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家把研究思考的探索的对象,由章句训诂转向义理,从唐代后期就已经开始了的。韩愈《施先生墓志》有这么一句
“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笺注分罗,颠倒是非。闻先生讲论,如客得归”
从这几句看出,但是已经有人不肯信奉前代儒生的笺注而要另辟蹊径,透过字面自行寻求其义蕴了。至于韩愈本人则更如陈寅恪《论韩愈》一文中所说,他是“奠定后来宋代新儒学之基础”“开启后代新儒学家治经之途径”的一个人。唐代后期的儒生们之所以感觉到必须开创一个新的治经和治学的途径,是因为他们看到,佛家和道家这两个教派的教义和学术思想均极盛行,都已比儒家学说占有优势。他们需要急起直追充实改革以至于改造儒家学说的内容,以求与佛道两家相抗衡。汲取佛道两家学说中的某些成分充实儒家学说,以达到相抗衡的目的。所以说我国的各派包括文化,政治,还有学派都是一个不断互相促进融合演化的过程。网上一些人把古代各个流派说的泾渭分明我认为是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