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简单的说,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是以阳爻阴爻配合而成的试图概括世间万事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属于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
诗歌创作为什么要用意象?意象在诗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其大致有这几类: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代言,产生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其实,诗词所讲究的是在字里行间,通过读者的理解,来感悟到诗词所想表达的主题,换句话说,就是感情的流露。如果太过直白,则显得内劲不够,凡事只浮于表面,没有深刻的内涵,这对于诗词来说,是相当忌讳的。意象正是起了这样一个增加内涵的作用。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是以阳爻阴爻配合而成的试图概括世间万事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属于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
诗歌创作为什么要用意象?意象在诗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其大致有这几类: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代言,产生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其实,诗词所讲究的是在字里行间,通过读者的理解,来感悟到诗词所想表达的主题,换句话说,就是感情的流露。如果太过直白,则显得内劲不够,凡事只浮于表面,没有深刻的内涵,这对于诗词来说,是相当忌讳的。意象正是起了这样一个增加内涵的作用。