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吧 关注:326,626贴子:7,422,608
  • 10回复贴,共1
漫话麻城
屈苇滨
  麻城,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建立县治,作为独立的行政主体存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麻城,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地处鄂东。大别山屏蔽东北,为江淮锁钥;举水冲积平原连接江汉,为西南门户。
  麻城,从地图上看,状如一片美丽的枫叶,3747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养育着120万勤劳善良的人民。
  麻城,主产水稻、小麦、棉花、油料,福田河的菊花、顺河集的油茶、乘马岗的花生、盐田河的板栗、三河口的天麻、木子店的老米酒、白果的肉糕、夫子河的鱼面都堪称名贵特产,人间美味。
  麻城,京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大广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呈“井”字型交汇;从麻城出发,北至北京、南至广州、西至重庆、东至海滨,都可以朝发夕至。
  麻城,有著名的“三台八景”,有丰富的民间传说,有众多的历史遗迹。近年,龟峰山杜鹃花红遍全中国,“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旅程。
  这就是麻城。这就是让每个麻城人耳熟能详且为之自豪的麻城。
  但这还不是全部的麻城,甚至只能算是表象的麻城。要认识全部的、深层次的麻城,还必须更深情地贴近她,阅读她,了解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她的辉煌,甚至,她的苦难!

