会因为稳了就全不行。作为教练,肯定是希望他保守求稳的时候越少越好,但这种意图怎样传递给他?现在看来,他赢球时做工作的难度要大一点儿,相反他输球的时候,更容易接受。这就是带优秀选手和带年轻队员的区别,这些特别吃功夫、吃经验。这点上,我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现在扪心自问也未必做得很好,即使这次做到了下次未必能做到,因为王励勤不是一般的孩子,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
回男队重新带他,他已经成为绝对主力,在施指导带他时又拿过两次单打冠军,他的地位、他对自己的看法都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是自然而然的。假如没有变化,那他就是生活在真空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他自己的努力,他的性格越来越成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作为教练,我也不能再照搬原来的教学方式。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合作过,这一次的合作更有难度,而且期间又有施指导这么优秀的教练带出过很好的成绩,那我们怎样在新的合作中把这些关系都化作有利的因素,是一种新的挑战。
最难的时候?希望他来找我
王励勤虽然不像国梁、马琳那样绝顶聪明,但也属于智商很高的,场上打开之后也能做出一些变化、抓住一些机会,否则不可能拿到这么多世界冠军。当他赢得很困难,或是输了球,国梁就会来找我,让王励勤说一说对场上局势的认识、当时的感受。他现在说得非常到位,跟教练说的没什么两样,包括议论别人的球时也分析得很透彻。我也问过他,“你是赛后通过胜负的因果关系认识到的,还是你在临场就已经认识到了?”他说是临场。伟大的运动员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能够自我超越,谁都犯过错,关键看谁能悟出得早一点儿,少犯错。上了场,教练在旁边是帮不上忙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悟性,自己的判断,这是我们没法强加给他的。
所以,教练和队员配合到最高境界,可能话不多,但队员最难的时候会主动来找教练。2005年在上海,最难的时候王励勤就找过施之皓。教练去找队员,那时可能不合适,但队员心存疙瘩上场,以我这么多年经验来说,没有不摔跟头的。而他找不找你,关键在于你俩合作的火候到没到,换句话说就是教练的功力到没到,所以我也挺追求这种境界的。
在不来梅,准备会开了六七个小时,开完会都一点了,王励勤还是把世界打中国那场录像找出来,和我一起看,第二天上午九点多起床,又看了一遍。他为什么要看?我认为,就是他还不够安心。但就是他找我了,我还不能说得太多。我的性格里面不缺认真负责,要是搁以前,我可能不计场合,不计态度,不计方法,有什么说什么。但现在,我要考虑这个度,因为要从效果出发。
王励勤不像雷振华、邱贻可,年轻队员是一张白纸,稍稍花些时间就能出效果,他们缺少名气,没有过往成绩的包袱,对教练教的往往能无条件接受。而像王励勤,已经能力超群,再进一步就难上加难。包括国梁、小辉这样的,他的思维方法肯定跟常人不太一样,不会循规蹈矩,否则不可能出类拔萃。所以,教练得尊重他,不能因为输了一两次球,就把自己的情绪及看法强加给他,以免过犹不及,产生逆反。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外松内紧,平时想进行的一些事儿,都要反复推敲,我用什么语言,在什么时间,怎么说更合适,才能让他接受。
比方说,人都有侥幸心理,都有求稳的时候,别人选择稳可能就输了,而王励勤选择稳,还有一半成功的可能——因为他实力强,不会因为稳了就全不行。作为教练,肯定是希望他保守求稳的时候越少越好,但这种意图怎样传递给他?现在看来,他赢球时做工作的难度要大一点儿,相反他输球的时候,更容易接受。这就是带优秀选手和带年轻队员的区别,这些特别吃功夫、吃经验。这点上,我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现在扪心自问也未必做得很好,即使这次做到了下次未必能做到,因为王励勤不是一般的孩子,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