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麻城
屈苇滨
麻城,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建立县治,作为独立的行政主体存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麻城,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地处鄂东。大别山屏蔽东北,为江淮锁钥;举水冲积平原连接江汉,为西南门户。
麻城,从地图上看,状如一片美丽的枫叶,3747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养育着120万勤劳善良的人民。
麻城,主产水稻、小麦、棉花、油料,福田河的菊花、顺河集的油茶、乘马岗的花生、盐田河的板栗、三河口的天麻、木子店的老米酒、白果的肉糕、夫子河的鱼面都堪称名贵特产,人间美味。
麻城,京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大广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呈“井”字型交汇;从麻城出发,北至北京、南至广州、西至重庆、东至海滨,都可以朝发夕至。
麻城,有著名的“三台八景”,有丰富的民间传说,有众多的历史遗迹。近年,龟峰山杜鹃花红遍全中国,“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旅程。
这就是麻城。这就是让每个麻城人耳熟能详且为之自豪的麻城。
但这还不是全部的麻城,甚至只能算是表象的麻城。要认识全部的、深层次的麻城,还必须更深情地贴近她,阅读她,了解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她的辉煌,甚至,她的苦难!
一
麻城很大,周边县都称她“麻老大”。但在过往的历史中,她曾经更大。唐五代的时候,后周与南唐两个政权以长江为界,麻城是后周的南部边界。南宋绍兴年间,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麻城则是南宋的北部边界。直到明朝初年,麻城的东西距离与南北距离都还有230里。
明清时候的基层政权设置,县下面设乡,乡下面设区(读作“奎”),区下面设里。明朝初期,麻城有四个乡:东南面是亭川乡,西南面是孝感乡,西北面是仙居乡,东北面是太平乡。下辖130个里。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因为人口减少,将孝感乡撤销合并到仙居乡,同时将130个里合并为94个里。明世宗嘉靖42年(1563)成立黄安县(今红安县),从麻城的西部划分20个里给黄安,麻城便只剩下74个里。这时,麻城东西向距离为160里,南北向距离为150里。
到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国民政府新设经扶县(今河南省新县),又将麻城乘马地区原仁美区、择里区各划出三分之二,丰义区划出三分之一。1955年,设立于1952年的胜利县撤销,原属麻城的梅庄区划入罗田县。
据说,麻城在隋朝初建县治的时候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经过漫长的历史整合,“瘦身”为现在的3747平方公里。
当然,她还是“麻老大”。
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壮丽的河山。
麻城的地形由东北向西南逐级下降,呈阶梯状。东北部是高山,西北部是丘陵,中南部是平原,最高的康王寨海拔1337.1米,最低的陶家寨海拔25米。
山是大别山。大别山由西北向东南斜卧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成为江、淮分水岭。麻城处于它的中段南麓,境内名山众多,最有名的当数神奇的龟峰山、陡峭的木陵山、高峻的康王寨。
河是举水河。举水河干流发源于鄂、豫交界的蜂包裂山,一路向西南,分段被人称作福田河、大河、四道河、白塔河、县东门大河、高岸河、雨阴河、迎集河、夹洲河、新庙河、宋埠河、歧亭河,出歧亭后,经过新洲、黄冈,注入长江。她在麻城境内有五条支流,分别是许家河(又名跳石河)、阎家河、白杲河、浮桥河、鄢家河。在麻城,除了位于龟峰山-天井山-什子山东面的木子店、张家畈两镇属于巴水水系,其他乡镇都属于举水水系。悠悠举水,亿万年来养育了千万代麻城人,她是麻城人民真正的母亲河!