  麻城很大,周边县都称她“麻老大”。但在过往的历史中,她曾经更大。唐五代的时候,后周与南唐两个政权以长江为界,麻城是后周的南部边界。南宋绍兴年间,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麻城则是南宋的北部边界。直到明朝初年,麻城的东西距离与南北距离都还有230里。
  明清时候的基层政权设置,县下面设乡,乡下面设区(读作“奎”),区下面设里。明朝初期,麻城有四个乡:东南面是亭川乡,西南面是孝感乡,西北面是仙居乡,东北面是太平乡。下辖130个里。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因为人口减少,将孝感乡撤销合并到仙居乡,同时将130个里合并为94个里。明世宗嘉靖42年(1563)成立黄安县(今红安县),从麻城的西部划分20个里给黄安,麻城便只剩下74个里。这时,麻城东西向距离为160里,南北向距离为150里。
  到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国民政府新设经扶县(今河南省新县),又将麻城乘马地区原仁美区、择里区各划出三分之二,丰义区划出三分之一。1955年,设立于1952年的胜利县撤销,原属麻城的梅庄区划入罗田县。
  据说,麻城在隋朝初建县治的时候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经过漫长的历史整合,“瘦身”为现在的3747平方公里。
  当然,她还是“麻老大”。
  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壮丽的河山。
  麻城的地形由东北向西南逐级下降,呈阶梯状。东北部是高山,西北部是丘陵,中南部是平原,最高的康王寨海拔1337.1米,最低的陶家寨海拔25米。
  山是大别山。大别山由西北向东南斜卧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成为江、淮分水岭。麻城处于它的中段南麓,境内名山众多,最有名的当数神奇的龟峰山、陡峭的木陵山、高峻的康王寨。
  河是举水河。举水河干流发源于鄂、豫交界的蜂包裂山,一路向西南,分段被人称作福田河、大河、四道河、白塔河、县东门大河、高岸河、雨阴河、迎集河、夹洲河、新庙河、宋埠河、歧亭河,出歧亭后,经过新洲、黄冈,注入长江。她在麻城境内有五条支流,分别是许家河(又名跳石河)、阎家河、白杲河、浮桥河、鄢家河。在麻城,除了位于龟峰山-天井山-什子山东面的木子店、张家畈两镇属于巴水水系,其他乡镇都属于举水水系。悠悠举水,亿万年来养育了千万代麻城人,她是麻城人民真正的母亲河!
  胜水名山构成了诸多名胜。麻城从明朝以来便有“三台八景”的说法。三台指白云台、雁台、钓鱼台,八景指龟峰旭日、白臬飞泉、麻姑仙洞、万松古亭、桃林春色、柏子秋阴、凤岭朝云、龙池夜月。清康熙九年版《麻城县志》有定惠海棠,而没有凤岭朝云。
  这些名胜到今天还能被称作名胜的大约只有龟峰旭日、麻姑仙洞、柏子秋阴三处。柏子秋阴即柏子塔,以“秋阴”命名,是说每到立秋这一天正午的时候,柏子塔四面都见不到一点塔身的阴影。对于这一景观,估计极少有人验证。
  白云台在五脑山北面的仙居山上,山顶有一块巨石,石面平整,形如高台,山中不时有云雾缭绕,还有凤凰岩、飞仙洞、石室、云泉等景观,是传说中麻姑游玩的地方。与白云台、麻姑仙洞并列的还有凤(凰)岭,传说每当晨雾欲开未开之际,总有凤凰聚集山头,这便是凤岭朝云。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2-12-13 08:48回复
    山水灵秀,造就英才辈出。只可惜,麻城关于明朝以前的县志资料几乎是空白,以致先贤事迹湮没于历史的荒烟蔓草之中。清光绪八年版《麻城县志》“选举志”中列有唐朝人物1人、宋朝2人、元朝12人。
      在这些人物中,最具名望的当数唐朝户部侍郎阎伯玙。按照中华民国十年版的《湖北通志》记载,这位曾担任户部侍郎的阎伯玙名瑜,伯玙是他的字。阎伯玙这个名字本来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他曾在唐高宗时期担任洪州都督,因为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让他的美名传天下。现在又冒出一个阎瑜字伯玙的户部侍郎来,不免使我们的判断出现困难:这两个阎伯玙是同一个人吗?
      这里我先跟大家讲一个故事:阎伯玙刚担任袁州刺史的时候,老百姓的供役繁多,赋税负担沉重,州城残破不堪。阎伯玙上任后,千方百计减轻百姓负担,实行宽松的税赋政策,救助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袁州渐渐恢复生机,原来外逃的人都回来了,还吸引了不少邻近州县的人来袁州落户。后来,阎伯玙调任抚州刺史,老百姓听说后,都要跟着他一起走。阎伯玙还没有出发,很多人就已经先出发了。阎伯玙来到州境渡口,见很多人聚集在那里,就上去询问,他们说:“我们从袁州来,要跟随阎刺史到抚州去。”官府派人制止老百姓外逃,但根本制止不了。阎伯玙任抚州刺史一年以后,又将抚州治理得跟袁州一样好。唐代宗听到这些事迹以后,就提拔阎伯玙担任户部侍郎。可惜他还没来得及赴任,就去世了。
      这个故事出自北宋时期一个名叫王谠的人写的一本书,书名叫《唐语林》。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这个名瑜字伯玙的人是唐代宗时期的官员。唐代宗名李豫,是唐朝的第十一任皇帝,公元762年至公元779年在位,登基时间距离唐高宗末年也有八十年。所以可以肯定,唐高宗时期的洪州都督阎伯玙与唐代宗时期的户部侍郎阎伯玙并非同一个人。至于这两人中哪一位才是麻城阎家河的阎伯玙,目前还不能妄下结论。《麻城县志》用了户部侍郎这个官职,又用了滕王阁的事迹,将两个阎伯玙混为一谈,是没有弄清事情真相造成的错误。
      到了明朝,麻城人文进入了鼎盛时期。麻城的科举考试全国闻名,有“山阳《礼记》、麻城《春秋》”的说法。《春秋》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麟经》或《明经》,是科举考试的一个科目。通过《春秋》这个科目取得考场优势,是麻城科举考试成功的秘诀。这一优势,不仅让麻城人读书蔚成风气,很多外省人也都慕名而来,麻城教师在各地大受欢迎。这是有事例为证的,据中华民国二十四年版《麻城县志》记载:曾任吏部尚书的四川巴县人刘春,他们家兄弟几人都是来麻城学习《春秋》以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进士;还有重庆的刘成穆、浙江的吴云、四川的张大用等人,都是跟随父辈来麻城研习《明经》,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有一个叫李惠时的人报料说,江西安福县在科场成为后起之秀,据说是得到了麻城研究《麟经》的秘诀。
      “麻城春秋”当然不是浪得虚名,而且是绝对的真材实料。仅按清光绪八年版《麻城县志•文科表》统计,明朝有举人445人、进士100人,另有武举人58人、武进士20人。那时是宗法制社会,金榜题名是家族的光荣,是光宗耀祖,是诗书望族的标志。让我们看看,在明朝有哪些科举望族:
    锁口河刘氏,中举17人,其中解元2人,进士11人;
       坝上李氏,中举16人,其中进士7人;
       新店周氏,中举27人,其中进士7人;
       掘断山周氏,中举13人,其中进士6人;
       白杲董氏,中举13人,其中解元1人,进士5人;
       七里冈梅氏,中举11人,其中进士4人,入翰林院2人;
       古城畈曾氏,中举14人,其中解元1人,进士3人;
       红石桥喻氏,中举10人,其中进士3人;
       五脑山毛氏,中举9人,其中进士3人;
       白杲阮氏,中举7人,其中解元1人,进士3人。
       八里畈邹氏,中举12人,其中进士2人;
       香山赵氏,中举8人,其中进士2人,入翰林院1人;
       ……
      
    


