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志小说吧 关注:345贴子:3,123

读书,是一个人的事情——自辩手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12-08 20:27回复
    下面木有了?


    IP属地:江苏2楼2012-12-08 20:51
    回复
      2025-09-03 20:20: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你曾站立在我生命之河的一岸,投下了深深倒影,由此,那河流便有了趣致。但那终究只是一帧无形的幻象。
      ——拈来题记


      4楼2012-12-09 19:54
      回复
        太慢了吧,还只有开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2-12-09 22:58
        回复
          一、源自畏惧的阐述
          每个生命通过其一声清亮的呐喊来到世间,从此拥抱这个世界的洁净与肮脏,阳光与阴霾。对于单个生命体而言,在其成长的路上,这个世界未知太多,危险太多,诱惑太多。我深信我们都曾怯懦于聆听未知的声响,畏缩于安全线之外,迷茫于诱惑之间。生命的交响乐却是因了上述的林总,跳跃出一段段或跌宕起伏、或缠绵悱恻的乐章。然而,每当默立在雾霭之前,或是走在荆棘丛林,抑或纸醉金迷之间,遍布心底的是无助的恐慌,自以为便要在苦海中沉沦,却回望到来路上指明的灯塔,于是聊以为慰藉,摒弃物欲的沟壑,打开前人书卷,温暖脆弱的内心。
          在这个时代,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在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像现在一般,被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建筑,交错辉映的灯火万家,覆去了以往的浅草涓溪,茅草院落。我并非回归自然的原教旨主义者,我只是努力用浅显的词汇,来堆叠出这个世界的轮廓,包括弥漫硝烟的角落,充斥血腥的街巷,无休止的腐败,悲情的民众……这些几何绘图成的光影碎片,通过现代科技制成的影像,最后定格为废墟或者窝棚里孩子们一张张的复杂的笑脸。
          然而显示器中勾勒的线条,并不足以成为畏惧的理由,人们在太快的捕捉讯息后,踊跃的却更多是躁动,而来自潜意识中的不安,根源于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当现实被丑陋以及罪恶通过放大镜放缩后,未能受有信仰中神意的安抚,于是人们在自我放逐的激流中,植根于底层的暴戾,便不断的被诱发,因了困顿,进而怀疑这个世界,最后陷入到无尽的恶性循环中。
          而等到老耄之年后,我们还会铭记的是什么?
          源于畏惧,我们寻求依托;因了未知,我们积淀力量。
          二十年,从蹒跚学步的咿呀幼儿进到步履维艰的成年,亲人、友人、爱人在青春中不断闪烁,在附加的条件中慢慢变换着自己的人生,交织着另一样不确定的斑驳,有爱过,有伤过,夜深人静的时候,掺杂在眼前,在睡去的眼帘中不断撕扯着蔓延,而每一次挣扎的起床,却又像在躲避不一样的不确定,人们都在匆匆的忙着生,匆匆忙着死,似乎永远不想停下来,因为每一次的驻足,似乎只能捕捉那些惊慌的镜头,于是前行,于是忘却。
          人们躲避着岁月间流逝的不安,用异样的张扬来掩饰自己不经意间的害怕。
          人们胆怯,而又不知所谓。
          正如一直相信生命的另一处,应当充盈着善意的旋律一般,带有畏惧之心,依然能够在午夜艰难起身,将时光留在翻阅的指尖,将这些瞬间一点一点刻录在字里行间,在自己孤寂的时候给予自己温暖。
          人们应当为自己留下一个故事,有所畏惧而又弥足温暖的故事。


          6楼2012-12-10 19:27
          回复
            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畏而惧之抑或畏而敬之


            7楼2012-12-10 22:28
            回复
              故事再美,终究还是故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2-12-11 16:40
              回复
                在书写之前,回顾畏惧之外的关于归秩的些许闲谈。
                这是一个充满范本的世界,因为“学”的成建制般的涌现,人们习惯与按图索骥般的表现个性,我很喜欢一本译作的导言中的描述——关于人的想象力,个体的张扬,最后被历史川流的形态所一一湮没。虽然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在图书馆泛黄的纸页中,找寻那些“预言”的出处。
                又或者很不幸,时间是文字最大的敌人,之所以隽永,之所以杳然,都是缘于岁月的风化。
                而更多的漠然,存在于人们在浅见中把玩典籍的轻浮。
                于是,剩下的时间里,充斥于殿堂和高台的是,是关于形式的无限赞美。
                因为固化了美学,固化了观感,固化了心灵的体验,人们很难在一个形成基本秩序的范围内,打破一种既有的格局,只能延续荒诞,或者叫做务实。每一场歌剧成为优雅,某一场演说成为震撼,某一件雕塑、某一件物事,都在蹙脚的狭窄的评论范畴内,被格式化,形而上的美誉,显得尤为美妙。
                这是一个书本受制于建筑的年代,哥特式文明的巅峰阶段。(此句存疑)
                此间文字,专于怀念193658日逝去的Oswald Arnold Gottfried Spengler,敬爱的历史的炼金术士与文化的先知,在这个纷乱的时代,“历史的悲观论者”是我心灵中唯一的导师。
                


                9楼2012-12-11 18:54
                收起回复
                  2025-09-03 20:14: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今晚不更新了,打字太累...


                  10楼2012-12-12 20:40
                  收起回复
                    不管是什么,世界或者说生活继续,继续的那么无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2-12-19 12:18
                    回复
                      白菜。读书是很多人的事。当书中人活过来,那感觉挺好玩的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2-12-23 21:02
                      收起回复
                        很不错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12-24 22:15
                        回复
                          2012年12月31日之前应该可以更新一次,字数在3K左右。。。
                          (额。。。跳票不无可能)


                          15楼2012-12-25 22:22
                          收起回复
                            看不懂


                            IP属地:江苏16楼2012-12-26 20:50
                            回复
                              2025-09-03 20:08: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坐等更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2-12-28 1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