胜水名山构成了诸多名胜。麻城从明朝以来便有“三台八景”的说法。三台指白云台、雁台、钓鱼台,八景指龟峰旭日、白臬飞泉、麻姑仙洞、万松古亭、桃林春色、柏子秋阴、凤岭朝云、龙池夜月。清康熙九年版《麻城县志》有定惠海棠,而没有凤岭朝云。
这些名胜到今天还能被称作名胜的大约只有龟峰旭日、麻姑仙洞、柏子秋阴三处。柏子秋阴即柏子塔,以“秋阴”命名,是说每到立秋这一天正午的时候,柏子塔四面都见不到一点塔身的阴影。对于这一景观,估计极少有人验证。
白云台在五脑山北面的仙居山上,山顶有一块巨石,石面平整,形如高台,山中不时有云雾缭绕,还有凤凰岩、飞仙洞、石室、云泉等景观,是传说中麻姑游玩的地方。与白云台、麻姑仙洞并列的还有凤(凰)岭,传说每当晨雾欲开未开之际,总有凤凰聚集山头,这便是凤岭朝云。
屈苇滨
麻城,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建立县治,作为独立的行政主体存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麻城,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地处鄂东。大别山屏蔽东北,为江淮锁钥;举水冲积平原连接江汉,为西南门户。
麻城,从地图上看,状如一片美丽的枫叶,3747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养育着120万勤劳善良的人民。
麻城,主产水稻、小麦、棉花、油料,福田河的菊花、顺河集的油茶、乘马岗的花生、盐田河的板栗、三河口的天麻、木子店的老米酒、白果的肉糕、夫子河的鱼面都堪称名贵特产,人间美味。
麻城,京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大广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呈“井”字型交汇;从麻城出发,北至北京、南至广州、西至重庆、东至海滨,都可以朝发夕至。
麻城,有著名的“三台八景”,有丰富的民间传说,有众多的历史遗迹。近年,龟峰山杜鹃花红遍全中国,“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旅程。
这就是麻城。这就是让每个麻城人耳熟能详且为之自豪的麻城。
但这还不是全部的麻城,甚至只能算是表象的麻城。要认识全部的、深层次的麻城,还必须更深情地贴近她,阅读她,了解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她的辉煌,甚至,她的苦难!
一
麻城很大,周边县都称她“麻老大”。但在过往的历史中,她曾经更大。唐五代的时候,后周与南唐两个政权以长江为界,麻城是后周的南部边界。南宋绍兴年间,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麻城则是南宋的北部边界。直到明朝初年,麻城的东西距离与南北距离都还有230里。
明清时候的基层政权设置,县下面设乡,乡下面设区(读作“奎”),区下面设里。明朝初期,麻城有四个乡:东南面是亭川乡,西南面是孝感乡,西北面是仙居乡,东北面是太平乡。下辖130个里。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因为人口减少,将孝感乡撤销合并到仙居乡,同时将130个里合并为94个里。明世宗嘉靖42年(1563)成立黄安县(今红安县),从麻城的西部划分20个里给黄安,麻城便只剩下74个里。这时,麻城东西向距离为160里,南北向距离为150里。
到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国民政府新设经扶县(今河南省新县),又将麻城乘马地区原仁美区、择里区各划出三分之二,丰义区划出三分之一。1955年,设立于1952年的胜利县撤销,原属麻城的梅庄区划入罗田县。
据说,麻城在隋朝初建县治的时候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经过漫长的历史整合,“瘦身”为现在的3747平方公里。
当然,她还是“麻老大”。
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壮丽的河山。
麻城的地形由东北向西南逐级下降,呈阶梯状。东北部是高山,西北部是丘陵,中南部是平原,最高的康王寨海拔1337.1米,最低的陶家寨海拔25米。
山是大别山。大别山由西北向东南斜卧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成为江、淮分水岭。麻城处于它的中段南麓,境内名山众多,最有名的当数神奇的龟峰山、陡峭的木陵山、高峻的康王寨。
河是举水河。举水河干流发源于鄂、豫交界的蜂包裂山,一路向西南,分段被人称作福田河、大河、四道河、白塔河、县东门大河、高岸河、雨阴河、迎集河、夹洲河、新庙河、宋埠河、歧亭河,出歧亭后,经过新洲、黄冈,注入长江。她在麻城境内有五条支流,分别是许家河(又名跳石河)、阎家河、白杲河、浮桥河、鄢家河。在麻城,除了位于龟峰山-天井山-什子山东面的木子店、张家畈两镇属于巴水水系,其他乡镇都属于举水水系。悠悠举水,亿万年来养育了千万代麻城人,她是麻城人民真正的母亲河!
胜水名山构成了诸多名胜。麻城从明朝以来便有“三台八景”的说法。三台指白云台、雁台、钓鱼台,八景指龟峰旭日、白臬飞泉、麻姑仙洞、万松古亭、桃林春色、柏子秋阴、凤岭朝云、龙池夜月。清康熙九年版《麻城县志》有定惠海棠,而没有凤岭朝云。
这些名胜到今天还能被称作名胜的大约只有龟峰旭日、麻姑仙洞、柏子秋阴三处。柏子秋阴即柏子塔,以“秋阴”命名,是说每到立秋这一天正午的时候,柏子塔四面都见不到一点塔身的阴影。对于这一景观,估计极少有人验证。
白云台在五脑山北面的仙居山上,山顶有一块巨石,石面平整,形如高台,山中不时有云雾缭绕,还有凤凰岩、飞仙洞、石室、云泉等景观,是传说中麻姑游玩的地方。与白云台、麻姑仙洞并列的还有凤(凰)岭,传说每当晨雾欲开未开之际,总有凤凰聚集山头,这便是凤岭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