    5楼2012-12-13 08:50
    回复
      2025-08-17 04:44: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清咸丰三年(1853)至同治六年(1867),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内,太平天国军和捻军反复入境,麻城各地再一次大兴寨堡,办团练,与太平军、捻军进行了拉锯式的战斗,有的战事还十分惨烈。如咸丰四年(1854)二月太平军首领李三王入境,先后在中馆驿、北乡龙困桥击败麻城乡勇,杀死前县令姚国振、县令韩宝昌、司狱李克慎,使麻城县政府陷入瘫痪。但没过多久,木子店、木栖河、石陂等地团练对太平军发起突然袭击,太平军战败,逃出麻城。又如咸丰八年(1858)二月,太平军将领陈玉成经松子关入麻城,一举攻占县城。清军十余营会攻,屡战皆败。继而大派援兵,并动员各路团练参战,对县城实行合围。五月初四夜,陈玉成趁大风雨突围而去。又如咸丰十一年(1861)二月初二日,太平军首领陈玉成会同捻军首领龚得树(人称“龚瞎子”),带兵十万攻松子关,清军副将成大吉驻军防守。双方血战数日,龚得树阵亡,陈玉成无法逾越松子关,只得退走蕲水。因这一仗,成大吉升任总兵。
        进入现代,从1927年11月的黄麻起义开始,到1949年麻城解放为止,麻城境内几乎没有停止过战事。第一次国内革齤命战争时期,麻城是中国共齤产党领导的鄂豫皖革齤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大量农家子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走上了万里征程,数以十万计的麻城人为革齤命牺牲了生命齤,革齤命战争也培育了一大批共和国的将军。抗齤日战争时期,麻城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龟齤头河。国齤民党正规军和共齤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大队,有合作,也有摩擦,国齤民党军一度制造了血腥的“夏家山事件”。抗战胜利后,国共再陷内战。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进入麻城境内,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共齤产党倾斜。1949年3月,麻城全境获解放。麻城从那时开始告别战争,与新生的共和国一起度过了六十多年的和平岁月。
        战争,在带给麻城人巨大生活苦难的同时,还带来了麻城人口、政区、疆域的变化。明朝成化八年,因为人口大量减少,于是将孝感乡并入仙居乡,具有久远历史的孝感乡不复存在。明嘉靖四十二年,因为当时麻城、黄冈、黄陂三县交界地区,土匪出没,盗贼横行,官府难于管理,于是在时任御史耿定向的极力建言下,设立了黄安县。1932年,麻城、黄安、河南光山交界地区的农民革齤命运动闹得国民政府十分头痛,便在这里设立经扶县(今新县)。
        战争给麻城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人口的大迁徙。麻城最早的土著是苗蛮,南北朝时期是五水蛮。唐宋时期,中原移民逐渐迁来与土著融合。元末明初,开始兴起“江西填湖广”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齤运动。今天的麻城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明朝初期从江西迁来的。而麻城对于四川(含重庆)的人口输出贯穿了明清两朝,形成了影响巨大而深远的“麻城孝感乡移民现象”。现在,占四川、重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家族自称是麻城孝感乡移民后裔,这一现象已引起学术界的特别关注。我们承认,麻城孝感乡移民现象还有很多待解之谜,但我们更坚信,麻城孝感乡的确是“湖广填四川”移民齤运动的一个中转站,数以千万计的麻城人从这里出发,经过艰苦的跋涉,进入夔门,一路向西,随处择地安家。然后经过几百年奋斗,又创造出今天的巴蜀文明。   


      10楼2012-12-13 08:52
      回复


        12楼2012-12-13 09:45
        回复
          楼主是吧主的马甲。


          13楼2012-12-13 09:57
          收起回复


            17楼2012-12-13 18:28
            回复
              太平寰宇记固始条:滭水在縣西五十里源出光山縣隂山北流入當縣水經云滭水入弋陽南岳山北流歷隂山關北注於淮俗謂之白露水 


              18楼2017-10-02 10:19
              回复
                郦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黄水东北流,木棱关水注之”,指的就是这条河。道元《水经注》记载:“黄水东北流,木棱关水注之”,指的就是这条河光山泼玻河,发源于今新县周河乡柳铺木陵上(上有木陵寨),与原麻城福田河九里冲(今新县田铺乡九里村相邻。


                19楼2017-10-02 10:25
                回复
                  2025-08-17 04:38: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十四年(1221)二月,金将仆散安贞派出两支小股部队潜入黄土关,同时以三千兵士从正面攻打关门,第二天,内外同时发力,宋守军溃败。金兵由黄土关入梅林关,攻陷麻城。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哪位高人朋友知道麻城一一梅林关一一的位置哦?愿请教受益


                  20楼2017-10-02 1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