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话的时候,法伦海特已经命在旦夕。假如没有因为追随莱因哈特到而这里的来话,或许他就不会死在这里了。然而,他竟认为仅凭这一点,自己的一生便可以称其为幸运了!
真是一个认命的人啊……
没有太多的荣誉,国家,理想……的考虑。“士为知己者死”,如此而已。
或许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主动将手伸向属于自己的星星----他第一次看到它闪耀在距离自己如此之近的地方,看到它的光芒如此清晰,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它握在了手里。
即使那是一颗凶星,他依然认为可以抓住它是一种幸运。
一直到最后,法伦海特都没有成为“英雄”的自觉。他留下任何的豪言壮语----尽管他完全有那样的机会。
“我知道了,就给你一个遗物……就是你的生命。活着回去见皇帝吧!不要死啊!好吗?……”
这就是他最后的遗言了。
完全称不上是壮怀激烈,也不能令人热血沸腾,但却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慷慨捐躯易,从容赴死难。
一直以来,“视死如归”这个词都被人们过份地滥用了----并不是什么样的不怕死都可以用“视死如归”来形容的!面对死亡时从容得犹如回家一样,这才叫做“视死如归”----就象法伦海特,好像他所面对的不是死神的召唤,而只是一次归航。
法伦海特生前向来不是一个高调的人,也不很在乎所谓的生前身后名。但是在他死后,却受到了人们长久的怀念。
死里逃生的幼校学生,因他的牺牲而获救的战友,敌人阵营中置他于死地的故人……
骄傲异常的金发霸主在听到他死讯的一刻,未能在人前保持一如既往的矜持。那一句情不自禁喃喃出口的“法伦海特死了……”,仿佛是为了使自己确信这个令他无法不动容的消息的真实性。苍冰色的眼睛沉浸在哀愁之中----这双眼睛的主人,曾经相信自己再也不会为了失去什么而感到痛惜,却被法伦海特的离去再度扣响了心门。
“第二次兰提马利欧”,全宇宙凝神屏息,那一个月,整个银河仿佛是为了奥斯卡·冯·罗严塔尔和渥佛根·米达麦亚这两位绝世用兵家而存在和燃烧的,然而却有另外一个声音在战火纷飞间回荡得分外响亮:“我们不要羞辱了死去法海伦法特元帅英勇的名声哪!”----那正是法伦海特生前深得军心的体现。
宇宙历八零零年、新帝国历二年,银河帝国正式迁都费沙,不久,开始在费沙回廊通往帝国本土方面的出入口建设军事要塞,取名“多莱·古罗斯阿多米拉尔斯布鲁格”,意为“三元帅之城”,以此纪念死去的三位罗严克拉姆王朝的元帅。金发霸主让法伦海特和他最好的朋友一起分享了这份荣耀。
那是黄金狮子旗对他永远的怀念。
shshd(feifei) 完成于2005。5。4
后记:
写纪念法伦海特的文章,总觉得缺少一个切入点。虽然很多人对他临死前对那名幼校学生说的话津津乐道,但我总认为法伦海特在当时只是单纯地不希望眼前这个孩子无谓地失去生命,他并不是从所谓“人道主义”或者“对生命的珍视”这类角度说出那样的话来的。同样,虽然很多人对他牺牲自己掩护友军的做法赞叹不已,但我认为法伦海特的思想情感中并不包含“自我牺牲的崇高感”或者“军人以马革裹尸为最高荣誉”这类因子。还有他和梅尔卡兹提督之间,虽然的确存在很强的惺惺相惜,但我认为不宜过份夸大这份情谊对法伦海特人生的直接影响。----尽管最后他在得知对手是梅尔卡兹提督后说了一句“正合我意”,但那也只是在他已经下定决心之后的一种额外的欣然,并不是说对手不是梅尔卡兹他就不会那样做了。触动人心的往往是细节,但是过份强调细节则容易出现对人物精神的以偏概全,所以我不想用它们作为切入点。
反复重读着那并不多的关于法伦海特生平的描写,最终令我想到某部电视剧中的一句台词:
“知不知道为什么星星会挂在天上?因为每一颗星都代表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它一定会让你看到,不过又看不清楚。它永远在你的头上一闪一闪的,但是你永远也摸不到它。”
于是就成为本文的切入点了。
补充一点,法伦海特之死是吉尔菲艾斯死后三年间第一个在莱因哈特心目中占据了很重份量的死,这在原著中有好几处表现:
----“法伦海特死了……” 苍冰色的眼睛沉浸在哀愁之中……
----那是他对法伦海及舒坦梅兹这两位一级上将、以及其他数百万战死者所产生的内心自责……
----“三年前,朕以为再也没有任何人的死去,会让朕觉得痛切惋惜的了,可是今年一年当中,已经有海伦法特、舒坦梅兹、鲁兹三个人相继死去了。上天用这样的方法来惩罚朕的愚昧,难道不觉得太重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