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时期内,光绪帝的字时而好些,时而差些。此间是光绪帝一生朱批字迹较为优秀的时期,可称之为第二高峰期。6.临终5.幽禁百日维新失败,光绪皇帝悲愤交集,痛不欲生,继而心灰意冷,嫉俗混日,从被幽禁的二十四年秋,直到病危的三十四年秋末冬初,前后10年,奏折上的朱批从未有一日间断,但朱批的内容再也没有少年时的丰富多采,仅仅是履行例行公事而已。批示多为:“知道了。”“著照所请,该部知道。”或是“该部议奏。”等等,难得见到10个字以上的批示。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二日,大学士李鸿章奏报和局议定,联军间次撤出占领地段并查开皇史成丢失物品折,奉朱批:“著即派员敬谨清查,将应用各物制备齐全,所需经费核实开报。余依议。”字迹柔弱无力,反.映了受强梁欺辱,丢失祖传遗物的悲愤而又无奈的心境。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二日,闽浙总督许应癸奏报闽省开办武备学堂情形折,奉朱批:“著照所议办理。务当督伤认真训练,随时考核,期收实效。”字迹较为潦草,笔锋乏力,但批示的文字较长,在此期间很少见,这也许因为奏折内容为兴办武备学堂,正是戊戌维新时的措施。由此可见,光绪帝变法以图强国的初衷未变,心愿未改。随着旧疾加重、珍妃遇难以及八国联军、义和团、《辛丑条约》的影响,光绪帝的身体每况愈下,朱批的字迹再也没有好转,其基本特征仍是:柔弱乏力,细小单薄,甚至时有虚白。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十一日,署理贵州巡抚林绍年奏“为拟恳乘时振兴女学访议施行敬陈管见”折,奉朱批:“政务处学务大臣议奏。”字体细弱,字迹浅淡,间有虚白。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三日,密云副都统奏“为开采煤矿先行试办以舒地面而兴利源”折,奉朱批:“著农工商部会同直隶总督察核办理。”字迹虽软弱无骨,但尚较工整,还看不出是病人膏育之人所书。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江西巡抚冯汝睽奏报“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分粮价及地方雨水情形”折,奉朱批:“知道了。”字迹甚为潦草,笔锋极其乏力,显系出自重症病人之手。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四日,山西巡抚宝菜奏报“雨泽粮价情形”折,奉朱批:“知道了。”字迹极为潦草,笔锋惨淡无力,虚白甚多,光绪帝将亡矣(图版一)!7.蓝批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创犯年11月14日)酉刻,光绪帝病逝于浪台之涵元殿,终年38岁。次日未刻,慈禧亦病故。此后至该年年底,奏折上的批示皆为蓝色,是用蓝靛调水而书,故称“蓝批”。依清制,国丧期间禁用红色,朱批暂停,改用蓝批。蓝批的字,推测只能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光绪之弟、醇亲王、摄政王、监国载滓写的。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两广总督兼管广东巡抚事张人骏奏“为汇报广东省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起至三十四年四月底止半年内咨结交代各案”折,奉蓝批:“该部知道。单并发。”字体浑厚,较为工整,虽然字写得不算好,但看得出写得很认真。这件奉折是光绪驾崩之前发出的,广东至京路途遥远,奉批示时已是国丧期间,故而是蓝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