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而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却为1.007和1.008的思考
这是金林在很久之前提出的一个问题。
问题的大致内容就是,既然是人为地把由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组成的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为1,那么为什么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却为1.007和1.008?
今天看到了E=mc^2这个公式,突然想到有没有可能是质量亏损的问题。
查了一下资料:
质子的静止质量为1.6726491 * 10^(-24) g
中子的静止质量为1.6749547 * 10^(-24) g
而一个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电子质量忽略不计)。
故计算出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 2.0085622 * 10^(-23) g
由于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007,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008
(显然数据不够精确,仅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一个碳12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2
故“实际上”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
```1.6726491 * 10^(-24)g```````1.6749547 * 10^(-24)g
```---------------------```+``----------------------
```````````1.007``````````````````````1.008``````````
------------------------------------------------------`*`12
````````````````````````````2
= 1.9936099 * 10^(-23) g
如果我的假设成立,一个碳12原子“亏损”0.0149523 * 10^(-23) g
1 mol 碳12原子“亏损” 0.0900577g
我刚才查了一下书,里面写
1mol氘原子比1mol质子和1mol中子的质量加和少0.00431225g
一个碳12原子是6个质子与6个中子相结合
而一个氘原子则是1个质子与1个中子相结合
0.0900577g / 6 = 0.0150096 g
仍然不与1mol氘原子的数据相符
问题:
这个假设对么?
如果正确,是亏损的质量不与结合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成正比,还是由于数据不够精确?
这是金林在很久之前提出的一个问题。
问题的大致内容就是,既然是人为地把由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组成的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为1,那么为什么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却为1.007和1.008?
今天看到了E=mc^2这个公式,突然想到有没有可能是质量亏损的问题。
查了一下资料:
质子的静止质量为1.6726491 * 10^(-24) g
中子的静止质量为1.6749547 * 10^(-24) g
而一个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电子质量忽略不计)。
故计算出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 2.0085622 * 10^(-23) g
由于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007,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008
(显然数据不够精确,仅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一个碳12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2
故“实际上”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
```1.6726491 * 10^(-24)g```````1.6749547 * 10^(-24)g
```---------------------```+``----------------------
```````````1.007``````````````````````1.008``````````
------------------------------------------------------`*`12
````````````````````````````2
= 1.9936099 * 10^(-23) g
如果我的假设成立,一个碳12原子“亏损”0.0149523 * 10^(-23) g
1 mol 碳12原子“亏损” 0.0900577g
我刚才查了一下书,里面写
1mol氘原子比1mol质子和1mol中子的质量加和少0.00431225g
一个碳12原子是6个质子与6个中子相结合
而一个氘原子则是1个质子与1个中子相结合
0.0900577g / 6 = 0.0150096 g
仍然不与1mol氘原子的数据相符
问题:
这个假设对么?
如果正确,是亏损的质量不与结合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成正比,还是由于数据不够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