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木青尘吧 关注:42贴子:5,121

【呼唤 缘梦星尘】 韩信为何追随刘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敬献兵仙


IP属地:北京1楼2012-12-27 14:28回复
    @缘梦星尘


    IP属地:北京2楼2012-12-27 14:29
    回复
      2025-08-31 23:17: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缘梦星尘: 你曾问我韩信为何追随刘邦,我想以我的一些想法来回答。如下——

      如果韩信真是没落的贵族后裔的话(我认为是,因为他的学识、处事风格仿佛印证着这一点,市井出身解释不通),不管是韩国贵族还是楚国贵族,教育他的人也应该秉承传统的战国主流思想,所以韩信自幼接受的是做一名“士”的教育——“公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具有战国思辩自由的精神、裂土封王的理想。诸侯王可以尊奉天子,但人格上和天子必须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我说过,裂土封王不是“市井之心”,“家天下”才是最大的“市井之心”!

      但秦汉时期,确切地说是汉初时期是中国思想领域的分水岭,“大一统”、“家天下”的思想必然也冲击着韩信的头脑;尤其是如果韩信是韩国贵族后裔的话,韩非的法家思想体系被韩信所接触的途径就更多更直接了。

      于是,“分封制”与“家天下”两种理念等待着韩信做出抉择,他必然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他倾向前者,因为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教育,根深蒂固,深植于心;但后者具有一种蛊惑人心的忽悠力量,对“大一统“美好前景的描述使人向往,似乎真的可以“为万世开太平”。韩信是在犹疑中最终选择了后者,但他知道自己难以完成这个任务,因为自由思辩的精神与“家天下”相悖,而自己不能放弃追求自由的精神;所以他信任刘邦,认为刘可以实现“家天下、大一统”理念中描述的美好前景。

      当然还有他本质的善良与报恩思想的共同作用,使得他对刘邦一再的打压表现出一种近乎逆来顺受的状态,直至最后他把自己献祭给整个王朝。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背叛,有没有成全大汉“家天下”的成分?我认为有!因为他本质是善良的,他相信了“大一统”能带来兴盛太平、安乐吉祥、福祚绵延、万寿无疆……“大一统”了就人民生活幸福了,就和谐社会了,然而……


      IP属地:北京3楼2012-12-27 14:30
      收起回复
        鼓掌,撒花!说的很好!
        但是我有一点不同意见。虽然秦汉是分水岭,但当时所有人都是分封思想,尤其六国贵族的后裔。所以韩信不可能有刘三的思维,其他人也没有。而我想的韩信投靠刘三,只因在项羽那里得不到重用,想想2年一个主意都没被采纳,如果项羽采纳他一个建议,韩信就不会走了,2年都熬过了,说明他不是在乎职位的。而当时刘三在霸上,离着项羽近,他就投靠了,而不是刘三在他心里有什么比别人好的地方,刘三没重用,他又走了。这次他没熬着,主要他是想发挥自己的才干,而封王只是报答,是次要的。是萧何追回了他。而当时韩信要齐王时,不仅是他有这个思想,而当时是田横将了韩信一军,自己做齐王了。为了战略意义,韩信才提出要假齐王的。


        5楼2012-12-28 09:32
        回复
          韩信是韩国王室后裔这个没错。你看史记《韩世家》,韩国公子韩矶虱滞留楚国,没有回到韩国,我们猜测他是韩信的祖父。从他的为人和打战风格来看,他不可能有韩非的思想,这个我和你认为的不一样。韩非是个为君主谋利的人,他和李斯甚至萧何一样,看萧何制定的汉律比秦律还残酷。所以我认为:当时只有刘三有家天下思维,而其他人没有。这个韩信不知道,后来知道已经晚了。当时诸侯王除了韩信外,其他诸侯无论势力还是能力都不行,被刘三灭很正常。其实刘三手下,我认为没什么思想,就是跟着他混,但萧何例外。以韩信的善良不会有法家思维的。你看看韩非的主张就知道了。韩信被骗了,是他从来都没认清刘三的思想和为人。至于刘三为何与别人不一样,因为他是市井无赖啊,出身会决定一个人的思维的,就像暴发户一样,韩信怎么会了解,何况他骨子里还那么善良,年龄又不大,他不会懂得什么叫市井无赖的。他到死都不知道三族会被残酷的虐杀。


