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春秋战国吴国人,孔子的弟子。)问他的老师孔子,怎样才能算是尽了孝道了,孔子的回答非常耐人寻味,他说:“现在这些所谓的‘孝道’,都是说能够奉养父母,给父母口吃的喝的,饿不死父母,就算是尽孝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对自己家的小狗,(牛)马都能够做到饲养它,如果对待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这跟饲养狗马有何区别呢?”
孔子在和弟子的讨论中,引用了对“犬马”的饲养来对照对“父母”的孝道,这种对比参照虽然让某些人心里不痛快,可却非常切合实际,非常有说服力。如果“孝养”父母只是表现在“饿不着,渴不着”上,那和饲养自己家的“狗马”没有太大的区别。孔子他老人家在几千年前就直指“孝道”这个问题的要害——“孝道”不单单是“喂养”,还应该具备发自内心的诚敬之意。孔子形象的对比,在现今这个社会里,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曾听父亲讲的一个关于孝道的比喻。他跟我讲,古代曾经有位清官,在离任回家的时候,全县的百姓自觉去送行,百姓们要求这位清官临走送几句话,以励志他们。这位清官只送给他们一句话:对待自己的父母,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这个形象的对比,乍一看很别扭人,可仔细回味,真是妙不可言啊。有谁对待自己的孩子不上心啊?可又有谁能将这种用心用在自己的父母身上啊?
2010年春天,我曾去河山的一个村庄给一户人家调理过风水。这户人家有一位瘫痪了3年的老母亲,因为如此,又加上种种不顺,他想看看风水,以期改变命运。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中午这家主人请我吃饭。在吃饭的时候,他家养的小花狗时不时的在饭桌前转悠,主人每次都是笑容可掬的喂它肉鱼,直到吃的不想再吃了。在饭桌上,这家主人是长吁短叹,自己认为自己的不顺与他母亲的瘫痪有直接的关系,是他母亲给他带来了孬运气。我问他,自己尽到孝道了吗?他不以为然的认为,母亲有吃有喝的就行了,久病床前无孝子。
吃完饭将近两点了,这家主人才吩咐儿子:去给你奶奶送点饭去······
这时的我很是惭愧,吃饭前就忘了老人在挨饿了,让老人因为我的到来而挨饿,真是大罪过啊。玄空满面羞愧的告辞而去。
临走前,玄空告诉这家主人,“一切唯心造”,从心里善待自己的母亲,运气自然会应声而至的——百善孝为先嘛。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春秋战国吴国人,孔子的弟子。)问他的老师孔子,怎样才能算是尽了孝道了,孔子的回答非常耐人寻味,他说:“现在这些所谓的‘孝道’,都是说能够奉养父母,给父母口吃的喝的,饿不死父母,就算是尽孝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对自己家的小狗,(牛)马都能够做到饲养它,如果对待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这跟饲养狗马有何区别呢?”
孔子在和弟子的讨论中,引用了对“犬马”的饲养来对照对“父母”的孝道,这种对比参照虽然让某些人心里不痛快,可却非常切合实际,非常有说服力。如果“孝养”父母只是表现在“饿不着,渴不着”上,那和饲养自己家的“狗马”没有太大的区别。孔子他老人家在几千年前就直指“孝道”这个问题的要害——“孝道”不单单是“喂养”,还应该具备发自内心的诚敬之意。孔子形象的对比,在现今这个社会里,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曾听父亲讲的一个关于孝道的比喻。他跟我讲,古代曾经有位清官,在离任回家的时候,全县的百姓自觉去送行,百姓们要求这位清官临走送几句话,以励志他们。这位清官只送给他们一句话:对待自己的父母,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这个形象的对比,乍一看很别扭人,可仔细回味,真是妙不可言啊。有谁对待自己的孩子不上心啊?可又有谁能将这种用心用在自己的父母身上啊?
2010年春天,我曾去河山的一个村庄给一户人家调理过风水。这户人家有一位瘫痪了3年的老母亲,因为如此,又加上种种不顺,他想看看风水,以期改变命运。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中午这家主人请我吃饭。在吃饭的时候,他家养的小花狗时不时的在饭桌前转悠,主人每次都是笑容可掬的喂它肉鱼,直到吃的不想再吃了。在饭桌上,这家主人是长吁短叹,自己认为自己的不顺与他母亲的瘫痪有直接的关系,是他母亲给他带来了孬运气。我问他,自己尽到孝道了吗?他不以为然的认为,母亲有吃有喝的就行了,久病床前无孝子。
吃完饭将近两点了,这家主人才吩咐儿子:去给你奶奶送点饭去······
这时的我很是惭愧,吃饭前就忘了老人在挨饿了,让老人因为我的到来而挨饿,真是大罪过啊。玄空满面羞愧的告辞而去。
临走前,玄空告诉这家主人,“一切唯心造”,从心里善待自己的母亲,运气自然会应声而至的——百善孝为先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