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一遍一稿剧本,觉得文采斐然,确实是难得的好本子。看了照片和视频,感觉到芳华下了很大功夫打磨这部精品,马儿演绎得也细腻传神,十分动人。因为行动不便,无法远赴福州,真是遗憾,很期待柳永巡演来上海^_^
下面只是个人的一点小小意见,我不懂戏剧哦,请请拍。。不知道王老为何没有选录<醉蓬莱>一词,因为这也是柳永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我个人觉得挺耐人寻味的,如果加上这一部分,内容更丰富些,更突出不善逢迎一生潦倒的悲剧色彩,全剧可以变成七折,本来主角就是柳七嘛,呵呵。
这是关于醉蓬莱的一点资料:
柳三变,景佑末登进士第,少有俊才,尤精乐章。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皇佑中,久困选调,入内都知史某爱其才而怜其潦倒,会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时司天台奏:“老人星见。”史乘仁宗之悦,以耆卿应制。耆卿方冀进用,欣然走笔,甚自得意,词名《醉蓬莱慢》。比进呈,上见首有“渐”,色若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之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下面只是个人的一点小小意见,我不懂戏剧哦,请请拍。。不知道王老为何没有选录<醉蓬莱>一词,因为这也是柳永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我个人觉得挺耐人寻味的,如果加上这一部分,内容更丰富些,更突出不善逢迎一生潦倒的悲剧色彩,全剧可以变成七折,本来主角就是柳七嘛,呵呵。
这是关于醉蓬莱的一点资料:
柳三变,景佑末登进士第,少有俊才,尤精乐章。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皇佑中,久困选调,入内都知史某爱其才而怜其潦倒,会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时司天台奏:“老人星见。”史乘仁宗之悦,以耆卿应制。耆卿方冀进用,欣然走笔,甚自得意,词名《醉蓬莱慢》。比进呈,上见首有“渐”,色若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之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