          6楼2012-12-28 10:03
          收起回复
            我呼唤一下@兵仙汉心 @征木青尘 @嗜无邪 我们一块讨论讨论,好吧


            8楼2012-12-28 10:14
            回复
              收到传唤


              9楼2012-12-28 11:10
              收起回复
                不知BD抽啥疯,我在7楼的回复全都看不见!
                @缘梦星尘
                我的意见是:真实的社会生活是非常复杂混乱的,不会如历史教科书一样有条理,划分出阶段,研究人员的划分只能是粗线条的,整理出一个概况。而思想从来都是多元的,但在统治严密的时代不同言论被压制了,所以表现出一元化的情况;到了统治松散的乱世或某些相对开明的时代,多元化的特征就会显现出来。不是一元化的时代人们就不思考,统治手段的严酷可以阻止人说话,但永远无法阻止思考。所以一个时代同时存在多种思潮是很正常的,只是有占主流的和非主流之分。

                大一统的想法很早就产生了,在秦统一天下前就有了。我还记得央9的纪录片《帝国的兴衰》里提到过:大一统思想的产生源于治理水患的需要。由于黄河的泛滥带来的灾害很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而各个诸侯国都只治理黄河经过自己国家的那一段儿,难以根治;相互协调又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合作效率也很低。我记得好像是齐国国君当时就倡议各国要暂时放下私利,共同治理水患,而大一统的思想从那时起就萌芽了。


                IP属地:北京10楼2012-12-28 11:53
                收起回复
                  2025-08-31 23:11: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的很好!!!


                  IP属地:江苏12楼2012-12-28 13:16
                  收起回复
                    奇怪,我说的话不见了


                    13楼2012-12-28 14:09
                    收起回复
                      《帝国的兴衰》想表达的是:一切政治表象的背后都是经济问题,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一统思想的产生同样源于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的需要——这是它的初衷;但当这种思想进而发展为对政治的控制、对民众的控制、对思想的控制时,它已经偏离了提出这种思想的人的本来意愿。
                      ============================
                      看到这点忽然想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就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如果生产关系主观不愿意变革呢??
                      那就只能反牵制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其始终在生产关系的可控制的范围内。
                      韩信和刘三的关系可做类比:
                      刘三有意无意的拜将暗合了韩信这种超级生产力,顿时爆发出了改天换地的力量。
                      也正是韩信这个生产力发展的过于迅猛,或许谈笑弃三分已经是临界点了,年近六旬的刘三这个衰老的生产关系已经没有把握利用好这个生产力了,为防止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只能是毁之
                      历史在用它特殊的手法与人类进程做赌博(最后这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
                      【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度娘


                      14楼2012-12-28 15:01
                      收起回复
                        至于为什么追随刘三:
                        1.自身有这个实力和信心。想想现实中有几个公务员敢辞职去民企从头干起??
                        这也可能是他离开项羽的原因。道不同不相为谋。
                        2.刘邦有实现他理想的可能。选择也是从可能性最大的开始。实在不行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下一家了,这也可能是他会一走了之的原因。


                        15楼2012-12-28 15:05
                        回复
                          大家点这个看看:评论随笔:中国没有封建社会史,35页呢@兴亡命也 @兵仙汉心 @嗜无邪 @征木青尘


                          16楼2012-12-28 19:18
                          收起回复
                            各位:其实我们谈论韩信本身就是个沉重的话题。但也许就是因为沉重才欣赏的吧。我们看图吧


                            17楼2012-12-28 19:35
                            回复
                              2025-08-31 23:05: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楼2012-12-28 1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